革命的形式千變萬化,同志們面對敵人的「圍剿」,經常要轉移以躲避迫害,保存有生力量。期間,有些紅色伉儷因為要執行不同的任務分道揚鑣,往後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再相見,終究不能再續良緣,王首道與王泉媛便是如此。
王首道是湖南人,1925年加入革命隊伍,曾在毛爺爺開辦的農民講習所學習,是,奧爺爺的得意弟子。1931年,他被黨中央委任為湘贛省委書記,為團結地方工農力量,壯大紅色勢力,他於年中召開了一次工作大會,廣泛邀請各縣區工農代表及民主黨派人士參加。在此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名叫王泉媛的婦女代表。
王泉媛是江西人,幼年時被送到鄰村一戶人家中當童養媳,受盡了凌辱與壓迫。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了共產主義,被其中男女平等的思想所吸引,於是堅定地投入到革命陣營,跟着同志們一起追求民族解放,救濟被封建主義束縛的女性。
時間來到1934年初,王泉媛在中央蘇區補習了文化知識之後,正好被分配到王首道手下任職。王泉媛熱情的給他打招呼,他也親切的回應着,兩人在工作期間交流密切,互相生出了情愫,但由於羞澀,誰都沒有主動吐露心中想法,就這麼隔起一層窗戶紙相處着。直至長征時,王泉媛因為長期吃不上飯,營養不良病倒了,王首道便將自己的口糧讓出來給她吃,還親自去打野雞給她補身子。
同志們看出來兩人牽掛彼此,就慫恿王泉媛嫁給王首道,她自然是願意的,但不知王首道意下如何,同志們索性客串了紅娘,直接去找王首道問意見。王首道撓了撓頭,略帶靦腆地說了一聲「我也願意」。於是乎,兩人就在一間簡陋的房子里結了婚,剛剛相處了一夜便因任務不同而分離。
後來紅軍到達四川後,兩人又短暫相處了幾天,繼而再次相隔兩地。1936年,王泉媛跟隨西路軍遠征甘寧,結果遭到馬家軍猛烈攻擊,她與十幾位女同志被俘虜。後來,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王泉媛從監牢中逃了出來,她第一時間去八路軍辦事處,想要重回黨組織,結果卻因無法提供身份證明而被拒絕。無奈之下,她只好返回家鄉,重新結婚,過起了平淡的生活。
建國之後的某天,她突然從廣播中聽到王首道做了國家高官,內心瞬間泛起一陣陣漣漪,她非常想去北京找曾經的摯愛,但又怕這樣對不起現任丈夫。就在她糾結的時候,昔日的老戰友找上門來,想要為她正名,讓她能享受到老革命戰士的優撫。王泉媛心中的漣漪由此翻湧成巨浪,她再次壓抑不住內心的感情,趁着去北京辦事的機會,與王首道見了一面,將積壓了46年之久的思念一股腦全倒了出來。
話說王首道當年在西路軍遭遇失敗之後,四處打聽妻子的下落,有人告訴他王泉媛的部隊被衝散了,大部分人遭到俘虜,王泉媛大概率已經犧牲了。王首道瞬間淚崩,心痛不已,抗戰爆發後,他曾派人去江西找尋過妻子,結果卻一無所獲,他由此誤以為妻子真的已經戰死了,便於1938年在戰友的撮合下,和一位女子結了婚。
王泉媛對王首道的行為表示理解,她表示,既然曾經相愛的彼此現在都有了家庭,就不該再糾纏不清,理應各自好好經營家庭,往後就以同志相稱。王首道點頭表示同意。後來,王泉媛的身份被證實,江西省委為她頒發了榮譽獎章,民政部門為她提供了特備津貼,以改善她的經濟狀況,讓她晚年的生活能有個保障。而王首道,先後在交通部與全國政協任職,動蕩時期被調到廣東維穩,1970年改任廣東省委書記,1978年被調回中央在政協中任要職,1982年退居二線,在鄧公創立的中顧委工作,為青年領導人傳授行政經驗,幫助他們成長。1996年,他因病離世,享年90歲。
王首道與王泉媛相識於革命途中,他們的感情經過了戰火的考驗,比金更堅,若不是後來因一系列烏龍,而導致兩人產生誤會,分割天涯,那麼他們必然會成為一對模範伴侶。晚年的兩人再相見時,雖還留有舊情,但多了幾分從容,在互訴衷腸之後,兩人都解開了心結,王泉媛更是大方的讓兩人都退回到各自的家庭中,不要辜負各自的伴侶,這份豁達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