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才:吳起

2022年09月27日11:30:18 歷史 1372

一代奇才:吳起

文/高建鎖


一代奇才:吳起 - 天天要聞

說起兵聖,大家都會想起:孫武。孫武不僅一生所建立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還有他的著作《孫子兵法》至今都還被人們奉為兵家聖典。其實歷史上還有這麼一個人,被後人譽為「兵家之翹楚,無後之法神」的吳起!

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萬金」的富有家庭。曾想在衛國通過遊說和賄賂得到官職。然家財散盡終不可得,同鄉嘲笑他落魄,一怒之下,吳起殺死三十多個誹謗和嘲諷自己的人。後辭別母親,咬臂發誓:"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吳起在衛國曾有一任妻子,後將其休掉。吳起休妻有兩種說法。

「吳起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使更之。其妻曰:「諾。」及成,復度之,果不中度,吳子大怒。其妻對曰:「吾始經之而不可更也。」吳子出之,其妻請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吳子,為法者也。其為法也,且欲以與萬乘致功,必先踐之妻妾,然後行之,子毋幾索入矣。」

另一種說法:吳起把絲織的帶拿給他妻子看過,讓她織條這樣的絲帶。絲帶織成後一經比較,新織的那條特別好。吳起說:「讓你織條絲帶,為什麼和原來的不一樣?」他妻子說:「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只是額外多用了工夫,所以更好。」吳起說:「這不是我的吩咐。」

吳起赴魯國後拜師曾子的兒子曾申門下。彼時,齊國大夫田居到魯國問政,與吳起談論相歡,嘉其好學,將女兒嫁給吳起為妻。後吳起不奔母喪,守「不入公卿不復回」的誓言,曾申認為他不孝,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

從此以後,吳起放棄了儒學,開始轉攻兵法,三年學而有成。時值齊國進攻魯國,魯相公休儀舉薦吳起為將,魯穆公因吳起妻子是齊國大夫田居之女而躊躇不絕。吳起遂殺妻以示衷心。

魯君任命吳起為將。吳起與士卒同衣同食,為士卒口吮其膿血,帶領軍隊大敗齊軍,被進為上卿。魯穆公因吳起殺妻本就對吳起存疑,後吳起接受齊國謀士張丑的賄賂。張丑故意泄露行蹤,關於吳起的讒言四起。

魯國是春秋禮義思想最重的一個國家,吳起雖然打了勝仗,但是他的所做作為難免遭人詬病,更加懷疑吳起,吳起離開了魯國來到了魏國

當時魏國正在變法圖強,對人才需求極大。吳起來到魏國,經翟璜等人推薦,被魏文侯拜為大將。吳起在魏國主持進行軍事變革,建立了第一支職業化軍隊「魏武卒」,將秦國河西之地全部奪取。

吳起為河西郡守時,「將三軍,治百官,守西河」,頗有威望。一次,秦國派五十萬大軍進攻陰晉,妄圖收回河西失地,吳起在這場著名的「陰晉之戰」中,以五萬新軍完勝秦軍五十萬軍隊,創造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

吳起率領魏武卒「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可謂是真正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吳起還曾參與魏國對中山的作戰。後吳起與魏將樂羊用時三年,攻克中山,魏文侯隨即命太子擊鎮守中山地,封樂羊於靈壽

《韓非子》中記載,吳起擔任魏國的將軍,率軍去攻打中山國。士兵中有一個生了毒瘡的人,吳起就跪下來,親自為他吸吮膿血。傷者母立而泣,人問曰:「將軍於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今吾是以泣。」

魏武侯即位後,田文為相國,田文後公叔痤接任。公叔痤忌憚吳起資歷能力,公叔痤娶妻魏國公主,他故意讓自己的妻子在吳起面前責怒自己,又鼓動魏武侯下嫁公主來試探吳起。吳起拒絕公主下嫁,魏武侯下詔從西河郡召回吳起。吳起明白自己難以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離魏赴楚。

彼時的楚國,內有政治腐敗,經濟落後;對外連年遭到韓、趙、魏等國的攻擊,不斷喪失領地,楚國國君楚悼王不得已賄秦以與「三晉」講和。因此楚悼王十分渴求變法圖強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他對吳起十分賞識。

到楚國後,久聞吳起大名的楚悼王很快就任命他為楚國令尹,開始在楚國進行各項改革。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大膽推行了一系列變法。一是縮小貴族封地制,將舊貴族遷徙到廣大的荒涼地區,將可耕種的土地讓給國人耕種;二是減削官吏祿秩,從而增加軍政開支;三是改變軍制,選練「戰鬥之士」組成精兵;四是整頓吏治,破除官場惡風舊習。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八年過去了,吳起的變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變法舉措,使楚國國益富、兵益強。楚國一度「南平百越,北並陳蔡,西伐秦」,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國強國。國勢日臻強盛,達到諸侯各國皆畏服楚國,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諸侯」的效果。

吳起因為變法改革嚴重打擊到了楚國貴族既得的政治經濟利益,得罪楚國的貴族勢力。楚悼王二十一年,悼王病死。吳起回到楚國都城奔喪,王公貴族乘機作亂,吳起明知難逃一死,跑到楚王的靈柩面前,伏在楚王的屍體上大喊:「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對吳起恨之入骨的舊貴族們對着吳起就是一頓亂射,在吳起被射死的同時,還有很多箭也射在了楚王的屍體上。按照當時律法,損壞君王屍體應株連三族。後楚肅王繼位,夷滅當時射殺楚悼王貴族的三族共七十多家。

吳起的死亡宣告了變法的失敗。但變法的餘溫仍在,促進了楚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楚國仍強盛一時,大闊疆域。

「在魯則存魯,在魏則霸魏,在楚則強楚」,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吳起就是這麼厲害的一個人!

吳起於用兵上,既與孫子齊名;吳起主張「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繼承孫武「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思想,還提出「以治為勝、教戎為先」等軍事思想。吳起的軍事理論與軍事實踐,是我國軍事思想史上的寶貴遺產。

吳起一生從無敗績,在「兵家四聖」中被稱為亞聖,和孫武並稱孫吳,他所著的《吳起兵法》被歷代兵學家所重視,與《孫子兵法》同列《武經七書》。曹操曾說過,「吳起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三晉不敢南謀。」

《吳起兵法》現存《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六篇,不同於《孫子兵法》,書中主張「內修文德,外治武備」。戰爭不是圖謀霸業的必由之路,根本途徑在於「內修文德」,強調政治教化。

吳起在《圖國》中還寫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這更說明在吳起看來勝仗的數量並不能奠定強國之基,反而可能拖垮國力,失道寡助,揭示出「戰勝易,守勝難」的內涵所在,反映了其反對窮兵黷武的立場。

巧的是,這番言論與《孫子兵法》中的兵貴神速,「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有幾分不謀暗合。

歷史上吳起的名聲不是太好,魯人說他裡通外國,殘暴寡仁;魏人說他「貪而好色」,裡通外國;楚人除了毀謗,甚至私自暴亂來殺吳起。其實這些謠言就連司馬遷都不敢說他們是事實,充其量算是一個花邊新聞。

從吳起在魯國的遭遇,推斷出當時社會大環境:第一,貴族已經開始沒落。大量平民通過軍功得以晉陞,從而成為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儘管貴族開始沒落,但依然把持着朝政,抱團反對像吳起這樣影響自己利益的新貴是當時的常態。

有些時候,往往歷史的變革者是遭受毀謗最多的,因為新的勢力不足以強大,而舊的勢力則把持着輿論。很少會有人以友善,甚至客觀的言論來評價他們。

事實上,在古代特別是封建王朝極其重視「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屈原盡忠楚國投江自刎被千古傳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萬人銘記,所以像吳起這樣能力超強而私德有虧的人,是非常不受統治者們所待見的。

春秋戰國八百年,吳起可謂是兵神級別的人物。吳起一個人開啟了一個時代,作為歷史上少有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影響和貢獻長期被低估。但是,他的思想正的如他的功績一般,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

其同僚李悝稱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尉繚子稱讚「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但在私德方面,他也一直為人所詬病,白居易罵他「其心不如禽」,曹操說他「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

吳起在武布天下的唐朝,被奉為「武廟十哲」,就是因為其卓然的軍事才能,畢竟他在兵家的地位僅次於「兵聖」孫武,但後來又因為其身上不可抹去的私德問題,又被標榜「仁義」的宋朝移出「十哲」之列,只能說時也命也。

歸結吳起的一生,就是不斷奮鬥與抗爭的一生。與強權抗爭,與世俗抗爭,與常規抗爭,與舊法抗爭,他天生就是一個叛逆者與破壞者,他叛逆於一切看似合理的常規,破坏於一切陳腐不堪的舊法,對此,他無怨無悔。

有學者考證,吳起對儒學經典《春秋左氏傳》有補益增飾之功,根據童書業先生對《左傳》作者的推測:「就本書所反映作者之學識觀點而言,其人當為儒家後學,而有少量早期法家思想,于軍事甚感興趣,似長於兵家之學。」

郭沫若先生甚至認為《左傳》成於吳起之手。證據之一是《左傳》中的許多論斷和預言與吳起的其他著作高度重合;之二是《左傳》中對於魏國的軍事政局預言比比皆是,且之後多有驗辭,這與吳起在魏國的經歷不謀而合。

綜上所述,吳起表面上是個兵家、儒家,內心卻是徹徹底底的一個法家,法家註定孤獨。吳起的層次非常高,高到他這個層次的已經不必用世俗道德評價。人最可怕的力量是天賦,比天賦更可怕的是信仰。吳起二者兼備。

吳起一生堪稱坎坷,卻從未放棄自己的理想。司馬遷在《史記》中這樣說吳起「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意思說只知道追求目標,卻不懂得明哲保身。

滾滾長河,大浪淘沙。但縱觀吳起的一生,無論身處怎樣的高位,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利益,始終擁有堅定的奮鬥目標,他是真正的政治家,而非貪圖私利的政客。他的悲情生涯,真正做到人生在世、恪盡職守!

沽名釣譽孔老莊,建功立業學孫吳。

因一面之長留名史冊的能臣幹將已實屬難得,像吳起立說於兵、法、儒三家的全能型佼佼者更是鳳毛麟角。或許很難用幾個詞句論定吳起的是非成敗,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中華文明中貢獻的謀略、灼見和思想還將繼續閃耀在歷史的天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 天天要聞

諸葛亮神機妙算,奇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讓人驚掉下巴,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從小家裡貪困,童年以羊為伴,並且八九歲還是個啞巴。諸葛亮每天穿行在大山上,邊放羊,邊到處玩,有一天他爬上山巔,瞧見一個小庭子,裏面坐個鬚髮皆白,行雲流水的道家,他的出現引起老道人的注意。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 天天要聞

吉林各界人士在偽滿皇宮紀念抗日英烈

中新社長春4月3日電 (高龍安 李彥國)「緬懷烈士 銘史礪新」——偽滿皇宮博物院清明節紀念活動3日舉行,吉林長春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參加紀念儀式。 長春曾是日本侵華時炮製的偽滿洲國「首都」,坐落於此的偽滿皇宮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偽政權所在地,留存有大量日本侵華罪證。4月3日,吉林長春,民...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 天天要聞

雲南昆明:清明祭英烈

4月3日,雲南昆明,警察向烈士敬獻鮮花。當日,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清明祭英烈" 活動,共同追思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出生命的烈士們。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4月3日,雲南昆明,社會各界人士齊聚雲南師範大學,在西南聯大舊址的 "一二·一" 四烈士墓前,舉行 ...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 天天要聞

抗戰影像記憶|狼牙山五壯士

清晨的狼牙山,晨霧如紗。五尊青銅雕像在熹微中沉默佇立,嶙峋山岩將他們的身影勾勒成永恆的剪影。狼牙山的名字,是從什麼時候叫起來的,或許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因為什麼叫響的,在中國卻人盡皆知。「狼牙山五勇士紀念塔」(2017年10月27日攝)。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 天天要聞

「中國骨髓移植之父」陸道培院士病逝,享年93歲

4月3日下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專家,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政協第九屆北京市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內科主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創始所長陸道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16時58分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