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宰相、三代帝王師——襄陽人單懋謙

2022年09月26日04:29:23 歷史 1772

單懋謙(1802——1879年),字仲亨,號地山。襄陽東津鎮東津村人,後住襄陽北街。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歷任編修、贊善、洗馬、工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書等。

單懋謙曾因請籌軍餉、會剿奉天「盜患」、創辦團練有功等,深得朝廷賞識。他為官清廉,常常微服私訪,正本清源。

單懋謙為人溫和,處世持重。他從道光十二年(l832年)中進士,授編修開始入仕,至同治十三年(l874年)四月,因病久未痊癒,被批准回襄陽調理,共計有40餘年的官宦生涯。歷經禮、工、戶、吏、刑五部,終至相位。人稱「三代帝王師」。清朝用人很講資歷,特別是漢人當宰相的,更重勛望。單懋謙先後經歷了朝廷六部中的五部,而最終主掌朝政,實為少見。其著作輯為《峴雲山房遺稿》。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宰相、三代帝王師——襄陽人單懋謙 - 天天要聞

單懋謙(復原像)

單氏家族

單懋謙曾祖,名廷玉。因單懋謙效忠朝廷、功勛卓著,被贈光祿大夫。單懋謙祖父、父親乃至其兄均被贈光祿大夫。

單懋謙能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與他祖父的教誨分不開。其祖父,名秉鑒,字右三,因行孝,有美名;學問深,未當官,親自教育子孫。他常常教導後輩說,要讀聖賢書,還應身體力行,關心時務。拘泥於文藝章句,不是讀書的目的。他居家端重,寬以待人。他的侄孫幼孤,他將其接到家同住,飲食教誨與自己孫子一樣。窮人向他借錢,他不要借條,還不起就免了。聲望很高。

單懋謙之父,名立基,以單秉鑒之德行為表率,亦未仕。生子懋德、懋謙。

單懋謙之兄,名懋德,字馨山,聰明穎悟,與之談經論文和古今得失,猶如懸河瀉水。中進士後,在四川當知縣。到任後,清理積案,多所平反。可惜才華未能充分展示,而英年早逝。

單懋謙有四個兒子。單大經,任刑部郎中,後任知府;單大年,拔貢生(國子監生員),柳州通判;單大綸,稟貢生(歲科兩試在一等前列者),大冶訓導;單大紱,蔭生(憑藉上代餘蔭取得監生資格),候選同知直隸。

單大經之子,單啟藩,舉人。單大綸之子,單啟治,諸生(考取府、州學的秀才)。

今東津鎮東津村和簡坡村、襄陽城北街和民主街、樊城官碼頭和丹江路、襄州區伙牌鎮等地,居住有單氏的後代。

從事學政

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單懋謙被授予國子監司業,正六品。從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即學政工作。他從事學政工作始至咸豐十一年(l861年)止,長達22年。他在學政任上,革除了一些陳規陋習;主考三次,提拔了不少人才。如:尚書鄭敦謹湖廣總督張之洞翰林院編修王萬芳等。

單懋謙曾先後擔任直省鄉試覆試閱卷大臣、武殿試讀卷官、殿試讀卷官、直省鄉試磨勘試卷大臣、朝考閱卷大臣、考試漢萌生閱卷大臣、考試試卷閱卷大臣、會試覆試閱卷大臣等。

襄陽辦團練

咸豐三年(l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督翼王石達開,檢點黃玉昆、李開芳、林鳳祥,指揮羅大綱等攻佔武昌

湖北巡撫常大淳、提督雙福、布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學政馮培元等大批清廷文武官員戰敗而亡。同年十月二十日,太平軍又攻佔漢口漢陽;隨後又攻佔湖北武穴鎮(今廣濟)、黃州(今黃岡)。清朝廷為防禦太平軍的繼續進攻,令單懋謙在家鄉襄陽督辦團練,以對抗太平軍。

太平軍連下德安(今安陸)、隨州,逼近棗陽。襄陽因為有單懋謙所辦團練阻擾,未能攻下。後來胡林翼治鄂,對單懋謙尤為器重,襄鄖一帶軍餉,都由單懋謙籌辦。

流芳家鄉事

單懋謙在任期間,因事、因病請假回襄陽多次。回家鄉期間,做了很多善事。在家鄉期間,曾主持鹿門書院數年,並親自講課,將其收入資助貧苦好學高才學子。

【鹿門書院】

鹿門書院位於襄陽城內大北門、今襄陽市政府家屬院第五生活區院內。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以舊試院改建,初名荊南書院。乾隆四年(1739)改名鹿門書院。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前,襄陽府境內共開辦書院21所,至二十八年,襄陽府只剩1所鹿門書院,轄縣尚有書院10所。同年,鹿門書院也改為襄陽府中學堂。三十一年又改為襄陽府簡易師範學堂。鹿門書院從乾隆四年修建,到光緒二十八年結束,共歷163年,為安(陸)、襄(陽)、鄖(陽)3州的教育,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有一年漢水暴漲,不少人房屋沖毀,流離失所,他倡導有錢人,捐款捐糧賑濟災民。

他工詩文,善書法。同治十三年,《襄陽縣誌》編纂完稿,他為之作序。光緒元年(l875年)十二月,他為樊城漢江邊米芾祠堂,題寫祠堂門額字「米公祠」,三字渾厚莊重,豐潤有力,一百多年過去了,「米公祠」三字仍刻嵌在米公祠大門上方。他曾把部分官邸用作「慈養院」,專供回不了家的農民、過不了冬的乞丐、落魄的商人過夜禦寒。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宰相、三代帝王師——襄陽人單懋謙 - 天天要聞

襄陽北街單氏祠堂(內景)

書寫書法摹本

咸豐三年至咸豐六年(1853-1856年)間,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單懋謙因父喪歸故里守制(守孝,遵行居喪的制度。在守制期內謝絕應酬,不得應考,婚嫁,現任官則須離職),主持鹿門書院。單懋謙為鹿門書院的學子們,書寫書法摹本,以便學習之用。他集王羲之蘭亭序》為十聯,書寫行草。

十聯為:得山水清氣,極宇宙大觀;林茂修竹大,人生知己樂;感悟蘭亭得天趣,靜觀宇宙覽古今;修己可知有樂地,作文自娛舍陳言;萬感人生斯是靜,群形無系故為靈;得山水樂寄懷抱,觀古今文悟類同;與世不言人所短,臨問當集古之長;得趣在形體之外,放懷於大地之初;言有短長取足於氣,文無古今在暢其懷;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為與同懷視之。

其書行筆流暢,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此作品後來有清末襄陽名士、翰林院編修王萬芳所題的跋,更為之增色。

書寫十聯之時,正值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單懋謙受命在襄陽治辦團練抗拒太平軍。單懋謙面對內憂外患、大廈將傾的形勢,選用王羲之的《蘭亭序》文章,以此集成十聯來做為模本,用獨特的書法形式,抒發當時的心情。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宰相、三代帝王師——襄陽人單懋謙 - 天天要聞

單懋謙手跡

單氏故居、祠堂

單家原在襄陽東津鎮居住,發跡後在今襄陽城北街建有單府、單家祠堂。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對襄陽城進行過三次密集轟炸,很多房子被炸毀,而單府與單家祠堂卻奇蹟般地得以倖免。

單府。位於襄陽城北街北段,靠近臨漢門,是單懋謙的故宅,人稱單府。單懋謙幾個兒子的房產也在此處。單府臨街是三開間,兩邊青磚牆,中間是大門,門前兩邊豎有石條,石門檻半尺多高,青石台階,門檐伸出兩尺多,裏面是三進(層),每層間有天井院,院內植樹,後邊是花園。每層樓房的山牆與鄰居有風火牆相隔,整個建築體現清末風格。

單家祠堂。在北街中段西側。通常人們稱其為「單府」,其實是單家祠堂。單家祠堂早期曾是襄陽地區共產黨人聚集的地方,屬於紅色遺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今襄陽北街房屋大多為仿古建築,但單家祠堂是地地道道的百年老屋。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宰相、三代帝王師——襄陽人單懋謙 - 天天要聞

襄陽北街單氏祠堂

單氏家族墓、碑

單氏家族墓地位於襄陽古城南約23公里處,東距楊家崗約0.5公里,北至曹家灣溝約0.5公里,西北到龐崗村約0.5公里,因墓葬而得名的單家老墳自然村位於墓區西部,屬襄城區歐廟鎮龐崗村所轄。

墓群座落在一平緩的崗地上,其地勢略高出鄰近村莊。墓群分佈範圍約300平方米,原有封土堆均被平。地下保存情況不詳。1982年,該村在此平整土地時,曾挖開一墓,有不少隨葬瓷器、裝飾品等。縣文物處聞訊後,當即趕到現場制止了挖掘活動。但出土文物已毀棄不存。

【「一品誥命夫人」碑】

東津老街南,現有單氏家族皇封的一塊「一品誥命夫人」碑。

光緒帝曾加封單懋謙的奶奶為一品誥命夫人,這塊「一品誥命夫人碑」是單懋謙為自己奶奶立的碑。碑高1.45米,寬0.65米,碑中榜為:誥贈一品夫人祖妣單母蘭陳(蘭陳二字並列,左蘭右陳)太夫人之墓,右款為:大清光緒元年(1875年)十月穀旦,左款為:孫懋謙,曾孫大經、大紱,元孫啟治、啟藩、啟溥,來孫家相、家楷、家栻,敬立。碑體文字遒勁有力,與單懋謙米公祠所題匾額「米公祠」三個大字如出一轍。

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宰相、三代帝王師——襄陽人單懋謙 - 天天要聞

「一品誥命夫人」碑

【單公懋德碑】

單懋德,單懋謙之兄。此碑碑體碩大,2014年東津新區開挖浩然河時發現。碑中榜為:「貤(yì)贈光祿大夫顯祖考單公懋德府君之墓」,右款為:「大清光緒六年(1880年)十一月穀旦」,左款為:「孫啟□敬立」。(貤贈:謂將本身和妻室封誥,呈請朝廷移贈給先人。)

清光緒年間恩聯、王萬芳纂修的《襄陽府志》第二十二卷「選舉志薦辟進士舉人貢生武進士」錄有其事:「單懋德,字馨山,性穎悟,不妄言,與之談義及古今得失,則瀉水懸河。道光辛丑進士,以知縣分發四川,委審積案,多所平反,惜未竟所施而卒。子大源,監生。」

(楊立武 朱家紅 陳春梅 程紅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73歲湖北老人與22歲烈士父親清明「重逢」,那曲英雄讚歌永遠在心中高唱 - 天天要聞

73歲湖北老人與22歲烈士父親清明「重逢」,那曲英雄讚歌永遠在心中高唱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今年清明節,一場跋涉千里,跨越時空的祭掃之行,讓無數人心潮澎湃,淚盈眼眶。4月4日清晨,73歲的湖北老人方漢炳,小心翼翼將一包故鄉麻城的熱土和父親最愛的火燒粑裝進行囊,啟程前往1725公里外的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看望犧牲了73年的父親方金耀。 方漢炳帶了一包家鄉的土去祭拜父親方金耀烈士195...
抗戰史上的今天:4月5日 - 天天要聞

抗戰史上的今天:4月5日

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1932年4月5日 日軍佔領錦州以後,決定乘機恢復南滿地區「治安」,並按地區配備兵團進行「討伐...
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將在韓國首爾召開 - 天天要聞

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將在韓國首爾召開

由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韓國食品藥品部共同主辦的第55屆國際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CCFA55)會議將於3月24日—28日在韓國首爾市召開。這是中國自2007年擔任CCFA主持國以來舉辦的第17屆CCFA會議,也是中國首次與其他國家合辦CCFA會議。
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 天天要聞

王毅抵達莫斯科後,先幹了一件事,贏得全世界讚賞

2025年3月31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邀請,抵達莫斯科開啟為期三天的正式訪問,這次訪問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在訪俄行程期間,王毅第一時間接受俄媒專訪,並回答了許多中俄相關問題。....
閻立品:坎坷的藝術歷程 - 天天要聞

閻立品:坎坷的藝術歷程

引子#本文摘自《界首史話》第二輯(1988年12月),作者閻立品,原標題《坎坷的藝術歷程》圖文無關,僅作示意正文闖「小上海」一九四二年我離開許昌,由王殿雲叔和八叔(劉金銘,他是我師叔劉金生的弟弟),護送我們幾口經扶溝縣向界首縣去。
1975年,五歲兒童一句話,發現了藏匿29年的女特務 - 天天要聞

1975年,五歲兒童一句話,發現了藏匿29年的女特務

1978年寒冬的浙江黃岩縣寧溪公社,炊煙在青瓦白牆間裊裊升起,誰也沒想到這個平靜的清晨,會因一個5歲男孩手裡的水果糖掀起驚濤駭浪。紅星大隊的李朝紅正晾曬着腌菜,忽然看見鄰居家的小寧寧蹦跳着從對面院子跑出來,嘴裏還含着顆晶瑩的糖塊——在那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