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年間,未央宮內。
在絲竹樂聲的圍繞中,漢武帝劉徹的心情看來很是愜意。
而為他帶來這場極致視聽盛宴的,是一個叫做李延年的宦官。
說起李延年,也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
他出身布衣,卻精通音律舞蹈,未進宮之前,便以歌舞為生。
後因觸犯律法,被處以宮刑,到宮中擔任養狗的職務。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契機,使他的才華被漢武帝發現,從此便時時召他伴駕,奏樂歌唱以悅君心。
在悅耳的伴奏中,李延年唱起自己創作的一首小詩: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這便是後來名動天下的《佳人歌》,也是一位傳奇女子踏入宮闈的敲門磚。
一曲唱罷,漢武帝非但沒有拍掌而贊,反而沉沉嘆息一聲:
「這世上真有這樣的美人嗎?」
殊不知,李延年等的就是他這句話,他一個眼神遞於旁邊的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立即會意,上前道:
「這便巧了,臣妾府中有一舞伎,顏色傾城,令人見之難忘,比起這歌中唱道,有過之而不及。」
漢武帝一聽便來了精神,命人召那名歌伎入宮,想要一睹風采。
這一見不要緊,漢武帝瞬間為她的美貌而傾倒,二話不說,就將她納入後宮為妃。
這名歌伎便是李延年之妹,鼎鼎大名的李夫人。
她原本在坊間靠色藝事人,李延年獲得漢武帝青睞後,便向平陽公主舉薦了自己的妹妹,想要復刻皇后衛子夫走過的路。
事實證明,這步棋他確實走對了。
李夫人入宮後,便憑藉著色藝雙絕,快速俘獲君心,成為寵妃,還為漢武帝誕下一子,即昌邑哀王劉髆。
若她只是得寵於漢武帝,倒也不算什麼,古往今來,歷代君王后宮中,寵妃多如牛毛。
使她真正成為傳奇的,是她臨終前做的一件事。
李夫人誕下皇子後不久,就染上了惡疾。
儘管無數太醫費盡心力診治,卻還是藥石無靈,漸漸竟走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那時的她,正值青春年華,享盡榮寵,若沒有這場病,可謂前路一片光明燦爛。
可惜命運無常,就如同袁枚曾在《隨園詩話》中寫的那樣:
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就在李夫人病重之際,漢武帝悲痛不已,數次前去探望。
然而每一次,都被李夫人所拒絕。
她用被子遮住面容,不肯見漢武帝,只是說:
「妾長期卧病,容顏憔悴,怎能見駕?」
接着,她又提出了自己的請求:
「妾自知時日無多,希望陛下能夠多多照拂妾的家人與幼子,如此,九泉之下,妾亦心安了。」
漢武帝聽罷,更是悲從中來,憐愛不已,勸說道:
「夫人病重,朕心難安,饒是要囑託後事,當面交代不是更好?」
李夫人再次拒絕,漢武帝見她態度如此堅定,便又說道:
「夫人如若見朕一面,朕便賞賜千金,並授予你的兄弟們最尊貴的官職。」
李夫人雖然纏綿病榻,卻始終清醒理智,不為所動,淡淡回道:
「賞賜封官,全在於陛下心意,不在於妾。」
說罷,便掩面嘆息落淚,漢武帝見此,只得悻悻離開。
漢武帝走後,李夫人進宮侍疾的姐妹便責備她說:
「為何不見陛下一面,請求他善待家中兄弟?這樣一再回絕,觸怒了陛下,該如何是好?」
李夫人搖了搖頭,說道:
「我不見陛下,正是為了兄弟們的前程着想,我之所以能夠以微賤之軀獲得寵愛,是因為陛下喜愛我的容貌,可是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則愛馳。」
「陛下之所以念念不忘,一定要見我一面,是因為我在他心目中,還是絕色之姿,倘若他見到我形容枯槁,顏色非故,又怎會一直將我放在心中,如此又怎會一直憐憫器重我的兄弟呢?」
不得不說,李夫人當真是理智而又清醒。
她深知自己沒有強大的家室,傾世的才華,手中最大的王牌,就是美貌。
所以她牢牢握住自己的底牌,獲得了皇帝的寵愛,實現階層跨越。
同時她也很清楚,自己是「以色事人」,色衰則愛馳,所以不惜死不相見,也要把自己最美的模樣留在漢武帝心中。
如此一來,她就會成為漢武帝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畢竟,月亮之所以令人嚮往,是因為它高懸於蒼穹,觸不可及。
不久之後,李夫人去世,漢武帝以皇后之禮將其安葬,漢武帝駕崩之後,李夫人被追封為孝武皇后,配祭宗廟。
又因為她年少早亡,漢武帝對其悲憫無限,將她的畫像懸掛在甘泉宮中,任命她的兄長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西海候,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據《漢書》記載,因為太過思念李夫人,漢武帝還曾召術士入宮為李夫人招魂,想要再見她一面。
此後,漢武帝便數次恍惚,以為是李夫人歸來,還寫下一首《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珊珊其來遲。
想必無數次午夜夢回,那個隱於層層帷帳之後的身影,都讓他思之如狂。
據說,後來頗得聖寵的鉤弋夫人,容貌便酷似李夫人。
而那個早早隕落的佳人,也為後人津津樂道了千百年。
要論美貌,她不是魁首。
漢之戚姬,三國之甄宓,唐之楊玉環......
歷史中最不缺的,就是美人。
戚姬被做成人彘,甄宓被殘忍賜死,楊玉環魂斷馬嵬坡......
當實力壓不住美貌時,它便成了一把刺向自己的刀。
但李夫人不同,她太懂得拿捏人心,也太懂得漢武帝,所以在去世之後,還讓他一生都無法忘懷。
人生就如同一場賭局,美貌這張牌,單出很容易輸,但加上聰明,就一定是王炸。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佈。作者:鬍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