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的優秀也與胎教有關
鄭鼎文
《史記》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這裡的「成」指的是周成王;這裡的「康」。指的是周康王。其中周成王的優秀,也與胎教有關。
過去說到「胎教」,往往只提到王季之妻太妊,說周文王的優秀,與其母太妊實施胎教有關。其實,胎教在周初可能是一個傳統。不信請看:
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兒,是周朝開國明君武王的夫人,是非常優秀的王后。
對於邑姜作為「周后妃」的身份,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論語·泰伯》里還有一段十分有名的話: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在這裡,武王所說的「亂臣」,實際上就是「治臣」,即治亂之臣。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周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對於這段話中的「有婦人焉」,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作注時,就是遵從的前人之說,認為所指的就是邑姜。並說在武王的十位「治亂」之臣當中,是「九人治外,邑姜治內」。還有其弟子蔡沈,在為偽《泰誓》作注時,採取的也是乃師的說法。總之,通過上述幾項史料可知,邑姜乃武王正妃或者說皇后,並生了太子誦(即成王)和唐叔虞,這是無可懷疑的。
邑姜還是胎教的踐行者。史載王季之妻、文王之母太妊善於進行胎教,才把文王培育成了聖人級的德才兼備的大人物。實際上,太妊胎教是不斷傳承的,邑姜也繼承了周王室聖母太妊的胎教美德。
據《大戴禮記·保傅第四十八》載:「周后妃任成王於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就是說邑姜懷第一個兒子周成王時,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着的時候端正嚴肅,說笑的時候不喧鬧,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這些做法,說起來簡單,但若沒有極大的毅力和剋制力,是很難貫徹到底的。可見邑姜實施的胎教是很成功的,有大功於「成康之治」的周王朝第二位周天子成王姬誦,作為邑姜的大兒子,其功德也離不開母親的精心培育。
由是,我猜測,周初的胎教可能是一個傳統。王季之妻太妊實施胎教而生下睿智非凡的文王,那麼作為文王之妻的太姒,她的婆婆太妊難道不會給其予以指導嗎?文王的孩子很多,不說《封神演義》說文王有百子,就從有名有姓有封地或有采邑的情況說,據考證文王也有十六子,而其中的武王、周公都是出類拔萃的,難道與胎教能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