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大多數國家正遭受二戰而帶來的重創時,戰火未波及到位於北美的美國,此時的它正蓬勃發展,變得更加強大且富有,至此一躍成為世界的霸主。
二戰爆發前其工業產能就能佔世界近四成,富裕的經濟條件,在通過租借法案,對其盟國提供軍事武器加上貸款等,大大刺激到國內的產能,致使其工業產能激增。
二戰後的美國軍事力量
正是這樣強大的資本支撐下,美國開始頻繁支持、煽動他國內戰並提供武器彈藥或軍隊支援,直接或間接插入干涉他國的政治鬥爭。
抗美援朝
當時世界上能讓美國忌憚的國家唯有蘇聯,所以當蘇聯附近的朝鮮陷入南北內戰時,美國自然不能錯過這個由頭來向世界宣告美國之強大。
志願軍橫跨鴨綠江
美軍越過北緯38°線,並聲稱:
「在歷史上,鴨綠江並不是中朝兩國截然劃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礙。」
距離朝鮮一江之隔的中國也面臨著嚴重的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決策,決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0年10月15日晚,志願軍司令部發出電報告知當時第42軍軍長吳瑞林,第42軍最為人民志願軍的先頭部隊,與16日晚從集安秘密橫渡鴨綠江,進入朝鮮,隨後迅速向長津湖集結。
志願軍入朝
同年10月19日,在彭德懷主持召開的志願軍誓師大會後,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等20餘萬大部隊,按照其預定的計劃,從中國與朝鮮的邊境今天的丹東、集安渡口開始為保持進入朝鮮部隊的隱蔽性,於是選擇夜渡鴨綠江,在進入朝鮮境內後還是保持夜間行軍的作戰方式,至此打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1950年11月,志願軍接到了上級指示命令其進入朝鮮的長津湖地區進行作戰,長津湖是朝鮮第二大人工湖,四周崇山林立,平均海拔在1300米,而且此時正值朝鮮嚴冬,平均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至零下40攝氏度,時至27日,長津湖還突降鵝毛大雪,氣溫瞬降至零下40餘攝氏度,寒風刺骨。
冒着嚴寒的士兵
本來經歷17天的戰鬥將美軍包圍,預計給美軍來個沉重一擊,但因為在這樣嚴寒的天氣條件下,許多士兵因來朝前預備不足,身着衣物比較單薄,根本抵抗不了如此寒冷的氣候,身體紛紛出現嚴重的凍瘡並且開始潰爛,由原本的殲滅戰鬥變成了擊潰戰。
而且當時美軍沿着河谷進軍,解放軍沒辦法支帳篷或者紮營,目標稍微大一點就會被美軍的觀察機所發現,所以只能露宿在白皚皚的雪地的溝壑山洞裏。
躲在石岩下進食的志願軍
晚上睡一覺鞋子就全濕掉了,白天一凍上,襪子和腳凍在一起,脫襪子就會將腳皮一齊撕下,而且當時也沒辦法生火取暖做飯,因為稍有些火苗也會招來飛機的轟炸,幾天沒有飯吃很正常,還有煮好的馬鈴薯放在懷裡也會變成牙齒都崩掉的凍馬鈴薯。
已經被凍僵的士兵們
極端嚴寒的情況下也造成了整個連隊都被凍死在陣地上,志願軍死守在美軍撤退的必經之地,已經在這周旋激戰了好幾日,準備連續打擊掉美軍的進攻,然而沒想到的是夜間的氣溫驟降,第二天美軍見着沒有動靜,走上前去發現,總共129人全部被凍成僵硬似冰雕一樣,但沒有一人的神情是害怕退縮的,每個人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直至最後一刻,連當時的美國指揮官見此情景都不由的心生敬意,脫帽致敬。
為士兵包紮的女士兵
中國人民志願軍驚人的耐力和忍受力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為了戰爭的勝利,為此中國人民志願軍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2萬8千餘人被凍傷,4千多人被凍死。長津湖地區的系列戰役,讓麥克阿瑟非常震驚,他完全沒有想到中國志願軍如此強悍和堅毅。
美國上將麥克阿瑟
美國為什麼會害怕將戰爭引向中國?
麥克阿瑟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為了挽回顏面,他乾脆向美國政府提出使用原子彈的提議。
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從各方面考慮自然是否決了此提議,那麼美國為什麼會害怕將戰爭引向中國呢?
杜魯門與麥克阿瑟
第一,當時的美國雖然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是十分充足的,但無法決定戰爭的最終走向,如果這場戰爭演變成全面戰爭,那麼到時美國所投入的戰爭成本將會達到空前不可估量的。
要知道朝鮮戰爭原本只是朝鮮半島南北內部之間的鬥爭,美國在這場戰役的失敗並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失,但若是將戰場持續擴大到中國境內,就會變成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侵略戰爭,這樣性質都截然不同了。
作為現目前已經在世界上有着優勢地位的美國,是不會讓自己陷入不受掌控的局勢當中的。
白雪皚皚的戰場
第二,若是將戰火燃至中國,最終勢必將引起蘇聯的激烈反對,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領導人,在自己的陣營里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同美國一樣,也會拉攏其他的社會主義國家加入其陣營,那麼中國當時作為世界第二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蘇旗幟
若是中美髮生戰爭,蘇聯自然不會袖手旁觀,而且作為當時軍事強國的蘇聯參戰勢必將此戰爭擴大化,可能會發展到歐洲,而當時美國盟友大多都在歐洲,各國都在擔心自己的安危,所以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國際形象來考慮也不會將戰爭擴大。
美國的軍艦
當時聽到美國將在朝鮮戰場使用原子彈,英法德等國還專門派遣了使者前往美國,連英國前首相丘吉爾都出動,一同勸說杜魯門不要使用原子彈來擴大戰爭,造成世界局勢的動蕩,對世界各國造成影響。
第三,是美國內部對其反對的聲音,以及政客們的擔憂,國內對於原子彈的反對遊行,種種因素使得美國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器,因為勢必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各個國家組成的盟會進行綜合實力重新洗牌,美國可能會失去二戰後積累已久財富和軍事能力,所以它不會承擔也承擔不起這樣的風險。
作戰中的戰士
在考慮到這些因素後,自然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趾高氣揚的美國會默認朝鮮戰爭的失敗,不敢將戰場引向中國,也能夠明白杜魯門在害怕什麼了。
只有變得強大才能讓敵人忌憚
杜魯門和麥克阿瑟其實都是存有私心的,這種為了滿足自己野心慾望的戰爭是註定會付諸東流的,只是杜魯門和麥克阿瑟站的角度不同,杜魯門需要站在國家長久持續發展的角度去思考。
部署指揮的麥克阿瑟
中國也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力量,我們的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的不懼危險,不怕吃苦的堅韌精神還有許多感人的事件里戰士們捨己為國,英勇捐軀,都值得我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