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原型,女間諜與漢奸的故事

2022年09月11日23:13:21 歷史 1630

李安導演的《色戒》叫觀眾看了哀傷,張愛玲一萬多字的描述,就講了一個可憐的女人的故事。

網絡上流傳,《色戒》這個故事有原型。

女主不叫馮佳芝,叫鄭萍如。

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位人物之間的不同吧。

馮佳芝並沒怎麼體驗過親情的滋味,可謂一個孤女。而鄭萍如則是父母恩愛,母親雖是日本人,卻極其痛恨當時日本殘暴的統治。

《色戒》原型,女間諜與漢奸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鄭萍如本想當個明星,但礙於父親傳統的思想觀念,讓這個想法化作了泡影。

鄭萍如有個愛人,也是個愛國積極分子,他曾說過打敗日本,就結婚,這句話最後化作了青煙,再也聽不見了。

因為鄭萍如母親的緣故,鄭萍如會說日語,父親的朋友便提議讓她參與地下活動。

後來就到了至關重要的一幕。

易先生不叫易先生,而叫丁默邨,本來為國民黨工作,後來投靠日本,成了漢奸。

其手段極其殘忍無道,稱他為「丁屠夫」

殺死這個大漢奸是個極其困難的事,於是有人將這個任務給了鄭萍如,不僅因為她工作出色,還因為她美麗,這個丁默邨恰恰是個好色之徒。

《色戒》原型,女間諜與漢奸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鄭萍如美麗的容顏一下子便打動了丁默邨,隨着日漸的交往,鄭萍如成了丁默邨的秘書。

當即將進行刺殺計劃的那一日,兩人約完會,鄭萍如正邀請丁默邨上樓喝酒,此時丁默邨卻說有急事,便匆匆離去,可以往他都是立刻同意了。

丁默邨非常謹慎,車都沒下過,鄭萍如擔心自己是間諜這件事暴露了。

但幸運的是,丁默邨還是像往常一樣和她在一起。


第二次刺殺計劃的時候,鄭萍如正撒嬌着去買一件大衣,可惜丁默邨還是察覺出了不對勁,這次計劃以失敗告終。


《色戒》原型,女間諜與漢奸的故事 - 天天要聞

這兩次計劃怎麼都這麼巧得和鄭萍如沾上了關係呢?鄭萍如此刻已經暴露了。

他平日里的柔情蜜意,不過是看你美麗沒有威脅,可以討樂取趣的寵兒罷了,哪裡動了真情呢?

後來鄭萍如被逮捕,一開始她咬定這是情殺,怎麼都不承認自己是間諜。哪怕是心狠手辣的丁屠夫親自審問,她還是不改措辭。

後來丁默邨的妻子來了,鬧得嚴重了,汪精衛便下令處決了鄭萍如


臨刑前,她對拿槍的劊子手提了一個要求:「幫幫忙,打得准一些,別把我弄得一塌糊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稱台灣和日本的感情「像家人一樣」,國台辦: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5月14日,國台辦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發言人陳斌華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陳斌華資料圖記者提問: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性失憶。對此有何評論?陳斌華:今年是日本侵佔台灣130周年,...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 天天要聞

遼金時代博物館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神秘面紗

在吉林省農安縣前崗鄉遼金時代文化園(以下簡稱文化園)內,吉林印記遼金時代博物館(以下簡稱博物館)靜靜佇立。博物館以文物搜集、整理、保護和展覽為主線,依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深厚人文歷史,融合青銅文化、遼金文化與民俗文化,自2012年開館以來,持續為遊客揭開千年古城黃龍府的神秘面紗,展現其悠久歷史與燦爛文...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的四斗如今再度復興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5000年歷史積澱出中華文明,一脈相承,是地球上至今唯一保持下來的文明。在數千年文明積澱中,也有些民間遊戲代代相傳,包括一些博彩的遊戲。其中有鬥雞、斗狗、走馬、鬥蟋蟀、鬥鵪鶉等比較流行,而且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成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 天天要聞

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王敦為何「清君側」起兵?

王敦其人王敦,字處仲,出生於公元 266 年,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人 ,是東晉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與丞相,同時也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治書侍御史王基之子,司徒王導的堂兄。他出身於頂級士族琅琊王氏,這個家族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中擁有着極高的地位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 天天要聞

賴清德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國台辦批:背叛民族,令人不齒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14日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主持本次新聞發佈會。環球網記者:賴清德日前在台南參加八田與一紀念會時稱,台灣與日本的感情不是只像朋友一樣,是像家人一樣。島內輿論抨擊其對日本殖民時期屠戮台灣民眾的慘痛過去選擇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 天天要聞

八路軍被日軍囚於木籠,解手睡覺都在籠里,戰士傳奇越獄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六六鱗編輯|六六鱗前言1942年2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河北平西某日軍戰俘營內,一名被囚禁在不足兩平方米木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