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派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樂羊沒有辜負其期望,順利攻克了中山國。
樂羊
魏文侯將這塊作為封地給了自己的兒子魏擊,在朝堂上文侯問諸位大臣:「我是什麼樣的君主?」,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您是仁德的君主」,剛正不阿的任座說到「大王,您得了中山國,不將它封給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哪門子仁德君主?」。
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見此情景,隨便找個借口逃離了出去,魏文侯又問翟璜,其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文侯心說,別人這麼說你也這麼說,分明是敷衍我。
翟璜
文侯道「你從哪方面知道的呢?」這就好比女朋友問你「我漂亮嗎?」,你肯定要說「十分漂亮」,女朋友還要追問「我哪裡漂亮」,這是一個道理。
翟璜回答道「我聽說國君仁德,則他的臣子就敢於直言不諱,,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而您沒有殺他,於是我就知道了您是仁德的君主」,文侯大悅,派翟璜將任座追回來,還親子去迎接,奉為上賓。
魏文帝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得到一些啟示
一、任座角度
我們現代社會中不管是公司還是政府單位,大部分人已經養成了阿諛奉承的習慣了,但總有那麼一部分人不屑於此,不管是他的品格高尚也好,不甘於同流合污也罷,又或者是沽名釣譽也好,總習慣和大家唱反調。
俗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這說明,說實話大家是不愛聽的,因此我們要講究方法策略,不能夠嘴比腦子快,有什麼說什麼,要想一個婉轉的說法。
二、魏文侯的角度
魏文侯作為一個領導者擁有絕對的權威,而這種權力容易讓人陷入一種盲目的自信當中,一旦有人的意見跟自己不同就覺得他是針對自己,不服從自己的管教,當面指責自己是不顧自己的權威。
領導者要想清楚自己問這個問題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是想聽到大家虛偽的聲音還是真實的聲音,虛偽的聲音只能滿足自己一時的自尊心,而真實的聲音卻可以指出真正的問題,更能夠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
三、翟璜的角度
如果沒有翟璜巧妙的解釋,任座恐怕下場不會太好,翟璜的說話技巧是我們要學習的,同樣一個問題可以有多個角度的解釋,而不同的解釋也預示了不同的解決。
現在的社會更加複雜,企業內部或者政府單位內都是勾心鬥角,厚黑學橫行,只會安心做事的人能夠得到的大概率是更多的事安排你來做。
如果想要得到領導的賞識,一定要在把事情做好的前提下,更好地展示自己,包括開會時如何說話得到領導的賞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