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史源歷史專欄第3172期。開國上將黃永勝在1971年9月前,軍內地位非常高,出任過總參謀長、軍委辦事組組長等軍隊核心職務,並且還是中央政治局委員,位居副國級幹部之列。但因為原四野統帥的原因,一批曾經春風得意的幹將紛紛落馬,黃永勝就是其中之一,被組織隔離審查。人生的大起大落,難以預料。
「黃吳邱李」是在1981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上,才被正式宣判罪行的。黃永勝被判刑18年,刑期最長。當然,一是出於對他們過往戰功的認可,二是這些人的年齡都在60歲往上了,所以1981年後「黃吳邱李」並沒有真正在監獄服刑,而是全部獲得保外就醫的待遇。黃永勝在青島、吳法憲在濟南,晚年他們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生活也有很好的保障。
但這不是說黃永勝一天牢也沒有坐過。事實上,黃吳邱李等人都經歷了10年的隔離審查,實際上就相當於監禁。在事件初期,有大量問題需要調查審問,但黃永勝多數時間緘口不言或者迴避自己的實質問題,沒有主動向組織交代,這讓毛主席感到失望。有一天黃永勝突然一反常態,給主席寫了封親筆信。但偉人看過信,卻有些哭笑不得。沉思之後,主席做出了相應的批示,怎麼回事呢?
原來黃永勝並不是想通了,也不是思想覺悟提高了,他在信中仍然沒有如實交代罪行。寫信的主要的目的,是向主席反映牢房飯菜太差、生活條件太差,自己適應不了,希望能夠得到改善。很難想像一位犯了嚴重錯誤的軍隊幹部,在隔離審查期間居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還是以寫信給最高領袖的方式。黃永勝的思維確實十分奇特,要說原因的話,只能是他養尊處優慣了,並且酷愛美食。在抗戰時的延安大生產運動期間,他就主持開過飯店,對於廚藝頗有研究。此時他可能真受不了監獄裏的苦,尤其是清湯寡水的飯菜。
毛主席雖然沒有看到黃永勝交代問題的態度,但還是破格批准了黃永勝的請求:他有資格吃好,應該吃好。這無疑是主席對黃永勝過往戰功的一種肯定,功是功過是過,主席的心裏自有一桿秤。黃永勝也曾是主席的嫡系愛將,甚至就連「黃永勝」這3個字,都是毛主席在紅軍時為他改的名字。解放戰爭後期黃永勝官至兵團司令,是四野大軍的代表性人物。1955年他成為正兵團級的開國上將,這種資歷和功績是不能抹殺的。
在毛主席批示之後,黃永勝的飯菜質量大幅提高,由原來的每天8毛錢伙食標準,提高到天天有肉,每周有牛奶的水平。受黃永勝上書之惠,「黃吳邱李」四人的關押條件也獲得了明顯改善,房間里甚至有了熱水和馬桶,比原來舒服太多。由此可見,中央領導對於這些戰爭年代有過貢獻的人,還是給予了必要的照顧。
黃永勝晚年在青島度過,他曾經感慨地對兒子說:狗是最忠誠的,永遠忠於主人,你記住了啊,爸爸就屬狗。黃永勝話裡有話,他始終認為自己忠於四野統帥、也忠於毛主席。但他所謂的忠誠,沒有以黨性和原則為基礎,歸根結底是有問題的。1983年4月,黃永勝因肝癌去世。這種病很大程度上和心情鬱結有關係,可見在這位上將的心裏,晚年還是埋了很多事,沒有對人打開心結。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註於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歡迎關注@史源歷史專欄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