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2022年07月14日17:06:13 歷史 1188
  • 【前言】

儒學,強調君君臣臣,安分守己,忠君報國。

在儒學的影響下,士農工商的觀念深入人心。

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做官才能改變命運,獲得理想中的生活。於是,在儒學的影響下,社會常湧現一批又一批瘋狂追求高官厚祿的學子。

不只是中國,日本在學習儒家文化的時候也是如此。

但在眾多學習儒學的日本人中,一個名為福澤諭吉的日本思想家、儒學研究者毫不顧忌地表示:「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福澤諭吉為何會這麼說?身為儒學學子的一員,他為何會突然背棄自己多年學習的理念?


  • 【在家族和社會的禁錮下成長】

福澤諭吉,是日本的著名學者,教育家,也是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有人曾這樣評價他:靠三寸不爛之舌和一介文人之筆來推動社會啟蒙。

日本人連續將他的頭像印在面值最大的一萬元紙幣上,就足以看出日本人對他的推崇。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但在中國,很多人對他深惡痛絕。因為就是他,間接導致了侵華戰爭,致使橫屍遍野,哀嚎不斷。今天,就來說一說關於他的故事。

福澤諭吉雖然對日本影響深遠,但在最開始的時候,他也不過是個籍籍無名的小人物罷了。

他出生在1835年日本大阪的一個低級武士家庭中,是家中最小的兒子。

當時日本為了更好地統治,大力提倡學習中國的儒家文化,福澤諭吉的父親就十分信奉儒學。就連福澤諭吉的名字,都跟儒學有關。

在福澤諭吉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正好得到了之前一直遍尋不到的《上諭條例》。於是,他的父親在激動之餘,索性就用依據書名給他取名為福澤諭吉。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不過,雖然福澤諭吉的父親是一個忠誠的儒士,對儒家文化很有了解,但一直沒能得到重用,終生都只是一個在當時社會地位極為卑賤的下級武士。

而這,跟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風氣有關。日本從唐朝的時候就開始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之後,日本的等級制度越來越森嚴。在嚴格的封建禮教和官宦制度的背景下,很多人都渴望通過做官來改變命運。如果不做官,那就只能一輩子活在社會最底層,受盡剝削。

因此,做官幾乎是他們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

但很多人往往終其一生,也沒能成功走上仕途。

福澤諭吉的父親,就是其中一個。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和底層普通人不同的是,如果出生在官僚家族,即使什麼都不做,也可以衣食無憂、享盡榮華富貴。這種等級的鮮明對比和壓迫,讓身處其中的福澤諭吉感受極深。

在福澤諭吉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此時父親留下來的儒家家風一直沒有消散。福澤諭吉的長兄像是父親的另一個翻板,極為重視儒學的學習。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福澤諭吉也自小開始學習儒學。由於當時等級制度嚴格,且福澤諭吉不是長子,因此他連微薄的家業都不能繼承。

為了改變命運,他開始拚命汲取知識。

在學習上,福澤諭吉表現出了極高的學習天賦,他的理解能力極強,雖然下學之後要打零工來維持生計,但他的成績依舊遙遙領先別的孩子。

因為幼時生活艱辛,福澤諭吉自小見識到了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他心裏也因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壓迫和桎梏,萌生了反封建的念頭。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這一點,從一些事情中可以輕易地看出來。

在福澤諭吉大約12、13歲的時候,一日,他剛走進屋中,就被勃然大怒的大哥狠狠地罵了一通。只因為他無意間踩中了大哥平鋪在地面上的廢紙,那廢紙可非同一般,有一張上面恰好寫了潘主「奧平大膳太夫」的名字。

因為從小灌輸的等級思想,「福澤諭吉直接踩上去」顯然是一種大不敬的表現。

於是,福澤諭吉的大哥就怒火中燒地嚴厲呵斥他「有悖家臣之道」。

福澤諭吉知曉他大哥的脾氣,為了息事寧人當即低頭認錯,面子工程做得非常到位。

福澤諭吉認為,如果踩踏潘王的名字是罪惡,會遭惡報,那如果踩踏的是神的名字,會發生什麼呢?於是,他私下裡偷偷踩踏了神符。結果自然是無事發生,什麼報應也沒有出現。

之後,福澤諭吉還偷偷換掉了神社裡供奉的神體。在看到一眾善男信女對假神體忠誠膜拜的時候,他在暗處竊笑不已。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福澤諭吉的「大逆不道」,遠不止這一處。


  • 【「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福澤諭吉「厭惡封建制度,嘲諷迷信,批判當時的封建制度」的行為,在當時看來是十分「膽大」的。

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平民百姓若想上街買東西,則需要在夜晚用毛巾遮住臉才能出門。不然,就會招來嘲笑和欺凌。

對此,福澤諭吉十分反感。他認為,花自己的錢堂堂正正地買東西,不需要遮遮掩掩,自己也並不低人一等。於是不論白天黑夜,福澤諭吉上街的時候非但不會用毛巾遮面,還在腰間別著兩把刀,昂首挺胸地在街上行走。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之後到福澤諭吉成年的時候,一直刻苦學習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漢學家。

和傳統的儒士不同,福澤諭吉的思想早已發生變化。他越來越明確地感覺到,一些胸無點墨、但位高權重的同齡人,肆意欺壓和剝削他們這些寒門學子。他悲哀又憤恨地意識到,那個社會,人一出生命運就已經被註定。大臣是大臣,兵卒是兵卒。

福澤諭吉早對父親的經歷有所耳聞,對這樣的現狀更是煩不勝煩,他憤懣地表示:「門閥制度是父親的仇敵。」

由此可見福澤諭吉對門閥制度的深惡痛絕。

也因此,他越發想逃離。

福澤諭吉為了找到屬於自己的生路,開始到別處另謀發展。這期間,他逐漸摒棄了之前一直學習的儒學。他認識到:「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強盛。」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奔着做官扎進四書五經里,去學習呆板的八股文,那確實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福澤諭吉曾廢寢忘食地學習儒家文化,他十分清楚其中的陋習和弊端,這一點在「清王朝的滅亡以及屈辱的近代史上」,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

為了改變現狀,福澤諭吉來到了唯一和荷蘭人進行長崎貿易的長崎,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荷蘭語言。

那個時候「西學」又被稱為「蘭學」,通過蘭學的學習,福澤諭吉開始了解西方文化。憑藉福澤諭吉想要改變現狀的決心,他很快就成為學習蘭學的同齡人之中的佼佼者。

不過,對於自己的進步,福澤諭吉顯得格外自負。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1858年, 國際局勢波雲詭異,德川幕府的封建體制急轉直下,潘王試圖研究學術和國際形勢來自衛。在這種背景下,福澤諭吉被邀請教授蘭學。

而這,讓驕傲自負的福澤諭吉大受打擊。

原來,當時和列強簽訂了通商條約,橫濱成為了通商口岸之一,多和外國人進行貿易。也因此,福澤諭吉在來到橫濱的時候,發現商店的招牌、貨物的標籤,他都不認識。這對一向志得意滿的他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經此一事,福澤諭吉認識到自己多年來苦學的蘭學付之東流,他開始咬牙學習英語。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他便和一個朋友依靠僅有的藍影對弈字典和書記一起苦讀。

也正是因此,為他帶來了一個前往美國的機會。

半載之後,福澤諭吉受到朋友推薦,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跟隨幕府使節來到美國。那次的美國之旅,讓福澤諭吉心靈大受震撼,美國當時較為先進的文明讓他十分震驚。

那次回國,福澤諭吉帶回了一本韋伯斯特大詞典,這也是日本第一次輸入這種詞典。不過因為當時過於匆忙,他並沒有足夠的機會參觀學習。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在回國後的第二年,福澤諭吉又一次以使節的身份被派去歐洲,這一次出國對福澤諭吉的思想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來到歐洲後,福澤諭吉十分好奇當地的各種政策制度、經濟制度等,他關注了郵政、徵兵憲法、醫院經營等等情況。同時,他對自己在歐洲的這些觀察做了詳細的記錄,之後加以整理,

於1866年完成了《西洋事情初編》。就是這本書,敲醒了無數封建愚昧的日本國民,對後來的日本發展、明治維新的政策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

而福澤諭吉,也成為日本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之後,福澤諭吉和其他新型知識分子組成了「明六社」這個具有思想啟蒙意義的團體。他們通過發表刊物來音近一些先進的思想,宣揚民主、自由、平等。

後來由於政府的打壓,明六社後來被迫解散。

不過,當時迫切想要改變日本現狀的福澤諭吉,依舊活躍在思想啟蒙的路上。他除了發表刊物,還大量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來抨擊當時日本的落後現狀,並指出了改變的緊急性。

福澤諭吉多次公開表示,想要改變的首要任務,不是大量購置武器,而是要發展教育。為了日本發展教育,提高國民素質,他刊發《勸學篇》鼓勵學習;還鼓勵民眾新辦企業,獨立自主……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因此種種,福澤諭吉在日本很有威望。

甚至到了後來,日本政府多次向他發出做官的邀請,但他無一例外都拒絕了。

這讓很多人疑惑不已,其實答案早已明明白白地攤在日本人眼前。福澤諭吉曾多次強調,一個國家的獨立,需要每一個國民都要具有着獨立的意識,如果一個國家人人都想當官,那這個國家將無法強盛。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這種說法看起來很好,但也暗藏了一些隱患。當時一些軍國主義者利用他宣傳的獨立思想,促使日本開始對外擴張。

但也不能說他完全被利用,因為他本人也十分贊同對外侵略。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他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寫了40多篇鼓吹侵略中國的文章,強行將文明開化和侵略中國聯繫起來,宣揚弱肉強食的觀點。

不止如此,福澤諭吉甚至提出了對應的計劃。他提出日本侵佔朝鮮,吞併台灣,佔領東北三省,最後,將日本的國旗插在北京城頭。可以說,在中國的土地上「插上日本的國旗使之飄揚,使日本國人得以滿足」是福澤諭吉的夙願。

福澤諭吉的種種行為,都讓無數國人為之深惡痛絕,怒火中燒。

日本思想家福澤諭吉:「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 天天要聞


  • 小結

福澤諭吉作為日本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給日本帶來了先進的思想。

不過,關於他的討論,向來是眾說紛紜。

有些日本人認為他對日本的思想開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些日本人認為他導致了軍國主義思潮。對於國人而言,他是一個卑劣的戰爭推手,但也不可否認,拋開他這個人來講,他的一些思想其實很有進步意義,對當時的中國很有幫助。

不只是當時,對現如今的社會其實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正如他著名的那個觀點——「人人都想當官的國家無法強盛。」

對此,你怎麼看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 天天要聞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哥走的是懷念,還有傷感兵駐慶遠期間爆發的「萬里回朝」事件,對石達開的打擊是致命的,除了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此事帶來的感情傷害。石達開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那些曾經無限擁戴自己的兄弟們,為什麼都會選擇離我而去,難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