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2022年07月14日10:19:21 歷史 1925

貴重金屬從古至今都讓人們動心,黃金和白銀一直是人類財富的象徵之一,銀幣撬動的世界,美洲白銀又是如何波動全球?

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 天天要聞

西班牙人在大航海時代發現了美洲的貴重金屬,安第斯山脈存在着世界最大的銀礦波托西銀礦,這個銀礦含銀量50%,相當於普通銀礦的幾十倍,只需要低溫就能提煉出白銀,而且和中國發明的辦法相同,使用汞來提純白銀。

而且天公作美,萬卡維利卡也就是現今的秘魯境內,又發現了汞礦。

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 天天要聞

這樣一來,美洲的白銀生產能力增長勢頭迅猛,因為需要大量的勞力,就奴役大批的印第安人去做工,因為條件艱苦和死亡率高,工人不斷減少,最後不得不想辦法移民補充。

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波托西銀礦的年產量就能得到統計,1581年至1600年,僅一處的白銀年產量就達到254噸白銀,這其間還有幾百萬公斤的白銀從美洲流到西班牙。

發展到十七世紀時,美洲已經因為白銀的產業吸引了世界上多個國家的人前往那裡,當然也有一大批人是被押送到那裡的奴隸。但是也有別的國家的移民和從事其他行業的人。白銀的數量激增的同時,因此產生的紛亂也多了起來,很多走私白銀的生意,也讓很多國家都開始捲入其中。

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 天天要聞

其中包括西班牙,法國等,英國也開始參與打擊白銀走私,經常偷襲西班牙的船隻等,當時的西班牙和英國的敵對矛盾激增,甚至爆發了英西海戰。慘烈的戰況最終的結果是西班牙慘敗,而大批的白銀都從西班牙湧入了英國,荷蘭也趁火打劫,截獲運送銀幣的船隻等。

紛亂的局面到十八世紀有所改觀,英國和西班牙都對國家建設了新的制度和進行了新的統治方法。此時白銀已經大量地進入了歐洲區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貨幣的發展。

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 天天要聞

而且美洲的白銀在影響西歐的同時,對當時的東方世界也起到了影響,當時的另外一個白銀大國就是大明王朝,這個王朝從西班牙引進了美洲的高產農作物等,玉米,馬鈴薯,花生等,進入中國後為明清人口的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西方國家購買我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貿易也是非常頻繁,當時的商貿往來也非常繁榮。

這些交易都用白銀作為結算的媒介,大量的白銀在流通,在十六世紀,西班牙的殖民地生產出來的白銀,大部分都進入中國了,當時的白銀能高達2千噸,到了十七世紀,全球的白銀輸入中國的高達萬噸,已經達到了世界總數的四分之一。

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 天天要聞

而作為我國的鄰國日本,在十六世紀就發現了儲量可觀的銀礦,於是開採提煉出來的白銀,因為明朝的價格高於歐洲等區域,所以日本的白銀也每年有大約18萬公斤湧入了中國。歐洲很多人也通過港口跑到中國做白銀的生意,從歐洲其他地區收購,比如也從日本等地進行收購相對低價的白銀,然後運輸到中國去賣出,要麼換成其他貴重的商品或者金屬,非常賺錢。

美洲白銀如何波動全球?推動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 - 天天要聞

當時明朝政府也是要民眾繳納白銀作為稅賦,白銀在明朝萬曆初期形成了輸入的高峰時期。此後一直到十七世紀出現的長達幾十年的經濟危機,以及明朝的衰亡,白銀也是因為減產和這些大的背景因素,美洲的白銀產地開採量下降,世界各行業的貿易也縮減嚴重,導致全球的白銀流動能力也出現了衰退,流入中國的白銀就更少了許多,隨着時局動蕩和貿易危機以及人為限制設置封鎖貿易關卡等情況,資本主義導致破產企業增加。

因為經濟不景氣人口下降,當時的中國也出現了嚴重的通脹情況,白銀流通量銳減後,明朝的財政等都受到影響,作為當時世界上裝備最好的明朝軍隊,朝廷無力供養,再加上連年的天災農業荒廢,民不聊生,最終導致明朝分崩離析。

此時的日本在閉關鎖國只保留和荷蘭通商,同時也在大力發展瓷器燒制工藝,到了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日本瓷器打開了歐洲的市場,日本開始和歐洲進行更多的交流,流通的藝術品增多。

白銀的加工也見證了人類的文明進程,正如一些網友所認為的,中國創造了用陶瓷換白銀的時代,美國人則是發明了用紙幣替代貴金屬,而白銀從美洲開始波動全球,推動全世界人類加快全球化進程,白銀功不可沒,白銀作為一種契機和媒介,表面上看有所中斷,實際上人類連接從無止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 天天要聞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哥走的是懷念,還有傷感兵駐慶遠期間爆發的「萬里回朝」事件,對石達開的打擊是致命的,除了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此事帶來的感情傷害。石達開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那些曾經無限擁戴自己的兄弟們,為什麼都會選擇離我而去,難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