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兄妹三人上山下鄉的愛情經歷,以及全家插隊落戶的最後結局

2022年07月14日05:12:08 歷史 1063

  1971年春天,響應毛主席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我們一家人從鎮上搬到一個叫「永久」大隊的第七生產小隊里插隊落戶。

我們兄妹三人上山下鄉的愛情經歷,以及全家插隊落戶的最後結局 - 天天要聞

  我上有父母及一個哥哥,下有兩個妹妹。那時哥哥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我同兩個妹妹都是單身,我們同父母生活在一起,那年我十八歲,我比大妹妹大兩歲,比小妹妹大四歲。

  下鄉之前,我同我哥都在鎮上搬運站工作,主要工作是幫車站,上、卸貨物或在沙廠上沙等工作,也就是說鎮上搬運之類的體力活都是我們搬運站人員去做的。

  那時我家雖是城市戶口,但是我家在鎮上生活水平屬於低等水平。上山下鄉運動一來,鎮上幹部要求我們下鄉插隊,我們就同意了。

  我父母、我和兩個妹妹下鄉一年後,我哥哥才帶着他的全家來到我所在的生產隊上插隊落戶。我家自己在生產隊里做了三間土牆瓦房,生產隊專門安排人來幫忙;哥哥在我隔壁做了二間帶半間的土牆瓦房。

  那時的農村很苦的:吃不飽肚子,農活累得很。生產隊的人(孩子)是十二歲開始出工(相當於城裡人上班)做農活。我父親、我及二個妹妹都到了「上班」(出工)的年紀,把家裡房蓋好,一切安頓差不多了後,父親、我、及二個妹妹就開始像社員一樣出工了。母親年紀大了又有病不能出工干農活,閑居在家。

  開始我們全家人不會做農活,比如插秧,犁田、耙田等等,生產隊里的農民就教我們。後來我們都學會做各種農活了,幹活的能力和技術不比農民們差。

  由於我們兄弟姐妹正值年輕,長身體的時候,飯量很大,所以每個月月初分的糧食都不夠吃到月尾,成天累死累活,還填不飽肚子。那時的我們若每頓能吃飽飯就是奢望了。

我們兄妹三人上山下鄉的愛情經歷,以及全家插隊落戶的最後結局 - 天天要聞

  那時我們隊是每人每年按四百二十斤分的口糧。剩下的就用搶工分來多分點錢和糧油等。我家二個勞力及二個妹妹都在出工,分的糧油都不夠吃用,日子過的苦得很,平時沒肉吃,油每人每年就分6斤,食用油也不夠吃。

  生產隊里還有比我們還苦的人有好幾家,比如,他們家缺勞動力,僅分點口糧,一點食用油,平時吃兩頓或餓肚子是經常的事,衣服、鞋子也沒穿的,有幾家大冬天打赤腳是經常的事。我家除比幹部們差外,比他們還是好多了。

  但這裡生產隊的幹部家裡都不愁吃的。比如說會計,計工員,掌管倉庫鑰匙的人都是隊長的自己的人,或是隊長的親信和紅人……

我們兄妹三人上山下鄉的愛情經歷,以及全家插隊落戶的最後結局 - 天天要聞

  隊長平時不幹活,他家裡的人幾乎很少幹活或找個理由玩,他的妻子裝病在家玩,只指揮社員幹活。每天就是敲下鍾(如果隊長不在生產隊里,就是副隊長敲鐘),敲完鍾後,在生產隊掛鐘的大樹下面大聲吆呼幾聲:「出工了!今天男的幹什麼活,女的幹什麼活」。然後就回家玩,到飯點時,他的妻子弄一桌豐盛的飯菜,隊長天天喝個小酒,日子過得滋潤又安逸!

  其他的幹部,如副隊長、民兵連長、婦女隊長、記工分的人員、會計、以及隊長和大隊幹部的親戚等等,一般的都干輕鬆的活,有的跟着社員干一會i活後,就找個理由溜了,或者說只相當於個監工而已。但他們家裡一般不缺吃不缺穿的。

我們兄妹三人上山下鄉的愛情經歷,以及全家插隊落戶的最後結局 - 天天要聞

  這個隊里派性很重,同姓的人是抱團在一起的,有弱勢力和強勢力之分的,比如同生產隊長或大隊幹部同姓的就屬於強勢力一派的。

  生產隊強勢力一派的社員:記工員、會計、民兵連長、根紅苗正的苦大仇深的貧農、幹部的親戚等等,他們幹活時可挑選輕鬆地活干。輕鬆的活有:照看田裡的秧水、看村子裏雞子(不讓雞子下田吃農作物)、看倉庫或其它的門、放牛、照看溝渠的水、看稻場的糧食等等。

  弱勢力的人有:同姓人少的、較窮的人、地主富農、老實人、沒有親戚的外來戶等等,弱勢力的人什麼重活都安排他們干,比如:挑草頭、挑擔子等等。當然這些說的也不是絕對的,只是一般的來講而已。

  生產隊的活很重,農忙時日夜加班,比如晚上扯秧、打稻穀、看秧水、給棉花等農作物灌溉等等。

  一晃二年過去了,我二十齣頭了,媳婦也沒找到,我家也在為我的婚事着急。生產隊的姑娘沒有一個看上我的。我媽多病,家裡又窮,那年,我母親也病世了。雖然我以前是城市戶口,但插隊後就是一個農民了,沒什麼優越感了。

  1973年秋收農閑時候,我們縣組織全縣農民修水庫,我的身體壯,隊上把我也安排去水庫工地幹活,我們那時幾乎沒機械施工,完全靠人力把水庫底的土挑或小板車拉上大壩或大堤上去,幹活苦的很呀!我們這些修水庫的人,糧食都還要自己從家裡帶,做一天算一個工,10分。

  因那時分配挖土方活時,相鄰的大隊,土方活也是分在相鄰的。在幹活時,我看到一個同我年紀差不多的女孩幹活很麻利,同我一樣,每擔土挑得也多,也很吃苦,我就把她記在心上了,我同時感到她也在留意我。

  在幹活休息的時候,我跑到她們那裡同她們那裡的人聊上了,也同她聊上了……

  因大隊相鄰,我就托媒人去說,說明原因後,她就同意了。後來她說,她當時看上我小夥子長得結實勻稱。

  說實話,我一米七八的身高,從沒得過病,挑草頭挑石頭不比村裡任何人差,可以說是第一,一次全生產隊的小夥子們,在稻場比掀石磙,是從石磙大頭一端把石磙搬起豎立着,看誰的力氣大,就我一個人能搬起豎立着,其他人只有望我興嘆的份。

  婚後,我育有一兒一女,我的媳婦幹活也很能吃苦,比一般人干農活要強得多,我家的收入在農村能算中等水平了。

我們兄妹三人上山下鄉的愛情經歷,以及全家插隊落戶的最後結局 - 天天要聞

  我的兩個妹妹,大妹妹在二十一歲時就出嫁了,妹夫是一個農民小伙;小妹妹在她十九歲時也出嫁了,找的也是個農民小伙。

  1981年,我一家人以及我的哥哥一家人,根據政策又搬回到鎮上去了。鎮幹部在鎮上郊區給我們這些當年下鄉的人划了一片地,我們自己按規劃要求,做成兩層的一排排的,像新農村一樣的紅磚機瓦房子。我的房子在一排房子的中間,是二間二層。

  鎮上安排我進了鎮辦鋼鍬廠上班,屬於鎮集體企業,媳婦在街上打掃衛生;兩個妹妹及她們的家人都在農村,成了真正的農民;父親也去世了。現在我們夫妻倆退休在家養老。

  版權所有者:蔣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