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2022年07月13日18:03:20 歷史 1088

「盼教雲兒以踏着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革命事業奮鬥到底。」1949年夏天,譚正倫和譚竹安兄妹收到了一封字跡潦草的信。譚正倫讀完這封信時,早已經淚流滿面。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這封信是江姐江竹筠寫給他們的。信中的雲兒是江姐的兒子彭雲。看完信以後,譚正倫太清楚這封信意味着什麼。自從前夫彭詠梧告訴她要和江姐結婚以後,她就明白了,他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其中就包括了愛情、親情。而他們把兒子彭雲託付給了她,更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如今,距離江姐犧牲已經過去了70多年。這位英雄的親人們過得怎樣?她唯一的兒子彭雲是否繼承了母親的「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祖國的建設奮鬥了嗎?

彭雲出生於1946年4月,他出生時革命形勢嚴峻。江姐生下兒子後沒有停止革命的腳步,反而認識到了革命的意義。因為她知道只有革命成功了,像兒子彭雲這樣的下一代才能過上真正好的生活。後來,隨着地下工作越來越險惡,知道自己隨時都有可能暴露的危險,她忍住痛苦,把未滿周歲的彭雲交給了朋友王珍如撫養。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但是不久,江姐發現敵人開始大肆搜查革命黨的孩子們,彭雲隨時都有可能被發現。只要孩子被發現,撫養他的王珍如也會受到牽連。為了不牽連到朋友,江姐只能把兒子再次接到身邊。

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不僅會影響到以後的革命工作,還有可能因為自己暴露,孩子也會慘遭敵人的毒手。這樣也不是辦法,江姐和丈夫彭詠梧商量了好久,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辦法。最後,江姐突然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江姐的好姐妹譚政烈,平常都以幺姐稱呼。

對於妻子的提議,彭詠梧感到意外。因為幺姐還有着另一個身份——彭詠梧的前妻。彭詠梧心想:「自己和譚政烈生活了8年,但兩人已經分手,所以這種做法無異於是傷口撒鹽。前妻絕對不會答應的。」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彭詠梧


江姐明白丈夫在擔心什麼。江姐:「如果你難以開口,信我來寫。」就這樣,江姐寫了一封信給了譚政烈,希望她能幫他們撫養兒子彭雲。信寫完了以後,為了留作紀念,一家三口人還特意拍了一張照片。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1948年1月15日晚,33歲的彭詠梧在掩護突圍的同志不幸遇難。此時,他和妻子分手只不過六天而已。丈夫的犧牲對她打擊很大。當時組織曾要求江姐回到重慶工作,也方便照看兒子彭雲。但是江姐卻選擇了去丈夫工作的地方,她想完成丈夫未完成的工作。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1948年2月初,早已經收到江姐信的譚政烈,一直沒有回復。她的內心很複雜。畢竟,孩子可是前夫的孩子。再則自己已經有了一個孩子。一個女人在戰爭的歲月里,獨自養活一個孩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再加上一個孩子,她的生活會更加的困難。但是她還是來了,因為她收到了前夫犧牲的消息。

當譚政烈接過2歲的彭雲時,江姐泣不成聲,如今她的丈夫已經犧牲,她還要把兒子送出去。即使是心中有萬千個不舍,但是為了革命,她依然義無反顧。就在江姐把兒子送出去不久。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被反動派抓捕。

敵人對江姐動用了所有的刑具,江姐一次次被折磨昏迷,一次次地醒來,每次醒來她都會用堅定的眼神告訴敵人:「你們還有多少刑具,都拿出來!」

敵人想不到一個女子會如此的堅強,如此的不畏懼。為了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情報。敵人開始四處搜查江姐的兒子彭雲,希望以此為要挾。

深知大義的譚政烈深知保護彭雲的重要性,在收到江姐被捕的消息後,便將自己改名為譚正倫,帶着彭雲和自己的孩子四處遊盪,並巧妙地躲過了敵人的多次搜查。

1949年11月14日在得知江姐犧牲的消息後,譚政烈悲痛不已。自從前夫被敵人所殺,人頭被懸掛在城門以後,這是她人生中第二次受到如此的打擊。據彭雲回憶,因為接二連三的打擊,譚政烈曾一度想過自殺。後來,還是兩個孩子一聲一聲地「媽媽」,才把她喚了回來。

為了這兩個孩子,譚政烈只能東躲西藏。而這種情況,一直到到了解放後。對於譚政烈來說,一個女人養活兩個孩子不容易。但是她仍然把彭雲視如己出,甚至比自己的孩子還親。就這樣,在譚政烈的照顧下,彭雲健康地成長起來。

後來,組織找到了譚政烈,找到了江姐的兒子,給予了他們最大的幫助。彭雲也知道,作為烈士的後代,他應該做些什麼。他變得更加的謙虛,不驕傲、不吵鬧。而他的學習一直是全班最優秀的。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中學時期彭雲


1965年彭雲高中畢業以後,他決定子承父業,報考哈軍工。哈軍工對於考生的身體條件要求得非常嚴格。而那時候的彭雲受過「自然災害」的影響,身體只有90斤,又加上高度近視,第一批就被刷了下來。

當時擔任哈軍工院長的劉居英得到消息後,破格錄取了彭雲。劉居英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烈士之後。第二,彭雲可是四川高考的理科狀元。其實,在此之前,清華早就向彭雲拋出了橄欖枝。只不過,彭雲想子承父業,這才選擇了哈軍工。

知道兒子被錄取的那天,譚政烈別提有多高興了。那一天,做了很多菜,她把兩個孩子叫到了跟前,一直叮囑兩個孩子一定要努力地學習,學業有成,以後建設咱們新中國。飯後,譚政烈還特意帶着彭雲去祭拜了他的父母。祭拜的時候,譚政烈多次落淚,心想着,要是他們都還在的話,有多高興啊。

畢業後,彭雲被分配到瀋陽的一家工廠工作,在此期間,他與作為烈士子女的大學同學易小治產生的感情。不久後,兩人走到了一起。結婚後,彭雲被調到北京,1974年彭雲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兩個人給兒子取名為彭壯壯,希望兒子能夠健康地成長。

1977年,彭雲進入中科院攻讀計算機領域,臨近畢業,成為建國以來第一位公費出國的研究生,飛往美國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深造。在美國,彭雲不僅獲得了碩士學位,還獲得了博士學位和馬里蘭大學的教授稱號。出國留學之後彭雲再次回到北京,在中科院從事軟件研究。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那時,我國對相關領域的研究很少,學術成果空白,彭雲以自己學到的知識為基礎,不斷推出新的東西,發表了很多創新優秀的學術論文。不久,彭雲的學術成就受到了一家美國出版社的密切關注,並寫信邀請他到美國擔任該出版社的主編。經過深思熟慮後,為了學習更多的東西,彭雲去了美國。

這次他不是沒有馬上回國,而是定居在了美國。

江姐的兒子彭雲定居美國,這個消息鋪天蓋地地傳開了。革命烈士之後,怎麼能不回自己的國家?為何不報效國家。

面對這些外界的質疑聲,彭雲表示雖然自己定居在了美國,他一直是中國人,並沒有加入美國國籍,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是這樣。

雖然一直住在美國,但彭雲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在美國,他一直關注着祖國近幾年的進步和發展,希望有一天能重新投入祖國的懷抱。

當記者問為什麼不選擇回國做研究時,他回答:「我來美國的時候,美國的研究環境比國內更寬鬆,更適合我,所以我想有一天研究重大成果後回到祖國,但我現在都老了,但還沒有研究出來。」

對於媽媽的託孤遺書,彭云:「幾十年來,他從來沒有忘記媽媽的遺願,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只完成了一半,對祖國的奉獻確實做得不好,我有愧於母親,也有愧於祖國。」

既然自己做得不好,就沒有完成母親的遺願。年老的彭雲只能把希望寄託給了下一代,也就是他的兒子彭壯壯。對於兒子,彭雲的教育一直非常嚴格。據彭雲回憶,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一直給他講奶奶的革命故事。而在彭壯壯的印象中,父親一直在他的耳邊不斷地重複着一句話:「記住兒子,我們都是中國人。」

彭壯壯把這些話都牢牢地記在心裏,奶奶的英雄的故事更是激勵着不斷地學習。18歲時便成功考入世界著名名校哈佛大學,並獲得碩士學位。終於走出校園,彭壯壯的並沒有馬上回國,而是留在美國,進行了一段時間的信息技術諮詢。

2000年,擁有充分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彭壯壯決定回到中國。而讓他有這種想法的主要原因就是奶奶的絕筆信。尤其是奶奶的那句「以建設新中國為志」。回國以後,彭壯壯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爺爺和奶奶曾經為革命鬥爭過的地方。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回到北京後,彭壯壯開始忙碌的工作。從2001年開始,彭壯壯擔任麥肯錫合作夥伴,負責大中華區政府諮詢工作,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區。

令人嫉妒的是,在學業和事業上一帆風順的彭壯壯,愛情的道路也很順利。回國後,彭長江在拜訪奶奶好友何理立時,對何理立的孫女仲琦產生的感情,兩個人也因此情定終生。其實,彭壯壯的這份感情,就好像是命中注定一樣。因為何理立和奶奶是好朋友,兩個人一直在重慶工作。後來,何理立也被關押在渣渣洞里。後來,何理立被營救了出來。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而彭壯壯和仲琦的結合,似乎是奶奶時期早就定好的娃娃親,早已經命中注定。其實,他們更像是革命的紅色火種,繼續傳承「紅色經典」的使命。


結語

有人說,彭雲定居在了美國,並非是一個革命英烈之後應該做的事情。再則彭雲也沒有完成母親的「以建設新中國為志」。其實,在彭雲的骨子裡,還是非常愛國的。他一直希望回到祖國的懷抱,只不過,他的年齡已高。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忘記教導自己的孩子們,一定要愛國,而這個國只有中國。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而彭壯壯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如今回歸中國的彭壯壯正在為中國的建設努力着,努力着完成祖母留下的紅色使命。這種使命也會在這個紅色家庭中,一直傳承下去。

江姐的兒子定居美國,面對中國人的質疑聲,他說了兩個「有愧」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