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2022年07月08日06:03:25 歷史 1125

越南主席長征,抵制黎筍、拒絕反華,為了將越南人民從水深火熱中救出來,他帶頭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多次派人來到中國學習求助。

那麼長徵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黎筍時期的反華政策又給越南老百姓帶來了哪些沉重的代價?長征為什麼要選擇堅持向中國學習?

一、波折統一的越南

越南這個國家,其實經歷也挺波折的,在1884年的時候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後來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又接替法國統治住了越南。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 天天要聞

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越南人民以為終於獲得自由了,於是便舉行了「八月革命」,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

但讓越南沒想到的是,法國又想繼續統治越南了,在1946年,法國直接開始派軍隊入侵越南。這讓越南全國上下都非常的氣憤和無助,越南政府被迫轉入山區堅持抗戰,處境異常的困難。

後來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人,帶着越南人民開始進行反擊,也由此拉開了越南的抗法戰爭(又叫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這個人就是越南的元老人物、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胡志明年輕的時候來過中國學習革命。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 天天要聞

胡志明

1950年,胡志明來咱們中國請求幫助,希望中國能夠幫助他們抗法,毛主席等人表示,儘管新中國剛剛建立,面臨很多困難有待克服,但一定儘力向越南人民提供抗法戰爭需要的一切援助,後來陳賡大將也去了越南幫他們抗法。

1954年5月,在中國的幫助和越南人民的努力之下,越南人民取得了奠邊府大捷 ,從而奠定了抗法戰爭勝利的基礎、迫使法國政府在同年10月20日簽訂日內瓦協議,承認越南的獨立、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至此,越南人民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徹底勝利。

越南抗法戰爭結束後,又開始打內戰了,也就是咱們大家所熟知的越南戰爭北越南越打。

1955年,愛搞事情的美國,在南越扶植吳庭艷擔任總統,準備建立政權控制越南,胡志明掌管着北越,是社會主義陣營,背後有蘇聯和中國支持,南越的背後是美國。

1969年9月2日,北越主席胡志明去世。

胡志明去世之後,黎筍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了北越最新的領導人。在黎筍上台之後,他大力提拔了他自己的一些親信,繼續帶着北越,和有着美國後台的南越展開戰鬥。

1975年,打了20年的越南戰爭宣告結束,越南正式統一。

二、企圖稱霸的黎筍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黎筍

一個國家剛剛統一,按道理來說應該是逐步地發展。可是這個時候,黎筍當局卻選擇了一個霸權主義的做法,他想要稱霸整個東南亞。黎筍一改前任領導人胡志明親華的政策,開始一邊倒向蘇聯,並且挑起與我國邊境的爭端。

其實在1969年的時候,黎筍就有點一邊倒向蘇聯了,那個時候咱們和蘇聯的關係也走向了冰點,1969年的3月2日,我軍打起了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再加上還有美國對抗蘇聯,因此,蘇聯開始極力的拉攏越南,目的就是向東南亞擴張,將越南作為其稱霸亞洲的戰略基地。所以在越南獨立之後,黎筍親蘇反華其實也是提前已久的。

1975年越南統一之後,在蘇聯的支持之下,黎筍當局一方面派越軍對柬埔寨進行了開戰,另一方面,忘記了中國向他們提供的巨大幫助,又在中越邊境接連挑起事端。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 天天要聞

此外,針對他們越南內部,黎筍當局實行了高壓增稅的方法,當時的越南老百姓們真的是苦不堪言,甚至有的家庭的生活,過的還不如越南沒統一之前。

黎筍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確,他是想利用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援助,來實現「印度支那聯邦」的野心,他以為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他只是蘇聯的一個傀儡,最後將越南一步步地拖入了深淵。

剛一開始,黎筍誇下海口,說要讓越南人民穿的衣服和發達國家那樣漂亮,也要讓各種家電走進老百姓的生活。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不是這樣做。

其實,這個時候本是越南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的大好時機,可是卻因為黎筍的錯誤決斷,再次把國家捲入到了戰爭之中。

越南統一僅僅兩年之後,黎筍就命令越軍從廢墟一樣的城市裡出發,侵略東南亞的柬埔寨,隨着他們在東南亞挑起戰亂,也讓原本就一貧如洗的國家,經濟進一步下滑。

此外,黎筍的這一行徑還嚴重損壞了越南的國際聲譽,使越南在外交上陷入孤立的處境,加上黎筍盲目地照搬蘇聯模式,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將僅有的資金都投入到重工業生產中,嚴重限制了農業發展,大量的土地荒廢、糧價飛漲、通貨膨脹居高不下、人民生活水平越來越低下。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 天天要聞

向柬埔寨入侵之後,短短六年的時間裏,越南的物價暴漲,平均一年漲50%,這個數據對於經濟建設來說是非常恐怖的;在工業方面,直到黎筍去世,都沒有恢復到他開戰之前的水平;糧食方面,自從越南和柬埔寨開戰之後,莊稼地里的糧食非但沒有增長,反而還一年不如一年,總產量持續下滑;財政方面,黎筍統治越南期間,欠下了80億美元的債務,戰爭將越南的財政整個掏空。

這麼嚴重的後果,難道黎筍沒意識到要改革嗎?

他也意識到了,黎筍集團也曾想過改革,黎筍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想要挽回混亂的經濟,但他仍然是病急亂投醫,最終導致越南更加的混亂,經濟走在全面崩潰的邊緣。

可以說,黎筍給他的繼任者留下了一個內外交困的爛攤子。

1986年7月10日,黎筍因病搶救無效去世。

越南的老百姓在得知黎筍去世的消息之後,大多數的人都表現得很冷漠。這也直接反映了黎筍時期給越南人民帶來的傷痛,當時一位駐河內記者曾感嘆道:「現在的老百姓再也沒有胡志明逝世時候的那種悲痛心情了。」

黎筍去世之後,越南開始選舉下一任的領導人,這個時候,越南的老百姓們再也不想聽所謂的宏圖霸業了,他們只想過上安穩和平的生活,吃飽穿暖、不挨餓、不受窮。

這一次,越南在選新領導人的時候,國家體制進行了改革,北部出總書記,南部出總理,中間出議長。

最終,長征成為新一任的越南主席。

三、「學中救越」的長征

1986年,越南新主席上台後,全面向中國學習,結果怎麼樣? - 天天要聞

長征

關於長征呢,我需要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長征的原名叫鄧春區,1907年2月9日出生於越南北部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里,青年時期的鄧春區就雄心壯志,並且積極的投身於革命事業。

在鄧春區十幾歲的時候,他就加入了胡志明創辦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之後順利地加入了印度支那共產黨,在鄧春區年輕的時候,他跟法國殖民者做鬥爭,並且在心中立下遠大的志向,拯救越南。

後來,鄧春區改名為長征,那麼他為什麼改名呢?

這是因為鄧春區把中國當成他的老師,鄧春區和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關係很好,而且鄧春區在內心對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仰慕備至,因此呢,直接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長征。

1986年,越南反華的黎筍去世後,親華的長征正式上台,長征上台之後,對比越南國內經濟慘淡、國際上備受孤立的境況,鄰居中國卻是一片繁榮的景象。

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咱們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戰略,這一偉大舉措讓咱們國家走上了經濟騰飛的道路。

長徵發現,中國和越南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並且綜合國力都很有限,這就讓長征堅信,只要以中國為師,學習借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越南也能越來越好。

可是當時中越關係很不好,該如何改善和中國的關係呢?那就要恢復胡志明親華的路線,修復和中國破裂的關係,雖然回不到胡志明時期,但至少要停下現在的戰火。

於是,長征先是罷免了黎筍集團的幾個實權官員,打掉中越關係里的部分障礙。

緊接着,長征看上了一員大將,他看上了監獄裏的阮文靈,他知道阮文靈的能力和實力非常強,而且阮文靈也是親華派,如果能獲得阮文靈的幫助,那麼對修復中越關係一定是有幫助的。

阮文靈這個人,也確實是個人物,在越南戰爭時期,阮文靈身為越南南方局的領導,多次秘密地訪問中國,毛主席和周總理對阮文靈的印象也很好。

阮文靈身為越南政壇的巨頭之一,他認為侵略柬埔寨是錯誤的,他這樣的主張自然受到了黎筍的攻擊。後來,阮文靈敗給了黎筍,被關押在了監獄裏。

長征來到監獄,毫不掩飾地問阮文靈:「你有信心和我一起改造這個國家嗎?」阮文靈自然願意出獄重建自己的國家,結束持續幾十年的戰亂。

由此便拉開了中越關係的轉折點。

有了同為親華派阮文靈的支持,長征終於可以大膽地進行改革了,他多次派人來到咱們中國「取經」,學習改革開放的先進經驗,又根據越南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很多調整,最終,在他們越共六大上,確定了「革新開放」的基本國策。

在長征的眼裡,中國摸着石頭過河趟出來的道路,為越南提供了借鑒,他本人對中國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多次在詩中表達對中國的崇敬之意。長征既然想摸着中國的道路過河,自然會模仿咱們國家的改革開放路線,於是便借鑒了鄧小平同志的「設計師方案」,為越南革新開放之路做鋪墊。

在學習了中國的經驗之後,長征提出,越南在政治上要加強黨內民主、反腐倡廉、推行差額選舉制度。

在經濟上,實行對外開放,出台《外商投資法》,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允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改革國有企業,逐漸使企業自負盈虧以便更好地融入市場經濟;在農村建立生產合作社,包產到戶,允許餘糧自由買賣,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在對外關係方面,由一邊倒向蘇聯轉為獨立自主,提出「要同所有國家成為朋友」。一方面積極解決從柬埔寨撤軍的問題,另一方面着手同中國改善關係。

1990年,阮文靈排除外交部的干擾,通過駐越大使傳遞消息,來到了中國進行會晤,為咱們兩國關係正常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長征為什麼要處處學中國?有三點原因:

第一、中國的魅力和成功的經驗吸引了他,咱們都是社會主義的陣營,中共當年在反動派的圍剿和敵軍侵略的環境下都能生存下去,而且越來越好,這足以證明中共的偉大之處。

正是這種成功深深地吸引了長征,他也想讓越南按着中國的路走。因此,長征認為,只要以中國為師,再結合自身的實際進行一些改動,就一定能像中國那樣發展得越來越好。

第二、中國和越南的情況十分相似。六七十年代,中國經歷了一場運動,經濟一直沒有得到發展。而越南在黎筍當政期間也是如此,接連的戰爭讓越南的經濟難以發展。

但是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僅僅用了幾年的時間就實現了經濟騰飛,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所以中國為越南提供了現成的經驗,越南只要模仿中國的路就可以了。而且長征本人對中國也有特殊的情節,中國文化在越南隨處可見,所以長征對中國一直都很仰慕。

第三、長征具有高瞻遠矚和獨到的見識。長征很早就看出來黎筍等人歸附蘇聯根本不可行,當時蘇聯一昧地追求世界霸主之位,那些小國在他們眼中,根本就是一枚隨時都可以丟棄的棋子,所以蘇聯對越南而言是靠不住的。

而中國一直都秉承着和平發展、對鄰居友好的外交理念,從不肆意地欺壓鄰國。同時,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又與越南接壤,兩國往來十分的便利,對於長征而言,中國是一個值得信賴又有豐富資源的大國,遠比蘇聯可靠的多。

其實,在長征改革開放過程中,他也遭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和壓力,一怒之下他甚至會猛拍桌子說:「誰不改革,誰就下台!」除了說狠話以外,長征也做出了一個令人出乎意料的舉動,那就是承認錯誤,他在大會上向全國檢討,對當初的冒進行為後悔不已。

儘管這並不是長征的過錯,而是黎筍集團留下的禍根,但是他為了再次得到百姓的信任和同僚的認可,他只能自己收拾黎筍的「爛攤子」。

長征的革新開放舉措獲得了很好的效果,越南的底層民眾在長征身上看到了改善經濟的希望,贊成改革的越南政府官員也看到了國家的未來。

其實,此時充滿幹勁進行改革的長征,已經是一位年近八十歲高齡的老人了。長征雖然有遠大志向,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的年齡和精力已經無法再承擔高強度的工作了,於是便在大會上提前考慮繼任者,準備讓位,最終由阮文靈接任。

長征在越南的任期雖然不長,只有半年多時間,但是這半年多的改革過渡期,對越南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為日後經濟發展、政治發展以及國際關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下一任的繼承者選的也好,阮文靈是典型的親華派,他也佩服中國。

總的來說,長征就是一位優秀的「船長」,他把握住本國國情,學習借鑒他國優秀的經驗,在風浪中扭轉乾坤,並且慧眼識珠找到了優秀的接班人,帶領着越南人民走向光明的未來。

全文完,希望您幫忙點贊、評論、轉發支持一下我的創作,非常感謝!

參考資料:

[1].長征(越南)[J].南洋資料譯叢,2003(03):83.

[2]楊學純.越南:長征接管爛攤子[J].世界知識,1986(16):7-8.

[3]素友,陳桂光.長征——越南勞動黨總書記[J].世界知識,1953(13):33-34.

[4].網絡百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