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是清代著名的秘密結社組織之一,廣泛活躍於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浙江、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對封建統治者發起過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自康熙以降,天地會的活動漸趨頻繁,並以多種形式組織會眾開展政治和經濟的鬥爭,直至多次發動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武裝起義。道光之後,隨着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天地會又成為團結南方各省人民群眾進行反殖民主義侵略、反封建壓迫鬥爭的重要紐帶。它被傳播到東南亞及拉丁美洲之後,又成為當地華僑反抗西方殖民主義暴政的自衛組織。天地會在清代歷史上所建立的革命業績不可磨滅,所譜寫的慷慨悲壯、可歌可泣的詩篇,永遠值得人們稱頌和讚許。
天地會的起源
天地會起源的時間,說法至少有六種,諸如「明季說」、「清初鄭成功創立說」、「康熙甲寅說」、「雍正甲寅說」、「乾隆丁亥說」等等。
天地會創立的宗旨與其起源緊密相關。在現存的有關天地會文獻中,無論是圖像、碑亭、旗幟、腰憑、抑或入會儀式、會場的陳設、誓詞、祝文、口白、詩句、茶陣、手語等,都滲透着強烈的反清復明的政治氣氛和血淚仇恨。可見,「反清復明」是天地會創立的宗旨和一貫的口號。
天地會秘密文件記載,康熙年間,西魯番「作亂」,進逼潼關,當時滿朝文武無有能禦敵者。康熙帝只好掛起榜文,聲稱有能「徵得西魯番者,封得萬代公侯」。少林寺僧自告奮勇前去禦敵,一舉打退入侵者。得勝回朝後,他們拒受封賞,仍回寺中誦經、說法、修道。豈料反遭奸臣陷害,寺廟被焚,和尚大都慘死,剩下十八人出逃,最後只有五人死裡逃生,「來至(廣東)白沙灣口,忽然海面浮起舊麻石三塊,石面有一隻白碇香爐底有『反清復明』,中心有『洪英』兩字。五人抬起,當時對天盟誓,插草為香」,結拜天地會。時間為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當其結義時,正巧又來了一位小子,姓朱名洪竹,系崇禎帝西宮娘娘李神妃之孫。當崇禎十七年(44),李自成率農民軍進攻北京時,李神妃懷胎逃出,藏在伏華山,生下男兒朱洪英,後洪英生下一子名洪竹。少林寺劫餘五僧便共扶這朱洪竹為主,「反清復明」,以「恢復中原」。這就是著名的「西魯故事」傳說。
從「西魯故事」來看,天地會顯然是由於公開反抗失敗後,為蓄積和組織力量、徐圖再起而創立的。誠然,「西魯故事」是一種未必有真人真事的傳說。但是,任何神話、傳說決不是偶然出現和流傳起來的,換言之,是其時代社會生活、社會現實的曲折反映。因此,「西魯故事」實際上可認為清初社會現實鬥爭的突出反映。
按「西魯故事」傳說,天地會首次結盟時間為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甲寅為康熙十三年(74),這是有清一代歷史上社會大動蕩的一個重要年代。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平西親王吳三桂在雲南自稱「興明討虜大將軍」,公開舉兵反清。十二月,京師白蓮教首楊起隆詐稱明崇禎帝的三太子,組織「中興官兵」,於北京起義。十三年,靖南王耿精忠及孫延齡等舉兵響應。那些平日就與吳三桂有勾搭的貴州巡撫、提督,四川巡撫,廣西、四川和陝西的提督,孤守台灣的鄭經,也紛紛加入了反清的營壘。不到半年,反清戰火燃遍了大半個中國。
吳三桂舉兵反清,雖然實質上是一場分裂割據,但是,這一舉動在當時卻迎合了部分人的反滿心理,明皇室(包括鄭經集團),部分漢族地主、官吏、士兵及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些地區的農民、奴僕都迅速作出反應。其中,地主階級中的抗清之士尤為活躍。如,福建朱統錩「以前明宗室名號,糾集黨羽,盤踞山谷」;一直使用南明永曆正朔的鄭經致書吳三桂,聲稱「今者四海仰望惟殿下一人,未審軍政之暇,亦知有天外孤臣否?」公開表示欲與其合作反清,並將兵鋒指向閩浙沿海地區。
然而,他們很快覺察到吳三桂反清的狼子野心,聯想到他在清兵入關前後,勾結清兵殘酷鎮壓農民軍和南明王朝,親自捕殺永曆皇帝的種種醜惡表演,自然不再與其為伍,於是轉而同業已轉入地下的人民群眾的秘密反清鬥爭相結合,利用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的激烈爭鬥在客觀上所造成的有利形勢,採取「歃血盟誓焚表結拜弟兄」的方式,把閩粵地區一部分反清復明的力量秘密組織起來,從而導致了清初民間秘密結社——天地會的成立。「西魯故事」關於少林寺劫餘五僧於康熙甲寅年七月二十五日歃血結盟,創立天地會的傳說,正是天地會起源的具體時間的反映。
清代檔案和官書的有關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月,清政府在鎮壓林爽文起義過程中,抓獲了很知天地會底細的骨幹分子嚴煙。嚴煙在清政府的嚴厲刑訊之下,對有關天地會的問題被迫作了較為詳細的交代。其中,他是這樣敘述天地會起源的:「這天地會聞說是朱姓、李姓起的,傳自川省,年分已遠。有馬九龍糾集和尚四十八人,演就驅遣陰兵法術,分投傳教。後來四十八人死亡不全,只有十三人四處起會。那在廣東起會的是萬和尚,俗名塗喜那起會的朱姓叫朱鼎元,幫同傳會的李姓,實不知名字。他們兩家傳下一個洪字暗號,所以叫做洪二房。」嚴煙在被遞解京師之後,再次供認:「聽得陳彪說,此教年代久遠,從前有個朱姓、李姓同起的。朱姓叫朱鼎元、李姓實不知道名字。後來有個馬九龍,糾集和尚多人,演就驅遣陰兵法術,分投傳教。近年又有個萬和尚,俗名塗喜,都是傳教的人。陳彪曾教我兩句口語:『三姓結萬李桃紅,九龍生天李朱洪。』這就是天地會的根由。至李姓、朱姓起會,傳說在四川。萬和尚傳教,聞說在廣東。即陳彪告訴我的時節,他亦不能記清年份,指定地方,我更無從曉得同會所稱洪二房和尚,並非實有其人,乃暗隱朱李二姓及萬和尚的總稱。」嚴煙的供詞和「西魯故事」的主要情節是一致的。就是說,天地會創立時,是擁立父家朱姓、母家李姓之孫朱洪竹為領袖的,故朱、李為天地會之祖。而朱、李二姓即代表朱明皇朝。又因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洪武,於是由朱、李又演出一個洪姓。所謂「朱洪竹」,即「朱洪祖」,「朱鼎元」實暗喻朱明皇朝鼎革紀元。
「三姓結萬李桃紅,九龍生天李朱洪」的天地會根由詩,其意顯然暗喻當萬家兄弟共結洪姓,雲集天下、擁戴朱明皇朝之時,也就是清朝滅亡、明主重登龍位、鼎革紀元之日。這就充分表明,天地會源遠流長,從康熙至乾隆,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嚴煙的供詞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天地會創立於康熙十三年甲寅的說法是正確的。
天地會創立不久,全國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清廷於康熙二十年(81)最終平定「三藩之亂」,二十二年(83)統一台灣之後,就牢固地確定了對全國的統治。這就迫使天地會向更為秘密的方向發展,從而進入了一個分散傳會、秘密發展組織的時期。道光元年(1821)正月,廣西巡撫趙慎畛奏稱:粵西天地會「會簿、腰憑」、「傳授口號,俱系鈔襲百餘年前舊本」,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乾隆時期,清朝的「盛世」已近尾聲。隨着統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剝削、壓迫和掠奪的加重,社會階級矛盾逐漸激化起來。天地會的活動日趨活躍。由於當時廣大被壓迫者受階級與歷史的局限,對清統治者一貫執行的民族歧視與壓迫政策的階級實質認識不清,而將清朝的民族壓迫視為本身苦難的主要根源。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經過萬提喜及徒眾在廣東、福建等地的秘密傳會,天地會的組織及其浸透着的強烈的反清復明傳統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萬提喜,又名洪二和尚,福建漳浦縣高溪鄉觀音亭人。俗家姓鄭,以萬、洪為姓,顯然有意附會天地會「用洪字作暗號」,即借用洪武之號,鼓動人們打着朱明皇朝的旗幟進行反對清統治者的鬥爭。據嚴煙的供詞,萬提喜於乾隆年間首先在廣東傳授天地會,之後,他又回到故鄉觀音亭繼續發展會眾。
在傳會過程中,他創立了三指吃煙茶等秘訣,「及木立斗世等暗號」。這裡應該著重指出,萬提喜創作的「木立斗世」暗號,不僅暗喻清朝到了乾隆三十二年就要滅亡,而且實際上是號召廣大被壓迫者拿起武器於乾隆三十二年前推翻清朝的統治,這就為以後的林爽文等領導的天地會起義作了輿論準備;他親自傳授的天地會會員,成了乾隆年間粵閩一帶傳播天地會的重要骨幹,為以後的林爽文等領導的天地會起義作了組織準備。正因為如此,萬提喜既成為天地會眾所敬仰的神秘人物,又遭到清統治者的切齒痛恨。乾隆所說「天地會節經查明起於洪二和尚,今既據行義供認伊父提喜即洪二和尚,是提喜為此案傳教正犯,已無疑義」,正是這種情況的突出反映。它有力地說明了萬提喜在天地會的發展厲史上,確實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決不能因此得出「萬提喜是天地會眾一向承認的創始人」一類的武斷結論。
由上所述,天地會正式創立於康熙十三年甲寅的說法,是符合歷史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