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2022年07月02日12:12:26 歷史 1505

在一百多年以前,由於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泱泱華夏大地徹底與世界脫軌,從天朝跌落神壇,當西方列強們用大炮轟開我國門之時,許多國人才幡然醒悟,但卻已經為時已晚,腐敗的清朝政府簽訂了許許多多的不平等條約,從此列強們在華夏大地肆意妄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挽救民族於危亡之中,許多覺醒的仁人志士奮不顧身地投身革命,為了新中國的崛起,他們用血與淚鑄造一座座永垂不朽的豐碑。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自強不息,用知識喚醒國人的愛國志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部叫《十字街頭》的影片火遍上海的街頭小巷,其中影片中的插曲《春天裏》更是家喻戶曉,幾乎人人傳唱,「春天裏來百花香,郎里格朗里格郎里格朗,和暖的太陽在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郎里格郎郎里格朗,穿過了大街走小巷,為了吃來為了穿」歌中的歌詞無一不對着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創作這首歌曲正好就是我們當打入日偽軍內部的情報人員關露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關露,原名胡壽楣,1907年生於山西省右玉縣,其父親是前清的舉人,擔任過知縣,可以說關露一生下來幾乎就是一個衣食無憂的大小姐,在關露出生時,其父胡陔並沒任何重男輕女的,在胡陔看來女子一樣可以光耀門楣,因此將關露取名為胡壽楣,後來他的母親又給關露生了一個妹妹,取名為胡壽華,後來改名為胡秀楓。

在當時,關露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其母知書達理,對於兩姐妹的教導十分的上心,從小就教導兩姐妹不能因為父親是知縣而囂張跋扈,反而是經常教導姐妹兩人要獨立自強,不能有任何依賴的心裏,雖然當時的關露還懵懵懂懂,不明白獨立自強是什麼,而他們的母親也不希望她們能夠立刻就懂這些道理,而是在她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而已。

但是快樂的童年時光很快過去,關露的父親胡陔在關露九歲的時候因病去世,家裡的頂樑柱不在,經濟來源斷缺,為了姐妹兩,母親不得不擔負起家庭的重任,每天早出晚歸,看着母親年紀輕輕卻為了生活勞碌奔波,此時的關露也開始明白小時候母親告誡自己要獨立自強是什麼意思了。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關露

但是命運彷彿不願意放過這悲慘的一家,在關露15歲時,母親也因為操勞過度而去世,只留下他們兩姐妹相依為命,在關露舉目無親之際,她們的姨媽帶走了她們,姨媽的出現彷彿給悲慘的關露帶來一縷陽光,但是沒過多久,看着關露亭亭玉立的模樣,她們的姨媽開始給關露物色起結婚的對象,因為在當時的年代,一般來說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關露的父母不在,她們的婚姻在她們的姨媽看來自然是由她這個姨媽做主。

因此為了幫助關露物色一個好人家,關露的姨媽可是煞費苦心,頻頻介紹有錢的大戶人家給關露認識,但是關露從小受到母親的教育,對於婚姻的態度也有了自己一定的想法,對於老一套的相親結婚,關露是十分的反感的,但是關露也明白姨媽對自己的良苦用心,為了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好的人家,整天忙裡忙外的,可是關露不願意將自己的一生就那麼將就的給嫁出去,為了不讓姨媽難做,她決定帶着妹妹逃離這裡。

在逃婚了路程上,姐妹兩一路奔波,天下之大,但是她們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幸好她們遇上了可以改變她們一生的人,劉道衡

劉道衡,原湖南衡陽縣人,為了反抗當時腐敗的清朝政府,他加入到同盟會之中,並參加了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1932年成功加入我黨,並為了我黨在湖南的隱蔽戰線站穩腳跟,他歷經十年的艱苦奮戰,與敵人在無形的刀光劍影進行周旋,使得我黨在及其困難的環境中,其他隱蔽戰線紛紛被敵人挖出時,由他領導的《中央特科長沙小組》從未受到過絲毫的損失與破壞,就連李克農對於劉道衡的才能也是讚嘆不已,稱他是我黨在白區情報工作中僅存的碩果之一。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劉道衡與李克農

一天,關露姐妹兩人從姨媽家中逃婚出來時,漫無目的不知道前往何方,只知道越遠離姨媽越好,途中他們遇上了劉道衡,在一段相處的時間下來,劉道衡發現關露兩人非常具備有成長為我黨人員的潛質,於是便打算對關露的姐妹進行培養,當得知關露姐妹兩個是為了抵制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而出逃時,更加堅決了要培養兩姐妹的心思。

於是劉道衡便問姐妹兩兩接下來的打算時,姐妹兩個此時也不知道該去往哪裡,到處是戰火,哪裡都沒有安穩的地方,當劉道衡說出了自己想要資助他們上學的想法,姐妹兩想也沒想就同意了,因為他們兩個也不知道去哪裡,就這樣在劉道衡的安排下,姐妹兩個被送往上海法科大學讀書,後來又轉到南京中央大學的文學系進行深造。

在這期間,關露結識了眾多的好友,也刷新了她的世界觀,對於自己的信仰堅持也更加的明確,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面對日軍的殘酷侵略行徑,滿腔熱血的關露用她手中的筆述說著日軍的殘暴,激起了無數青年的愛國之志,也因此讓關露的名聲大噪,與丁玲、張愛玲等人並稱上海三大才女。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為了能夠喚醒更多的人抵抗日本的侵略行徑,關露一發不可收拾,她以一個文化人的身份,輾轉各地,用她那滿腔愛國的熱血寫出一篇篇抗日救國的文章,用語言文字等激起了無數愛國青年的救國夢,1932年,關露光榮的成為我黨的一名黨員。

1937年,日軍徹底撕掉偽裝,全面侵華戰爭爆發,11月,上海淪陷,當上海淪陷時,關露曾寫下一句詩詞,「寧為祖國戰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此話一出極大的激勵無數個愛國青年,他們為了抵抗日軍的侵略,奮勇當先,以身獻國。

為了勝利,忍辱負重,背負罵名,一代愛國才女淪落為人人憤恨的漢奸

1939年的一個深秋,在日軍的鐵蹄掃蕩下,中國失去了大片的土地,為了能夠喚醒更多的國人,關露在家中廢寢忘食修改自傳小說《新舊時代》時,突然一陣響亮的敲門聲打破了關露的思緒,同時也打破了她的人生軌跡。

原來任務到了,門一開,我黨在上海的情報工作負責人劉少文出現在關露的門口,手中拿着的是葉劍英交給關露的任務文件,而這份密電中,僅有一句話,「關露同志,速去香港找小廖接受任務」,原本關露以為這是黨要將她調往香港從事文化工作,因此一接到任務她就連夜收拾行李,匆匆往香港趕去。剛剛抵達香港的第二天,廖承志領着潘漢年就來到了關露下塌的旅館中。

廖承志,曾用名何柳華,1908年出生於日本東京,祖籍廣東省惠陽縣,現《惠城區,陳江人》,自參加革命事業以來,為了新中國一直兢兢業業,無怨無悔,是我黨優秀黨員幹部之一,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早期時在香港從事文化救亡工作,同時也是我黨在香港地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廖承志

原本關露以為此次組織調任她前來香港是同廖承志一同主持文化救亡工作,但是潘漢年接下來的一番話卻深深地驚恐到了她,那就是想讓關露放棄一切名聲,打入汪偽的心臟76號,尋機策反李士群,這個是一個自污身份的任務,着實把關露嚇了一大跳,而且她沒有經過任何關於地下工作的訓練,也從來沒有任何地下工作的經驗,因此關露期初是十分的抗拒的。

而潘漢年期初的想法也並不是關露,而是她的妹妹胡秀楓,因為在早期的時候,李士群還是一名我黨的人員,但是此人再後來被反動派抓捕後叛出我黨,並加入到反動派的陣營當中,成為了汪精衛手下的一員大將,而在他被捕期間,李士群的妻子正好處於分娩期,因為李士群的被抓導致起妻子日子過得非常的艱難,正是這個時候關露的妹妹伸出了援助之手,才讓李士群的妻子度過了難關,而李士群也一直記得胡秀楓的恩情。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1937年,當日軍全面侵華開始後,又與汪精衛投靠了日本,掌管着上海汪偽特工總部76號的一切權利,雖然李士群加入了汪偽政府,但是他也一直記得胡秀楓的恩情,因此如果是胡秀楓出馬,那麼必定事半功倍,可惜當時由於胡秀楓另有任務,沒有辦法她才向組織推薦了自己的姐姐。

策反李士群這是一項十分艱難的任務,而當時能夠取得李士群信任的無非也就是胡秀楓和她的姐姐關露了,關露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讓她自污身份投靠汪偽,這讓她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當心情平靜下來後,潘漢年說出了策反李士群對於抗戰的利與弊後,關露終於同意打入敵人的心臟中去。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關露明白,一旦她踏出這一步,那麼她後面的人生將面臨著種種的誤解,還有失去生命的危險,但是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早日能夠將日寇驅趕出中國大地,必要的犧牲是需要的,想明白這些的關露眼神變得堅定了起來,不管要承受多少的誤解,失去自身的名譽,她都要策反李士群,將其爭取到抗戰的隊伍當中來。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李士群

就這樣才剛剛抵達香港沒有兩天的關露又急匆匆地踏上前往上海的路程,當李士群得知關露要造訪自己時自然也十分的開心,甚至派出手下開着自己的專車前往機場接關露,而李士群的老婆對於自己恩人姐姐的到來更是欣喜不已,連忙命人打掃好房間迎接關露的到來,就這樣,關露光明正大踏入了當時人人畏懼的76號,為了任務進展順利,她打算從李士群的老婆葉吉卿入手。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李士群與葉吉卿

得知葉吉卿愛打牌,關露就陪她打,哪怕不會打,關露也會去學,因此當時人們經常看到,一代才女墮落了,她與葉吉卿成雙成對的逛街、打牌、出入76號更是如同自己家一樣,儼然一副漢奸的模樣,很快消息也傳到了關露曾經的好友這裡,起初好友是不相信,想當初關露曾言「寧為祖國戰鬥死,不為民族未亡人」多麼鏗鏘有力的言語呀!而能說出這番話的人怎麼可能甘願充當漢奸呢?

直到有一天,關露與葉吉卿一起從一家商店雙雙走出,恰好這一幕被關露的好朋友藍蘭所看到,震驚、不可思議的一幕在她的臉上閃現,回過神的藍蘭眼中帶着鄙夷、仇恨的目光看着關露一會後,眼神中帶着充滿失望的離開了,連一聲招呼都沒有打,也從這一天起,她的好友們也相信曾經那麼傲骨錚錚關露墮落了。

關露雖然也做好了準備,而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關露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難受,朋友們帶着不解、仇恨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她的心,而這些她都不能向任何人訴說,只能默默承受,因為任務高於一切。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就這樣關露每天承受罵名,繼續與葉吉卿沆瀣在一起,漸漸地也得到了李士群的信任,而在長時間與李士群的接觸中,關露還發現李士群是一個非常善於投機取巧的人,對於任何事情他往往都會準備一條退路,因此關露覺得策反李士群的希望還是很大的,因此當她將自己的觀點上報到組織時,組織也肯定了關露的想法,並繼續取得李士群的信任。

1941年,日本深陷中國戰爭泥潭時,太平洋戰爭爆發了,多線作戰的日軍也開始力不從心起來,這使得李士群對於日軍的未來非常的不看好,對於未來也變得迷茫而惶惶不可終日,因此李士群決定開始為自己準備退路了,眼見時機的成熟,關露來到了李士群的家中,對李士群表明了身份並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繼續跟着日本走下去,註定滅亡,李士群也深知對這些,但是該何去何從呢?如今關露表明了立場身份,這位善於投機取巧的,一直為日寇效力的李士群反而沒有任何的生氣,反而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而當關露向李士群透出老朋友想要見他時,李士群更是激動不已,因為他明白關露所說的老朋友是誰,畢竟曾經在我黨待過的人了,於是他興奮同意了見面,不久,李士群在關露的安排下見上了面,而一心謀求新退路的李士群也在這一次會面中成功被策反,從此為我軍提供了大量日軍針對對蘇滬地區清剿的情報,有效的避免了日軍掃蕩時的損失。

再次潛伏,為勝利而奮鬥

當任務完成的關露以為可以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文化工作了,心情大好的她想回到組織的懷抱,因此她給妹妹寫去了一封想要回家、回到爸爸媽媽身邊的信件,而關露口中的爸爸、媽媽就是我們的革命聖地延安以及各個解放區,但是經過數日的等待,原本美好的心情因為妹妹的來信使得關露沉浸下來。

信件中,妹妹胡秀楓給關露回到,爸爸、媽媽暫不同意你回家,而且趁機進入到日軍的《女聲》雜誌社中,這個雜誌社是日本為了掩蓋他們在戰爭中犯下的種種惡行而舉辦的報社,其目的就是為了迷惑國人,聲稱他們發動的戰爭是聖戰,其目的是為了解救貧苦的中國百姓,但是日本的狼子野心是路人皆知,因此他們的效果收穫甚微,而主管這家報社的正是當時日本著名作家佐藤俊子。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關露

而組織讓關露打入這家報社內部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佐藤俊子的關係接觸到日本的左翼分子,以及尋找國際共產友人,為我黨我軍提供更加有力的情報,恰好佐藤俊子的中文十分的不好急需一名中文編輯的翻譯,這也正是關露的強項,就這樣,關露繼續潛伏了下來。

在《女聲》雜誌社的時間裏,日本眼看收穫的效果甚微,於是他們決定採取懷柔政策,只要不是宣傳抗日的文章以及有關紅色的文章,其餘的統統都可以發表,而作為中文編輯的關露就利用日軍的這個漏洞大肆宣傳反對封建迷信、反對舊社會的婚姻制度等等的文章,讓原本是為日本宣揚聖戰的報社成為了喚醒國人的工具。

1943年7月,在戰場節節失利的日軍企圖在文化領域中大做文章,於是便打算在東京召開「第二屆大東亞文學大會」,佐藤子俊看到了關露的才華,於是便邀請關露出席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二屆大東亞文學大會」,關露深知此行一旦登報,那麼她這個「文化漢奸」的明天必定坐實,,曾經的朋友更加鄙夷自己,到時候自己會更加的難受,因此她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接受了佐藤子俊的邀請,而是說要考慮考慮。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當天晚上,關露向組織報告了這件事,潘漢年覺得此行東京是能夠接觸到日本有名的秋田教授,這位秋田教授還有着另外一重身份,日本的左翼分子,國際知名共產友人,因此得到消息的潘漢年立即着手寫信,並交代關露一定要答應佐藤子俊前往東京,並將信件親手交到秋田教授的手中。

聽到潘漢年的話關露沒有過多的猶豫,為了能夠儘早地結束戰爭,爭取日本的諸多左翼分子,關露同意了,哪怕東京是龍潭虎穴,哪怕她的身份永遠洗不清,只要祖國需要,她都毫無怨言,因此沒過多的考慮,幾天後關露就找到了佐藤子俊,答應出席日本東京舉辦的「第二屆大東亞文學大會」。很快,在佐藤子俊的安排下,關露順利飛往東京出席「第二屆大東亞文學大會」,期間關露以拜訪為名拜訪了秋田教授,並將潘漢年的信件交到秋田的手中。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由於關露的出色表現,很快就在東京聲名鵲起,登上報導的頭條,但是對於這一切關露還一無所知,此時的她已經登上了回國的飛機,原本以為任務完成,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覺,因此一回到上海,關露倒頭就睡,因此此行給她身心帶來太大的折磨,但是事情的發展出乎了關露的預料,她沒有想到自己會見報如此之快。

第二天,關露睡醒時,她在東京的事情早已經鬧得眾人皆知,當關露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其中一個大大標題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關露前後判若兩人,她之附逆,絕非利誘,也非威脅所致,而是其自甘墮落,出賣靈魂,背棄自己的國家」。

自此關露知道自己無論如何也洗不清了,別人不明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任務而已,因此她只能獨自一個默默承受所有的誤解,獨自抗下所有的一切,為了勝利,為了生她養她的這個國家,她無怨無悔負重前行。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國家利益大於一切,為了國家,甘願放棄自己的情感

或許在最黑暗的時光里,唯一能夠帶給關露一縷陽光,支撐她堅持下來的就是她遠方的愛人王炳南吧!與王炳南的相知相戀也或許就是她這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了。

王炳南,生於1908年,是陝西乾縣人氏,與關露同齡,1937年,正值日本大肆侵華期間,兩個充滿熱血,為了拯救民族危亡而奔波的年輕人在這一年裡相知相遇,擁有共同信仰的人很容易的就走到了一起,但是在特殊時期,哪裡來的天長地久可言,兩人從相知相戀以來幾乎都是天各一方,唯有書信能解兩人的相思之苦。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王炳南

王炳南是周總理的秘書,整日跟隨周總理忙於外交的工作,因此他能理解關露心中的苦悶,但是苦於在革命的年代,兩人分工不同,看着關露承受着不為人知的誤解,王炳南對於關露是十分的心疼,因此經常給關露捎來書信,信中更是坦言,關露關心她一時,而他則要護關露一世。

1945年8月,艱難的抗戰日子終於過去,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了,我們勝利了,可是關露也因為「文化漢奸」的名頭而被反動派安插上了鋤奸的名單之中,組織上為了關露的安全考慮,特意將關露接回蘇北淮陰根據地,原本關露以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回到根據地的她心情十分的愉悅,因為終於可以見到心心念念的愛人了,對此她充滿了期待。

然而由於外界對於關露的評價始終居高不下,因此關露來到根據地後就遭到了隔離審查,而且反動派還因此大做文章,公然聲稱我軍我黨收留「漢奸」,面對種種的壓力脅迫,關露不得已被扣押起來,使得精神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關露開始出現精神異常,經常一個人獨自胡言亂語,當王炳南得知這一消息時,十分的心疼關露。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於是王炳南做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決定,娶高露為妻,當他將這個意願向周總理表達與關露結婚的意願時,一向沉穩的周總理覺得此時結婚非常的不妥,因為此時國共兩黨正在談判期間,而他們以關露的事情大做文章,企圖在談判的過程中佔據上風,因此為了黨的聲譽和名聲,王炳南和關露還是不要結婚微妙,一切都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

最終王炳南被周總理說服了,為了今天的勝利,我們犧牲了太多太多,無數的烈士們都沒有等來這一天就壯烈犧牲了,我們看到一串串犧牲的數字其實不單單是數字,其中更是包含了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於是思考良久的王炳南不得不放棄這段感情,給關露寫信坦言分手的原因,而關露也明白要王炳南放棄這段感情對他們兩個來說都十分的殘忍,但是為了國家,他們必須分手。

就這樣關露為了國家,她自污了名聲,自甘墮落,自為能夠順利打入敵人內部,如今為了國家她又放棄了自己的愛情。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獻身革命事業,無怨無悔

關露的一生有兩大愛好,一個是寫作,一個是喜歡孩子,但是無奈,他與王炳南始終沒有一個自己的孩子,或許是早年的地下工作生涯使他背負了太多太多的心裏壓力,面對好友以及其他因素的種種誤解,加上唯一的一縷陽光也不在了,使得關露的精神問題也開始變得加重起來,而去醫院檢查卻又檢查不出什麼,當她的摯友得知她情況時,見關露喜歡小孩子,就給他買了一個大大的塑料娃娃,企圖彌補關露心中的空虛。

她被譽為民族之妻,一生坎坷無比,曾兩次深入敵營獲取情報 - 天天要聞

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的關露,在晚年時仍然不忘為潘漢年寫回憶錄,一直到寫完,或許覺得自己終於無牽無掛了,新中國已經成立,國力蒸蒸日上,因此在1982年12月5日,75歲的關露親手結束了她那悲慘的一生。

結語

縱觀關露的一生,坎坷的人生沒有泯滅她心中的信仰,她始終堅定信仰,忠於黨,忠於人民,而關露只是新中國崛起道路上的縮影而已,還有太多太多不知名的無名烈士為了中華的崛起,他們捨棄一切,獻身祖國,用自己的鮮血灌溉着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參考文獻;

南京大學新聞網,關露的傳奇人生

中國作家網;想念關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