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2022年07月02日10:30:06 歷史 1350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杯酒釋兵權的鴻門宴

公元 961 年七月的一天,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宴請手下大將,並在酒席上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當上皇帝全靠你們,可當了皇帝卻整夜不能安睡。

大將石守信連忙問道是什麼原因。

趙匡胤說,假如有一天,你們各自的部下已不滿足於現狀,想要更多的榮華富貴,更高的政治地位。到那時,就算你們原先沒有想當皇帝的念頭,但在部下們的壓力期望下,也會不得不做出一些事情來了。

石守信等人聽出了話中之音。

到了第二天,這些領兵大將開始稱病辭職,或故意犯錯,變相地交出了手上的兵權。這就是「杯酒釋兵權」。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石守信原本是一員仁將,作戰勇猛,一向重義輕利,可是,自從「杯酒釋兵權」 事件發生後,他「頓悟」了,從此開始追求聲色犬馬,瘋狂聚斂財物。

宋史》上說得明白,他不過是故意「自污」罷了。

其他武將也都如此,由此可見,這些武將雖然出身行伍,性格魯莽,但也很有政治敏銳性。

為避免重蹈五代各短命王朝的覆轍,確保新生的趙宋王朝長治久安,宋太祖趙匡胤在建隆二年七月,導演了這麼一出名垂千古的「杯酒釋兵權」。

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人的兵權悉數解除。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兵權一步步調整

宋太祖即位後,曾對禁軍的兵權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的調整。

陳橋兵變」 後一周進行過一次;建隆元年秋又進行過一次。

通過這兩次調整,禁軍殿前、 侍衛兩司的九個最高軍職全部為趙宋王朝的開國功臣所擁有。

建隆二年三月,又進行了第三次調整。

這次調整,撤罷了侍衛司的最高統帥韓令坤,而代之以石守信;撤罷了殿前司的最高統帥慕容延釗然後立馬將殿前都點檢這一等級最高的軍職給撤銷掉了。

所以這次的調整,其實是在為 「杯酒釋兵權」 地做的最後一步鋪墊準備。

到了七月, 「杯酒釋兵權」,又解除了六名禁軍將帥的兵權。

邁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王朝統治的第一步。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吸取歷史教訓

趙匡胤之所以在大局初定的情況下就對兵權歸屬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主要是鑒於自唐「安史之亂」以來藩鎮跋扈,擁兵自重,擾亂天下的慘痛教訓。

中唐 「安史之亂」 以後,各地節度使擁兵自強,尾大不掉,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動亂局面。

但自唐末五代以來,隨着強藩大鎮不斷地帶兵入主中央,改朝換代,中央禁軍的兵力逐漸強大,原來軍事上 「內輕外重」、 「尾大不掉」 局面得以改觀。

後唐明宗李嗣源後唐末帝李從珂後晉高祖石敬瑭後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趙匡胤等五人便是在這種歷史環境下登上帝位的。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大約自後唐李存勖滅梁以後,各地方鎮的兵力,不再具有與中央軍抗衡的實力,左右中原政局的,已主要是中央禁軍了。

但由於禁軍大都是由藩鎮軍隊演變而來的。

所以自中唐後,軍隊里的士兵心高氣傲,就會聯合擠壓將領,而將領心比天高,就會以下犯上,謀逆天子的惡習不但沒有改變、 反而進一步發展為發動政變,變更朝廷的掌權人。

「陳橋兵變」 後,宋太祖儘管已黃袍加身,但 「廢置天子,變易朝廷」 之類的軍事政變,卻仍有可能重演。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當時禁軍中有九名高級將領,有的是趙匡胤的結拜好兄弟,有的是有着偉大功勛的開國功臣。

這種功高權重的情形,對趙匡胤的王位來說也是一個潛在的威脅,畢竟古話說:功高震主,權大不測。

釋兵權其實也是一種贖買,就是用世代可以享受豐厚的物質待遇等條件來換取可能危及到皇權的權力。

從整個歷史進程來看,既對宋朝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積極意義

1.加強了趙宋王朝的中央集權,鞏固了皇權統治

縱觀歷史,中國自古以來,兵在人在,兵去人亡。

當政局出現動蕩的情況下,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往往都是那些手握兵權的武士將領們。

趙匡胤深知五代之弊,採取「罷功臣,釋兵權,制將帥,立兵制」的政策,為有效削弱領兵大將的兵權提供了重要的途徑,改變了「方鎮太重,君弱臣強」的局面,

為當時中國再次形成大一統王朝提供了可靠的政治軍事保障。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2.為實施加強中央集權的各項後續舉措提供了良好穩定的政治環境

宋太祖登基之時,宋朝面臨著巨大的發展危機。

從內部環境來看,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國內基礎,大量藩鎮都在處心積慮爭奪地盤。

外部環境上,北有契丹在內的民族勢力心圖不軌,時有侵擾。

面臨複雜的內外環境,只有全面加強皇權,才能促成宋初政局的穩定,避免重蹈五代短命王朝的覆轍。

因此,趙匡胤將調兵權、統兵權、握兵權分為三家,形成了樞密院三衙和率臣相互制約的軍事領導體制。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3.為宋朝文化科學事業的發達創造了有利的社會環境

杯酒釋兵權」 則意味着武人干政的結束,開啟了偃武興文之機。

五代時期,是軍閥的天下,「長槍大劍」 指揮政治,形成了重武輕文的社會風尚。

北宋立國之初,重武輕文的風氣依然如舊。

故 「杯酒釋兵權」 後不久,趙普立馬就出任樞密使一職,開始執掌軍國實權,然後又高位處十年不變,將朝中大政控於一人之手,文盛武消之勢已是十分清晰。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朝廷在打壓武將的同時,也會刻意地提高文臣的地位。

宋初重文抑武的國策,迫切需要吸引世家大族以外的知識分子來參與朝政,擴大封建統治基礎。

因此,帶動了科舉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東華門唱名」,天下艷羨,而大批有政治抱負的寒門子弟參與國家治理,亦為政治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氣。

為北宋一代文官政治的興盛提供了機會。

實行崇文抑武的國策,宋朝出現了空前絕後的文官政治局面,也促進了中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繁榮。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消極意義

1.導致北宋積貧積弱

「杯酒釋兵權」主要是為加強中央集權服務的,但由於大量任用文官,導致了「冗官」 現象的出現。

實行的募兵制除了平時補充兵員外,遇有荒年災歲,更是大量募兵,以便把破產脫離土地的農民招募到軍隊中來,使原本老弱相雜的宋軍不斷膨脹。

與其說這是募兵制,還不如說是用經濟手段解決農民問題。

它不是為了國防服務,只是為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所以這種軍制在造成戰鬥力低下的同時,還造成「冗兵」的現象。而「冗官」、「冗兵」則又必然帶來「冗費」。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冗官」、「冗兵」及「冗費」則又帶來了四個不良後果:增加財政開支,行政缺乏效率,軍隊缺乏戰鬥力,以及為以後的政治改革添加了阻力。

這四個後果增加了社會的負擔,壓制了社會的活力,限制了綜合國力的提升,導致北宋看上去雖然繁榮富庶,但其實內在已是千瘡百孔。

積貧積弱,財政危機極為嚴重。

北宋統治者對文臣武將「恩逮於百官唯恐其不足」。

趙匡胤削奪將領兵權,所講的條件就是允許他們任意兼并土地,所以北宋土地集中情況始終極為嚴重。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而這種以經濟收買換取來的君臣相安的做法,給北宋的財政帶來嚴重困難,賦稅難征。

財政長期拮据。國家有難,但官僚地主卻視財如命,一毛不拔。

另外,北宋的養官政策,胡亂進仕,導致朝廷之上 存在大量庸碌之輩,無能之人,而這些人「能政者十無二、三,謬政者十有七、八。」

官僚機構臃腫龐大,疊床架屋,人浮於事,辦事你簽我盼,左右扯皮,無人負責,工作效率低下。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2.軍隊將領水平下降

釋兵權雖然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大將擁兵自重,鞏固中央集權。

但自「杯酒釋兵權」之後,除狄青外幾乎無一名將。

「杯酒釋兵權」開有宋一代疑忌武將之先河,又由於慣性的作用,導致後世帝王更加文弱化,反過來更加猜忌武將,狄青、岳飛等千古名將最終成為這種政策最直接的犧牲品。

宋高宗曾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語來告誡岳飛。

在外患強烈,戰爭不斷的背景下,削奪大將兵權也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趙匡胤力倡文治‚抑武事‚這本非壞事‚但宋代統治者提倡的 「文治 」‚主要是以空談心、性、理得 「理學 」為指導思想‚ 務虛言‚不切實際‚議論多而成功少。

甚至讓不懂軍事的文官來掌管軍隊大小事務,擔任邊防重要角色,這就使得武將們失去鬥志,而文官又從中獲利,貪污腐敗。

在皇帝的心中‚衡量一個武將好壞與否的標準‚不是他能不能打勝仗‚而是他是否順從於朝廷。

將領只要一切按皇帝的意志辦事‚以皇帝的意思來出征‚即使打了敗仗‚照樣可以獲得陞官加爵的機會,否則就會被認為是 「目中無人」,蔑視朝廷‚即使打勝了,反而可能獲罪於天。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武將頻繁調動,在打擊武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也限制了武將軍事能力的提升和束縛了其軍事才華的發揮。

自太宗朝後期,北宋對遼、西夏以及後來女真的戰爭,屢屢遭到失敗,主要就是多年來一直執行「將從中御」,將兵分離,調兵權、統兵權、握兵權分屬三部,無法快速調整軍備,隨時出擊。

軍事措施矯枉過正,雖有利於皇帝對軍隊的控制‚但違背軍事規律,歷來為兵家所忌諱。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軍不可從中御」是自先秦以來形成的優秀軍事思想,也是對戰爭規律的深刻總結,為歷代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所推崇。

但北宋卻廣設監軍寵臣,通過各種手段對將帥處處牽制。

導致了兵權的分散,在軍隊內部,由於將領的水平並不能算是出類拔萃,很多士兵和將領也上下不齊心,形合人不合,嚴重削弱了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最後王朝的覆滅,也是歷史必然的趨勢所向。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社會腐敗現象滋生

「杯酒釋兵權」之後宋朝開國大將們幾乎無一不淪為貪財好色之徒。

宋太祖在實施這項舉措時,為減少武將的抵抗情緒,在財物和軍紀約束方面進行了補償,也從而導致了腐敗的滋生,敗壞了社會風氣。

如果說剛開始有很多武將一時情非得已,在貪污腐敗時還頗有些作秀的成分,只不過是逢場作戲的話。

那麼久而久之,由於人性中潛在的諸如縱慾享樂等劣根性作祟,便習慣成自然,對貪污腐敗也漸漸習以為常了。

「以腐敗換兵權」對於趙宋王朝來說,無異於自毀長城,慢性自殺。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總結

「杯酒釋兵權」,就其直接意義而言,它對趙宋王朝加強中央集權,維護王朝政權穩定有着非常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通過相對理性和溫和的方式,解決了皇帝和開國功臣之間的矛盾,預防了禁軍將帥用兵權發動政變,重演 「黃袍加身」 的故事,也解決了開國將帥自以為有功勞而驕傲自大的問題。

所以,它的成功,極大地促成了宋朝初期政局的穩定,使得北宋沒有步五代後塵。

討巧的「杯酒釋兵權」,實則是宋太宗一記昏招,埋下北宋滅亡禍根 - 天天要聞

但是「杯酒釋兵權」只是特定歷史時期,當權者不得已也必然為之的策略。

「杯酒釋兵權」只是開了一個頭,但是後續的相關舉措顯然是矯枉過正了,等到國家穩定成熟之時,就應該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

但由於制度的慣性,相關政策不但沒有得到及時調整,反而變本加厲的朝不利的方向發展,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這些歷史的教訓對於我們當今而言,也是應該引以為鑒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 天天要聞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聞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 謝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鵬新區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深圳知名古城——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發生小範圍坍塌,目前景區已臨時關閉,文物專家正評估坍塌情況,南都記者從大鵬新區古城博物館了解到,坍塌部分為城牆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 天天要聞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前言:「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兒子大智若愚,人生順遂。「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父愛如山,陸遊勉勵兒子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