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天才軍事家鄧艾,他的結局為何那麼慘?
導語:三國這段歷史主要分為初期和後期兩大部分,初期就是曹操、袁紹、劉備這些諸侯征戰天下的時候,一個又一個諸侯被兼并,最後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三國前期也湧現出了非常有才能的將領,比如關羽,他年紀輕輕就跟劉備走南闖北,斬顏良誅文丑然後再水淹七軍;比如馬超,將門出身的他很早就把家傳武藝融會貫通,曾經把曹操殺的丟盔棄甲,後來又成為五虎上將之一。到了三國後期司馬昭那個時代,魏蜀吳三國所剩的名將已經屈指可數,曹魏有鍾會、鄧艾,蜀漢有姜維,吳國有諸葛恪。但令人奇怪的是,鄧艾天縱英才為何他的結局卻那麼慘?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鄧艾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就患有口吃的習慣,不被鄉里人看好,長大後為了糊口於是投軍。因為身板羸弱,他被分到後勤單位做一個運糧兵,他在這裡做得風生水起。司馬懿那時候是一個尚書還沒有掌兵權,有一次在路上看見鄧艾為了保護老百姓的權益和兵痞大打出手,司馬懿覺得這個小伙還不錯,於是對他多加關照。後來曹魏朝廷急需各方面人才,鄧艾被司馬懿推薦,同時也把他收為弟子。
鄧艾入仕之後主要負責的是屯田和水利之類的民生工程,他多次和朝廷建議充實汝南和淮南方面的良田,朝廷採納之後果然增加了好多糧食,他在任時老百姓都能吃飽。儘管當時鄧艾只是一個文官,但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告訴同伴,假如他是將軍的話將會在這裡做布局,從這裡出兵攻打,他的同伴都笑話他痴心妄想。這件事又一次被司馬懿知曉,於是司馬懿把他調入軍隊培養。
司馬昭掌權時鄧艾已經成長為軍中大將,發動滅蜀功之戰時鄧艾被被任命為副帥,配合主帥鍾會出征。大軍出關中的時候鄧艾請命司馬昭和鍾會,讓他率領1萬精銳部隊跋山涉水直取成都,司馬昭同意這個計劃。後來鍾會大軍強攻漢中並且走入劍閣棧道,這時候蜀漢的主力部隊已經被鍾會牽制,鄧艾行軍一路上都沒有碰到蜀軍,輕輕鬆鬆包圍成都,蜀漢後主劉禪也獻城投降。
蜀漢滅亡時是鄧艾的巔峰,同樣也是他身死的起點。因為鄧艾的意見是安排劉禪做一個扶風王,給他一塊小城市讓他頤養天年,也好給吳國方面做一個很好的例子。但這時候鍾會寫信告訴司馬昭說鄧艾有謀反之心,蜀中的將領已經全部聽命於他。司馬昭接到信件之後派人捉拿鄧艾,鍾會擠走鄧艾以後自己聯合姜維在蜀中反叛,然後再派人過去截殺鄧艾,一代名將就這樣慘死在囚車裏面,他的家人後來也被發配到邊疆過着凄慘的生活。
結語:其實從鄧艾寫信給司馬昭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因為他僅僅是一個武將,國家大事自然有專門的人負責。司馬昭一家人又是通過政變得來的權力,對越權這樣的事自然更加謹慎,鄧艾已經犯了規而也有反叛的實力,遭到這個結果也是正常。說到底還是他的政治意識不夠,也太相信司馬昭和鍾會這兩個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