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照片揭秘1955年授銜:元帥12,大將15,既無總理,也沒少奇!
十大元帥
關於1955年大授銜時最高兩級軍銜元帥和大將的人選,多少年來一直是軍事迷們討論的熱點之一。雖然最終被授銜軍銜的是十大元帥和十位大將,但這其中的過程是怎樣的?之前有過什麼樣的方案?雖然有很多文章進行分析和解剖,但多是推測和臆猜,少有史實依據,更加上有很多軍旅文學和傳奇演繹,弄得授銜的來龍去脈就更加撲朔迷離。
但我們看到了一份那個時代的文件,是由負責授銜工作的彭德懷和羅榮桓起草呈中央批准的,上面的意見是:元帥人選12名,大將人員15名!
這是一份用毛筆起草的文件,顯然是經人傳閱過的,因為有毛澤東和劉少奇等領導人畫的圈圈點點,更有葉劍英要求不當元帥的文字。這份文件的面世,揭開了關於授銜的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彭德懷和羅榮桓提交中央的授銜文件
在這份文件中,共有兩份名單,一份是元帥的,一份是大將的。
兩份文件名單以不同形式表達,元帥名單並未具體羅列人員姓名,只是籠統地說「一、元帥:大家一致意見現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
而大將軍銜的名單則列得清清楚楚,共有15人: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張宗遜、宋任窮、許光達、蕭克、王震和周純全。
接下來,我們對這兩份名單進行簡要分析。
十位大將
12位元帥候選人
很顯然,按彭德懷和羅榮桓的方案,共和國元帥是12人,這12人就是前一年(1954年)重新成立的中央軍委的主席和委員。
之所以說重新成立,是因為在新中國成立後,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為國家最高軍事領導機關,而隸屬於黨的中央軍委被取消;而1954年9月28日,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決定成立黨的中央軍委。
而在這個新成立的中央軍委中,主席是毛澤東,11名委員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和葉劍英。
很顯然,按照這份文件,12名元帥就應該是: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和葉劍英——請注意,在這份文件中,只提到了「元帥」,而並沒有提及毛澤東的「大元帥」軍銜。
朱德和毛澤東
鄧小平因轉到地方沒有授銜,而陳毅則因周恩來的堅持被授予元帥軍銜
12位元帥候選人中,除了毛澤東,鄧小平在11人中排名第7,位於陳毅之後,羅榮桓之前,也就是說,如無意外,鄧小平將是第7元帥。
我們看下這11人的排名,除去鄧小平,其餘10人的排序和後來的十大元帥一模一樣,這絕不是巧合!
事實上,鄧小平之所以最後和元帥軍銜擦肩而過,就是因為他已經轉入地方,在軍委只是掛名,他主要精力是當時的中央秘書長。
情況類似的還有陳毅,他是國務院副總理,但由於周恩來的堅持,陳毅最終被授予元帥軍銜。周恩來的堅持是對的,陳毅為南昌起義做出過突出貢獻,是井岡山三巨頭之一,是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新四軍和華野的代表人物,如果作為新四軍和華野的最高軍事主官不上,其他人的代表性是不夠的。
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和譚震林
15名大將人選
而在15名大將軍銜的候選人名單中,無論是人員還是排名都和後來授銜的10位大將有較大不同,首先,從15位人選的排序中可以看到,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張宗遜、宋任窮、許光達、蕭克、王震和周純全,張宗遜和宋任窮兩人排在了最終入選的許光達之前。
事實上,張宗遜、宋任窮、蕭克、王震和周純全5人,最後沒有被授銜大將軍銜。
整整三分之一的人選沒有被最後通過,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徐海東、賀龍、謝覺哉、羅榮桓、蕭克、關嚮應、羅瑞卿、楊尚昆和蕭勁光
5位遺憾錯失大將軍銜的高級將領
本來入選大將名單又最後錯失的,有不少人本來是夠格的,特別是張宗遜、王震和蕭克等人。
張宗遜是彭德懷的副手,西野副司令員,如果當初在大同-集寧戰役中張宗遜的表現再好些的話,大將是非常有希望的;王震是著名的359旅旅長,解放大西北的功臣,進軍新疆的主力,許光達在力辭大將軍銜的時候,就提出由王震替代他;而蕭克的資格更老,是紅6軍團軍團長、紅2方面軍總指揮和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資歷直追元帥。
這三位將領都沒有獲得大將軍銜很遺憾,而宋任窮的資歷也夠大將,但他是政工幹部,已經有了一位政工大將譚政,就不宜有第二個了;周純全其實曾經非常厲害,是紅4方面軍的三把手,徐向前那時地位都不如他,他是1955年授銜的55名上將中最早進入政治局的。
劉少奇和周恩來
說明
授銜是個艱巨而複雜的工作,有過多種方案和提議,本文所述只是其中一個,另外一些就不在此提及了,特別是毛澤東的大元帥軍銜,由於他本的高風亮節,這個原本是共和國最高軍銜的大元帥最終空缺。
從這份文件也可以看出,粟裕讓帥是不存在的,他不是軍委委員,讓無可讓。所以粟裕辭讓元帥的傳說應該是軍旅文學的文學加工和藝術演繹。
最後,關於劉少奇和周恩來的軍銜問題,再說明一下。周恩來如果參與授銜,肯定是元帥,他的軍功大於鄧小平;而劉少奇就不一樣了,他當過新四軍政委,和陳毅一起領導過新四軍的重建,也長期掛職軍委主席,但在軍事上的貢獻並不夠突出。這裏面有兩個佐證,第一是「五大書記」中,周恩來和朱德負責軍事,劉少奇的工作和軍事沒有直接關係;第二,是鄧小平在當軍委主席時出台的36名軍事家,周恩來高居第2,但劉少奇卻連這份36人的名單都沒進去。
鄧小平和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