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2021年10月15日16:46:02 歷史 1418

1940年秋天,正在重慶育才中學讀書的李鵬收到家裡傳來的消息讓他回去。他知道這個「家」指的是共產黨組織,所以他直接跑到了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在八路軍辦事處李鵬看到了一個氣質非凡的中年男子,旁邊的鄧穎超笑着解釋道:「這就是你一直想見的周伯伯。」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和鄧穎超

此時李鵬聽到「鄧媽媽」的話,十分激動的看着面前這個自己的偶像喊道:「周伯伯。」周恩來看着這個已故戰友的兒子,高興地上前拍了拍他說道:「好孩子,你叫她『鄧媽媽』,怎麼叫我『周伯伯呀』?我想收你為義子,以後叫我『周爸爸』怎麼樣。」

幼年喪父的李鵬,從小就渴望得到父愛的關懷。而且他長時間得到周恩來夫人鄧穎超的照顧,早就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家人,他又怎會不願意,他高興的上前抱住了周恩來喊道:「周爸爸,周爸爸」。

周恩來看着面前的孩子高興地用巴掌拍了拍他的背,又用拳頭輕輕敲了敲,叮囑有些駝背的李鵬要挺起胸膛來,這樣身體才健康,這是李鵬總理幼年時與周恩來總理第一次見面的情景。這個畫面讓李鵬總理記憶深刻。

李鵬總理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里,從小便受到了眾多革命先輩的照顧和教育。這些教誨讓他受用終身。後來李鵬成為了國務院總理時,還不時地講述着這一段段記憶深刻的過往,還有先輩們對他的諄諄教導。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鵬總理

讓我們一起回憶歷史,感受一下李鵬總理與眾位先輩們交往時的一些故事。

曲折的童年

在1928年,李鵬出生在一個充滿濃烈革命氛圍的家庭里。他的父親李碩勛曾參加過武昌起義,擔任過江蘇省軍委委員書記、中央軍委委員等職位。母親趙君陶和三姨趙世蘭也是早期共產黨重要的地下工作人員,舅舅張世炎更是共產黨早期的創始人之一。

在1931年,李鵬的父親李碩勛受邀,前往海南島參加軍事會議時,不料被叛徒出賣,不幸被國民黨抓捕。在獄中李碩勛遭到了嚴刑拷打和各種非人的折磨,以致兩條腿都被打斷了。但是他為了保護戰友們的安全,寧死不屈,最後英勇就義,年僅28歲。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碩勛

在牢獄中,李碩勛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時,親筆寫下了遺書,託付給獄中一個同情他的人,帶給妻子趙君陶。

遺書中告訴趙君陶:我近日就要被處決,要與你們永別了,但是不要傷心,在我之後仍有無數個革命同志堅守本心,可惜我不能親自撫養兒子長大,你要好好教育他,還有那未出世的女兒,你要想方設法回到家中,努力謀求自立,等我死後不要為我收屍。

可憐此時年僅三歲的李鵬和他未出世的妹妹,還未能記得他父親的模樣,李碩勛犧牲後,趙君陶便帶着三歲的李鵬回到了上海,不久生下來一個女兒。

在1932年秋,趙君陶帶着年幼的兒女,從上海來到了成都投奔自己的二哥,趙君陶生性要強,不肯在家裡獃著,她要出去找工作,來供養自己的兒女上學,不久謀得了一份教師工作。

趙君陶為了不辜負已故丈夫的囑託,她把李鵬送到了成都最好的學校讀書,讓李鵬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可是由於特務的迫害,她不得不頻繁更換工作地點。以至於不能長久照顧李鵬,最後只能把李鵬託付給姐姐趙世蘭照顧。所以趙君陶與李鵬經常忍受着母子分離的痛苦。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趙君陶

1939年6月,在成都實驗小學,正在學校寢室休息的李鵬,突然聽到老師叫他說:你家裡來人了,讓你趕快回去。此時的李鵬急忙從學校離開,向家裡跑去。

等到李鵬回到家中,看到屋裡坐滿了人。有一位和自己母親年紀相近的女人正和他三姨趙世蘭講話。她看到了進屋的李鵬,也停止了她們之間的談話,走到李鵬面前,親切地撫摸着李鵬說道:「蘭蘭,你都長這麼高」。

「蘭蘭」是李鵬的小名,因為他的母親趙君陶和姐姐趙世蘭有着深厚的感情,後來又因趙世蘭終身未嫁,一直幫助趙君陶照顧李鵬,所以給他取名「蘭蘭。」

此時李鵬面前這個溫柔的女人,便是周總理的夫人鄧穎超女士,這是李鵬第一次見到鄧穎超,看着面前溫柔的女人,讓他感到無比的親切。鄧穎超知道當時的四川不太安定,經常遇到日軍的空襲,她就和趙世蘭商量,能否把李鵬帶到重慶去,當時李鵬的母親正在重慶從事地下活動,便於照顧他,趙世蘭同意了。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鄧穎超

李鵬也希望能夠與母親見面,所以跟着鄧穎超來到了重慶,為了避免身為地下黨的趙君陶暴露,李鵬只能被安排在周公館,由鄧穎超照顧他的生活。鄧穎超還把李鵬送到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中學讀書,在朝夕相處中李鵬更是親切的叫她:「鄧媽媽。」

1940年秋,周恩來回到重慶工作,見到了李鵬。周恩來不敢相信地向身旁的妻子鄧穎超問道:「這是碩勛的孩子呀!都長這麼大了,和他父親真像。」隨後就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也是周恩來與李鵬的第一次見面時對話的場景。

先輩關懷,健康成長

重慶周公館,李鵬與周恩來生活的一段日子裏,常常受到周恩來的教導。有一次,周恩來看見放學回家的李鵬問道:「今天在育才學校學習了什麼課程呀?」李鵬回答:「社會科學。」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周恩來

之後周恩來便隨便從桌子上,拿起一張自己看過的《新華日報》,讓李鵬把上面的社論念一遍。李鵬馬上拿起報紙念了起來,等到李鵬流利地把那篇社論讀完時,周恩來笑着點了點頭。然後又讓李鵬談談自己的看法。

在周恩來的引導下,李鵬用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完美解釋了這篇文章,這讓周恩來大為讚歎。之後傳出育才小學有一個小學生,小小年紀就會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說的便是李鵬。

在後來,李鵬還經常看到周恩來房間里,有許多前輩在討論事情,周恩來每次都對來訪的同志非常的熱情,而且對於同志們說的事情他都是認真的聽着,然後用筆把它們記下來。

談論結束之後,周恩來還經常把李鵬介紹給好友。有一次周恩來向身旁的郭沫若介紹李鵬,郭沫若聽到李鵬的身份後也是十分的激動和感慨,見到故人之子難免想起一些往事,後來郭沫若也是經常的來照看李鵬,關注他的學習和生活。

在李鵬和周恩來的相處中,李鵬不僅感受到了周恩來的慈祥和善良,還感受到了周恩來的嚴謹與威嚴。一天,李鵬前往周恩來的書房,看到了一本名著《唐吉坷德》,他就好奇的把它拿下來,看了起來,看完之後隨手又把它放回了書架上。

第二天,李鵬正在吃飯時,周恩來走過來嚴厲的問道:「我的那本《唐吉坷德》,你是不是拿走了?」李鵬被嚇了一跳,之後委屈的告訴周恩來,自己看完之後又把它放回了書架。周恩來看他可憐的樣子,也沒有說什麼。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周恩來

等到晚上,周恩來又對李鵬說道:

「那本書我找到了,但是我還要對你進行批評,因為你看完沒有把它放回原來的位置。」

這件事讓李鵬記憶尤新,也讓他從周恩來那裡學習到了做事嚴謹,有邏輯,還有一絲不苟的態度。不久後,由於戰爭的變化,重慶也不是那麼安全了。所以上級決定讓部分在危險地區的家屬和同志回到延安居住。

這次趙君陶把李鵬送到了延安,自己則繼續留在重慶工作,繼續忍受母子分離之痛。走之前周恩來還囑託李鵬:在那裡好好學習,多向前輩們學習,等到以後會到延安去看他。

在1941年2月,李鵬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到達了革命聖地延安。也開始了他在這裡長時間的生活。剛到達延安,李鵬最先見到的是革命先烈蔡暢和李富春夫婦。因為蔡暢和趙君陶多年前在一起革命時,交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這次李鵬來延安時,趙君陶知道蔡暢在延安工作,就把李鵬託付給蔡暢照顧。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蔡暢和李富春

蔡暢和李富春見到李鵬後十分的高興,李富春更是一把抱起來李鵬笑着說道:「你終於來了,都長這麼大了?」

蔡暢也是笑着說道:「是呀,當初還是小小的,胖胖的。」

幾人一番歡聲笑語後,李鵬從口袋中拿出一封有些破舊的信件。對着蔡暢和李富春說:「這是我母親親手寫給蔡暢阿姨的信。」蔡暢拿到信件打開,看到趙君陶的囑託,看着李鵬,想到了趙君陶這些年來一人的艱難,心裏十分難受,忍不住流起了淚水。

之後蔡暢對李鵬十分關心,照顧得無微不至。從此李鵬又多了一個「母親」——「蔡媽媽」。在延安,不只有蔡暢和李富春對李鵬照顧有加,還有任弼時、陳雲、劉瀾波等人也是對李鵬這個烈士的遺子疼愛有加。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陳雲

一天,陳雲把李鵬接到自己的家裡居住,對他的學習和生活上進行教導。還經常帶着李鵬去中央機關的食堂吃飯,有一次他們還遇到了毛主席,毛主席見到陳雲身邊多了小孩,把兩人叫到自己身邊坐下,向陳雲疑惑的問道:

「他是誰家的娃娃?我怎麼沒有見過?」

陳雲回答道:

「這時李碩勛和趙君陶的孩子,剛到延安不久,現在在延安大學中學部讀書。」

「李碩勛」。毛主席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可是怎麼也想不起來了。

陳雲急忙說:

「趙世炎同志的妹妹和妹夫。」

陳雲說完趙世炎後,毛主席瞬間想起來幾人,也想起了一些什麼事,有些難過的看着李鵬。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趙世炎

毛主席對着李鵬緩緩地開口說道:

「你舅舅世炎呀!我們熟得很,當年在一起革命,可惜呀!還沒能見到你就……,還有你父親也是好樣的,算了!不說這些傷心事了,你學習怎麼樣呀?喜歡讀書不?」

毛主席看着李鵬親切的問起了李鵬的學習情況,李鵬說他喜歡讀書,當毛主席問看什麼的時候,李鵬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三國演義》」。

毛主席聽到後瞬間來了興緻,對李鵬說自己也非常喜歡看,又問李鵬最喜歡裏面的誰。李鵬看到毛主席沒有批評他看小說的事情,頓時也高興了起來,急忙的回答:「我最喜歡曹操」。這時毛主席和陳雲都有寫驚訝,一般大家都喜歡比較小說中比較正派的形象。比如:弘毅寬厚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忠肝義膽的趙雲、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等人。

不曾想李鵬竟然喜歡以奸雄著稱的的曹操,毛主席兩人有興趣的聽着李鵬下面的解釋。李鵬解釋道:

「因為曹操可以團結部下。比如:在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搜到了許多的將士和謀士與袁紹之間的書信,但是曹操卻沒有怪罪他們,而是當面用一把火燒了所有的信件。讓之前對自己有意見的的人都對他產生了信服。」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毛主席

毛主席聽着李鵬頭頭是道的解釋,頓時笑着點頭稱讚,還對陳雲說道:

「這個娃娃了不起,一定要好好培養,將來一定是個人才。」

李鵬聽到毛主席的稱讚也是感到十分的欣慰,也對他產生了極大的鼓舞之情,之後,李鵬在延安各位先輩的言傳身教中很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母親教誨,目光長遠

在延安生活的五年里,李鵬不僅感受到了先輩們革命的熱情,還感受到當時艱苦的生活,這也讓他得到了巨大的磨鍊,李鵬回憶:

當時延安由於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所以生活十分的艱苦,當時都是10個左右的人住在一個窯洞中,十分的擁擠,夏天讓人感到燥熱,無法睡眠,冬天又是十分的寒冷。

在生活上,由於毛主席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大家無論男女老幼都積極的加入生產中,所以大家在生活上還是可以解決溫飽。在這樣艱苦,又充滿生機的地方,大家都充滿了希望。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延安革命同志

在這五年里,李鵬不僅學習到了豐富的知識還學習到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也進一步認識到共產主義的思想,也讓他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

1948年,共產黨組織決定為新中國儲備一批人才,所以要挑選一些傑出的青年送到蘇聯留學深造。可是李鵬此時卻猶豫了,甚至說他根本不想去。因為抗戰勝利不久,他和一生勞苦的母親終於重逢。他想要留在自己母親身邊,好好陪伴自己的母親。

因為李鵬知道,自從父親去世後,母親趙君陶就一直在與他的回憶中無法自拔,李鵬多次見到母親在床頭和書房中看着父親的遺像偷偷自語,流淚。還有她枕下那本詳細描寫李碩勛的《紅旗飄飄》,她總是反覆閱讀,而且像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愛護這它。

所以李鵬想陪在母親身邊,讓她多一些快樂,讓她能夠從痛苦中走出來。可是李鵬的母親知道他不想去蘇聯留學後,十分生氣。趙君陶對李鵬嚴厲批評,說他目光短淺,驕傲自滿。最後李鵬終於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前往了蘇聯。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趙君陶和李碩勛

在蘇聯,李鵬也沒有辜負大家對他的期望,他當時選擇了水電專業,因為那是新中國成立後最需要的專業。後來,李鵬在莫斯科動力學院,努力刻苦的學習之餘,還擔任中國留學生學會的會長,幫助中國派遣來的留學生解決各種生活中的問題,還不斷協助中國大使館傳達黨內各種文件。

1955年3月初,李鵬以蘇聯留學生中最優異的成績畢業,回到了祖國。回國後,李鵬終於見到了分別多年的母親,當時李鵬很想與母親生活在一起,可是此時劉瀾波向他詢問:「你是到部里當秘書,還是先下到基層工作?」李鵬的母親又鼓勵他去東北基層工作。

這次李鵬沒有反對母親,開始了新的征程。李鵬總理後來說道:「我的一生,都是在我母親的智慧和遠大的目光下健康成長,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以身作則,身先士卒

李鵬到達東北水電基層後,他發揚延安精神,努力地學習實踐,把書本上的知識儘快的和實際聯繫在一起,他還和工人們同吃同住,很快就和水電基層的工人、幹部打成一片,工作經驗有了顯著提升。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鵬總理

不久後,由於大家對李鵬的高度讚揚,說他沒有留學生的架子,能與工人們打成一片同吃苦,在技術上也有很大的前途。所以就被任命為發電廠的見習廠長。

當了見習廠長之後,李鵬更是精心的鑽研技術,把在蘇聯學習到的東西都用在發電場中,幾個月後,李鵬又由於技術的進步被任命副廠長兼副總工程師。

在1965年7月19日,李鵬被任命為阜新發電廠的廠長。之後他每天都穿着工作服,帶着安全帽,工作在發電廠的第一線中。所以工人們常常在鍋爐房、汽輪機房、上煤裝置等一線工作崗位看到他的身影。在李鵬同志的努力下,阜新發電廠有了有史以來第一次9台機組的滿出力發電。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鵬總理

在1976年6月28日,唐山發生大地震,李鵬立即帶隊趕往唐山,在唐山,李鵬帶來了發電機,也給所有人帶來了光明,他又按照實際情況制定了輸電計劃,在與搶修隊七天七夜的努力中修復了重要的路程,也把北京的電成功輸送到了唐山賈庵子。之後他們又搶修了74個變電站,讓地震後的唐山在一個月內恢復了基本的供電問題。

感情深厚,終生遺憾

李鵬在工作中是個兢兢業業的人。在生活中他還是個有着濃厚感情的人。1957年元旦,在一個聯歡會李鵬認識了朱琳,兩人之間很快的產生了感情,之後兩人正式組建家庭。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鵬和妻子朱琳

一次李鵬帶着妻子去看周恩來,周恩來總理曾誇獎說:

「李鵬,你有一個好妻子,朱琳是革命的賢妻良母。」

在生活美滿充實的情況下,李鵬的心中仍有很大的遺憾,就是他那苦難的母親。所以在之後的工作中,他總是在百忙之中帶着妻子趕回家中看望自己的母親,細心的照顧年邁的母親,可是仍在母親逝世的時候沒有趕回到她的身邊,這也成了李鵬總理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在趙君陶逝世後,李鵬按照她的遺願把她的骨灰灑進了瓊州海峽。因為吳玉章同志曾在悼念李碩勛烈士的詩中寫道:「遺骨瓊州何處覓,喜看紅日照天涯。」

李鵬知道,他的母親在離去時還在思念他的父親,在工作之餘,李鵬也沒有忘記其他的各位革命先輩對他的教誨,所以他多次前去看望各位先輩。其中看望次數最多的,便是與他們最親切的周恩來總理和他的夫人鄧穎超,鄧穎超還多次把他們一家叫來吃飯。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鵬、鄧穎超、朱琳

在周恩來總理去世後,李鵬仍然帶着妻子和孩子,每天去廣場悼念周總理。在清明節還和妻子去廣場上吃飯,思念之前和周總理生活在一起的日子。

1992年7月10日晚上八點多,李鵬帶着妻子朱琳再次去看望鄧穎超時,趙煒在鄧穎超耳邊報告,她卻用微弱而沙啞的聲音說道:「李鵬……」那也是鄧穎超去世時,說的最後兩個字。

結語

1988年,李鵬被選為國務院總理。

李鵬:周恩來義子,14歲「語出驚人」讓偉人讚不絕口,官至正國級 - 天天要聞

李鵬總理

期間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讓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和那些革命先烈一樣,為了祖國的建設鞠躬盡瘁,他始終謹記周總理等人的教導,也努力的向後輩們傳達了黨的精神。同時他也用一生的行動去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