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金騰
許多老鄭州人對抗日戰爭期間「扒開花園口」、「日機大轟炸」、「鄭州兩次淪陷」等重大歷史事件都比較了解,但是,對於日本在鄭州三建領事館的事過去知道的人並不多。
1922年日本就開始向北洋政府就準備在鄭州建領事館,於1927年開館(地址不詳)。1928年馮玉祥主政河南時,撤銷了日本駐鄭州領事館。
1929年7月,日本政府再次提出建立駐鄭州領事館,經兩年多交涉,國民黨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長蔣介石發出273號國民政府令,予以批准。於1931年2月3日,開館日本外務省派漢口總領事館領事田中庄太郎來鄭領事館擔任領事。
1931年日本在瀋陽發動「九一八事變」,鄭州民眾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浪潮,學生們在領事館門前示威遊行,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臨時撤離。
1933年秋,日本駐漢口領事館官特派員到鄭州租用東三馬路某銀行房屋,佔地1.92畝,房屋52間,加以修繕,於1935年10月15日恢復活動,原日駐漢口領事館秘書佐佐木高義為領事。
1935年12月9日,北京爆發了規模空前的「一二九」愛國運動,鄭州愛國青年學生積極響應,成立了「學生聯合會」,遊行示威,投擲石子,衝擊日本駐鄭州領事館,日本領事館遂停止了工作。
1936年1月1日,日本領事館更名為鄭縣日領事館」,以文化研究所作掩護,開設商店,轉移當局視線,竊取政治、軍事情報,設立特務機關,進行策反活動。收買漢奸,私設電台,刺探情報。1937年1月4日間諜活動被鄭州當局察覺。1937年1月7日,日本在通商巷的「文化研究會」和東三馬路「鄭縣領事館」被查封。13日國民政府將日本間諜驅逐出境,領事佐佐木高義等被引渡回國,間諜頭子袁賀秀二切腹自殺。
日本駐鄭領事館是位居中華腹地的唯一領事館。當時鄭州是個縣級建制,無法與西安、開封等城市相比,日本為什麼舍大就小,對鄭州如此「看重」呢?這是因為鄭州地處中原,是全國的交通中心,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鄭州又是個開放的商埠,有利於日本籌劃戰略物資。所以日本將鄭州作為向中國內陸地區滲透的「橋頭堡」,為全面侵華戰爭做準備。這充分說明日本侵華野心,處心積慮、蓄謀已久,狠子野心昭然若揭。
鄭州解放後,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是管城區政府辦公用房。後來又成為鄭州市飲食公司的用房,此房才得以保存。
日本駐鄭領事館舊址,在鄭州市三馬路80號,佔地近兩畝,兩棟中西合壁的青磚小樓,房屋52間,房屋下面是鋼筋水泥地下室。
據報道,在房子整修時二號樓地板下發現當年一份日本兵的花名冊和日本軍隊發動侵略中原的戰報。另外還發現了一份花名冊,冊上寫着50位女性名字,名字後面的字多為「風」「花」之類,不但有名字還有街道,門牌和年齡。年齡大多在15歲到21歲。在領事館的地牢里,還發現有刑具、煙盒、藥瓶和安全套等物品。1949年後,此宅曾用作為單位辦公使用,才得以保存。
在鄭州火車站拆遷改造時險些被拆。得益於鄭州大學徐有禮教授,他在做河南現代史課題調查研究時,才找到了這座日本領事館舊址。後來鄭州市作為文物保存下來。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院內矗立了一座1938年2月14日(正月十五)日機轟炸鄭州德化街、大同路的紀念碑。
我認為,此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就是鄭州人身上的一塊舊傷疤,讓鄭州人看到傷疤記起當時的痛。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此舊址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曾舉行過「偉大貢獻——中國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圖片展覽,曾一度並對外開放。
我曾親自實地參觀,現在這裡位於鄭州最繁華的二七商圈,周邊高樓大廈,大門緊閉,門口停滿了電動車、三輪車。若能加強修繕,將會是鄭州年輕人了解抗戰歷史回顧過去的好地方。
發佈於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