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上的今天 · 9月14日

2021年09月14日19:09:05 歷史 1292

重要論述

1938年9月14日—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為召開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作準備。王稼祥在十四日會議上傳達共產國際的指示和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意見,指出: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尤其是朱德、毛澤東等領導了八路軍,執行了黨的新政策,政治路線是正確的;中共在複雜的環境和困難的條件下真正運用了馬列主義。中央領導機關「要在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下解決。領導機關中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

在二十四日的會議上,毛澤東作長篇發言。他指出:共產國際的指示是這次政治局會議成功的保證,同時又是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和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指導原則,指示的最主要點是強調黨內團結。他分析了武漢即將失陷後的形勢,指出抗日戰爭將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相持階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他論述了統一戰線中統一與鬥爭的辯證關係,指出:由於國共合作是對立階級的政黨的合作,所以鬥爭是嚴重的不可避免的,具體表現是國民黨頑固分子的磨擦和共產黨的反磨擦。統一戰線中統一是基本的原則,要貫徹到一切地方一切工作中,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不能忘記統一;同時不能不輔助之以鬥爭的原則,因為鬥爭正是為了統一,沒有鬥爭不能鞏固與發展統一戰線。

在二十六日的會議上,張聞天發言指出:國際批准黨的政治路線,更能增進我們的自信心。武漢,我看是要失掉的。在不能保衛時要避免作大的犧牲,要指出中國抗戰靠持久戰的勝利,而不在一個城市的得失。在持久戰過程中要創造新軍,但不要將創造機械化部隊的口號提得太高,目前中心要強調用現在的武器也可以與敵人作戰,即使沒有機械化武器,我們還是堅持抗戰。我們應估計武漢失守後的危機,要比南京失守時還更嚴重。但另一方面要看到在敵人的野蠻政策下,蔣還將堅持抗戰,只要我們努力,還是能克服當前的困難。關於國共能否長期合作的問題,張聞天指出:只要國民黨願與共產黨合作,我們可以與國民黨一起來建設社會主義,這就是說,不僅抗戰建國,即在建設社會主義時,我們也要與他們合作。中國有和平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可能,抗戰勝利後能夠建設「新式的民主共和國」,在「新式民主共和國」中的經濟建設有可能保證轉變到社會主義。張聞天在發言中還談到,黨內要進行教育,提高黨員的警惕性,理論學習最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學習,要有馬列主義的知識,要打通馬列主義的難關。

在二十六日的會議上,周恩來發言強調:我們必須在保持黨的獨立性的原則下,擁蔣合作,擁護三民主義,這是鞏固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劉少奇講了黨內的團結問題,他指出:要在組織上、黨規上保證黨的團結,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過去在莫斯科有人說,只要在政治上正確,組織上可以不服從,這是不對的。必須無條件服從組織,只能將意見提到上級去解決。

朱德發言指出:共產黨要以天下為己任;為了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幹部必須要很好地學習馬列主義,掌握革命理論。黨內團結要實行正確的自我批評,黨員要維持對黨的領袖的信仰,因此,領導同志要有能接受批評的精神。領袖要聽人家說自己的好話,同時還要聽說自己不好的話。

在最後一天會議上,毛澤東再次發言,說這次政治局會議取得了偉大的成功,從而可以保證六屆六中全會的成功,並建議在六中全會通過一個中央工作規則。這次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的議程,決定由毛澤東代表中央向全會作政治報告。

1985年9月14日

鄧小平會見奧地利總統基希施萊格,談到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時指出: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但是,這對國際上是否也有些益處?我是指對和平會不會有點益處。維護世界和平,最大的問題是各國都要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不依附於集團政治,同時也要考慮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歷史糾紛的方式。我們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不只是考慮到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解決中國與有關國家的問題,也向國際社會提出這樣一個構想,看是否對和平有利,一切都着眼於維護和平。

2020年9月14日

習近平同德國歐盟領導人共同舉行會晤。他指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歐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越是面對這樣的形勢,越要牢牢把握相互支持、團結合作的大方向,越要堅定不移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為國際社會抗擊疫情、恢復經濟、維護正義注入更多正能量。

他強調,中歐要做到「4個堅持」。一是堅持和平共處。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不同文明文化多元共生才是常態。中歐和平共處的力量堅定一分,世界的和平和繁榮就多一分保障。二是堅持開放合作。中國致力於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方將通過不斷挖掘內需潛力,實現中歐兩大市場、兩方資源的更好聯通、更大效益,推動中歐共同發展更加強勁、更可持續。三是堅持多邊主義。中方願同歐方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加強對話和協作,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政治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四是堅持對話協商。中歐要把握好中歐關係合作發展的主流,以對話化解誤解,以發展破除難題,妥善管控分歧。

黨史回眸

1922年

9月14日-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舉行罷工鬥爭,取得勝利。罷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得到鞏固和發展。

1938年

9月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會議,王稼祥傳達共產國際的決定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見。認為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路線是正確的,中共在複雜的環境和困難的條件下真正運用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中要以毛澤東為首解決統一領導問題,中央領導機關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

1961年

9月14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積極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指示》。

1980年

9月14日至22日 中共中央召開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座談會,討論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問題。9月27日,中央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問題》的會議紀要。紀要肯定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地建立的各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同時指出:集體經濟是我國農業向現代化前進的不可動搖的基礎;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隊,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各種不同形式,不可拘泥於一種模式,搞一刀切;在邊遠山區和貧困落後地區,實行包產到戶,是聯繫群眾,發展生產,解決溫飽問題的一種必要的措施。

1988年

9月14日-27日 中國自行研製的導彈核潛艇在東海海域進行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並取得成功。

2008年

9月14日 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全黨分批開展了這一活動。

歷史瞬間

黨史上的今天 · 9月14日 - 天天要聞

1922年9月14日-18日 安源路礦工人在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舉行罷工鬥爭,取得勝利。圖為安源路礦工人慶祝罷工勝利。

來源:中央黨史文獻院網站、中共福建省委黨史方誌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硝煙玫瑰:女少校單槍匹馬逆轉戰局的生死72小時 - 天天要聞

硝煙玫瑰:女少校單槍匹馬逆轉戰局的生死72小時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鐵鏽,李潔攥着望遠鏡的手沁滿冷汗。望遠鏡里,潰逃的士兵正像沒頭蒼蠅般撞碎營區鐵絲網,三八大蓋的寒光已經刺破晨霧——日軍追兵比預計的早到了整整兩小時! "副營長!三連連長帶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順子跌跌撞撞滾進戰壕,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 天天要聞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張天蔚病逝,享年71歲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發佈訃告:中國共產黨員、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編委會主任、編審張天蔚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6月29日21時19分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逝世,享年71周歲。張天蔚老師長期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潛心編審、躬耕出版工作,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出版事業,為上海交通大學出...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 天天要聞

中方決定,制裁托倫蒂諾!

據外交部網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宣布中方對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裁。一段時間以來,菲律賓個別反華政客出於一己私利,在涉華問題上採取了一系列惡意言行,損害中國利益,破壞中菲關係。中國政府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方決定,對在涉華問題上表現惡劣的菲律賓前參議員托倫蒂諾實施制...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 天天要聞

香港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回歸祖國28周年,聚焦拼經濟、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時,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儀式,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周霽、香港特區政府高級官員、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儀式。 在活動現場,香港警察管樂團奏樂,護旗方隊用中式步操護送國旗和區旗入場。隨後,現場全體肅立,國旗...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 天天要聞

中共一大紀念館喜納「鎮館之寶」——《周恩來手書李公朴、聞一多悼詞》

今晨8時許,伴隨着一大廣場國旗護衛隊鏗鏘有力的步伐和整齊劃一的動作,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體人員肅立致敬。莊嚴肅穆的氛圍中,中共一大紀念館舉辦的「頌歌獻給黨」系列慶祝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融合了莊嚴儀式、文藝匯演、文物見證與紅色體驗等多種形式,深情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4周年。「沒有共產黨就沒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聞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代吳稱帝建國,國號為齊。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駕崩,子李景繼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