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里的黨史」第11期丨十送紅軍

2021年04月20日12:18:26 歷史 1775

從1921到2021,10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了輝煌,開闢了未來。伴隨100年的頑強拼搏、不懈奮鬥,也誕生了一首首不朽的讚歌。

「歌聲里的黨史」第11期丨十送紅軍 - 天天要聞

歌聲里的黨史


1927年到1937年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井岡山根據地戰事頻繁。每當紅軍上前線的時候,各個村子的百姓經常到村頭、河邊、大道旁唱着歌送別紅軍。尤其是1934年10月,8萬多中央紅軍主力踏上戰略轉移的征途。對於部隊中的很多人來說,意味着離別保衛多年的革命根據地,也意味着與家鄉父老的訣別。聞訊而來的百姓,紛紛趕來送別踏上征程的紅軍。他們中有紅軍戰士的父母姐妹,有新婚不久的妻子,也有年幼無知的孩子……他們一邊送一邊唱,一邊唱一邊流淚,與紅軍難捨難分。

「歌聲里的黨史」第11期丨十送紅軍 - 天天要聞

《十送紅軍》創作於1961年。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劉亞樓給空政文工團布置任務:三個月內創作一台革命歷史歌曲晚會。負責劇本創作的張士燮寫到第四場紅軍長征時,把自己搜集到的多首關於送別的江西民歌綜合起來,形成了《十送紅軍》的歌詞,同樣去過江西採風的朱正本很快譜了曲。《十送紅軍》一炮而紅,從此傳遍大江南北。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因為要避開創作痕迹,詞曲作者一直以收集整理的身份署名,直到2001年,《十送紅軍》作為片尾曲在電視劇《長征》中再次出現,在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建議下,字幕表才第一次出現了「歌曲《十送紅軍》張士燮編詞,朱正本編曲」的字樣,把沉默了40多年的兩位作者推到前台。

「歌聲里的黨史」第11期丨十送紅軍 - 天天要聞

如泣如訴的《十送紅軍》,曲調非常口語化,歌詞中夾雜着不少俚語、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轉優美,既飽含了百姓與紅軍的魚水之情,也表達了人民對於黨的深厚感情和革命必勝的決心

「歌聲里的黨史」第11期丨十送紅軍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痛別!她走了,僅剩7人…… - 天天要聞

痛別!她走了,僅剩7人……

5月7日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獲悉5月7日凌晨1時許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小瑞奶奶1930年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春夏之交13歲的她不幸被進村日軍抓獲日軍將擄掠而來的女性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 傳承艱苦奮鬥精神!」九旬老人向家鄉鍾祥捐贈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

極目新聞記者高偉通訊員李璐 汪龍「挺高興的,沒想到我能得到這份榮譽,也為我們這個事業感到驕傲。希望以此激勵家鄉後人銘記歷史、傳承艱苦奮鬥精神。」陳明秀說。5月4日,曾親歷那場偉大事業的九旬老人陳明秀回到夢縈魂牽的故鄉,向鍾祥市博物館捐贈了一枚珍貴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周年紀念章」。陳明秀(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