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麾下有三大虎將,一人實現出將入相,一人是「父子雙上將」

解放戰爭時期,在彭老總的麾下有三位能打的將領,分別是張宗遜、王震和許光達,從解放大西北伊始他們就跟隨彭老總馳騁在大西北戰場上,被譽為「三大虎將」,那麼他們後來發展如何呢?

這三人之中許光達後來成為了開國大將,就先從他說起。1947年8月,許光達率部西渡黃河,部隊改編入西北野戰軍,此後許光達跟隨彭老總打遍了大西北,尤其是在宜川戰役中,他更是帶傷指揮作戰。

1949年2月,西北野戰軍改編為第一野戰軍,許光達出任第3軍軍長,4個月後調任第2兵團司令員,在扶郿戰役中他率部切斷了胡宗南的退路,實現了圍殲敵人主力的任務,為戰役勝利做出了貢獻。

之後許光達參加了蘭州戰役,在解放之後,許光達出任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併兼任新中國第一所坦克學校校長,1955年,許光達被授予大將銜,成為了「三大虎將」之中軍銜最高的一位。

許光達的主要工作都放在了裝甲兵的建設方面,為我國裝甲部隊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遺憾的是1967年1月,許光達遭受錯誤對待,此後長期受到批鬥,於1969年6月逝世,享年61歲,直到1977年才得以恢複名譽。

相比較而言,開國上將王震的發展要比許光達好一些。王震在中原突圍之後,就被調往晉綏軍區,之後參與了保衛延安的作戰,1947年春, 王震從晉綏回師陝北,被任命為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兼政委。

司令員和政委由王震一肩挑,足見上級對他的信任,之後王震率部參加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戰役,取得了三戰三捷的戰績,後來在澄邰戰役中王震親臨一線指揮,不幸負傷,這是他從軍以來第7次負傷。

1949年,王震調任一野第一兵團司令兼政委,他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建立後,王震率部進入新疆,為新疆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再次展現了當年的「南泥灣精神」。

1955年,王震被授予上將銜,第二年他調任農墾部部長,1975年,王震出任副總理,實現了「出將入相」,此後他協助整頓經濟,在歷史的轉折時期,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和影響。1993年3月12日,王震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

在西北野戰軍和改編之後的一野中,張宗遜是僅次於彭老總一般的存在,彭老總是司令政委一肩挑,之下就是第一副司令張宗遜,由此看見張宗遜在一野的地位,1947年7月,張宗遜出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

此後他協助彭老總指揮了一系列戰役,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重大貢獻,即便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張宗遜仍出任一野兼西北軍區副司令,1952年10月,張宗遜調任副總參謀長兼軍校部部長。

1955年,張宗遜被授予上將銜,此後他長期從事軍事訓練和院校的建設工作,在開國上將之中他算是比較低調的一位,1971月,張宗遜擔任過一年多的濟南軍區副司令,後來調任總後勤部長。

1978年2月,張宗遜離開主要領導崗位,過上了退休生活,1998年,他在北京病逝,享年91歲。值得一說的是,張宗遜的兒子張又俠將軍在2011年被晉陞為上將,他們被譽為「父子雙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