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2025年07月05日20:30:17 搞笑 4317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是唐代另一位大詩人杜甫對詩仙李白的盛讚。有人說李白吸收了盛唐的仙氣,這才在凡間誕生一位詩仙;他的作品在後世受到大家的廣泛喜愛,幾乎每人都能朗朗上口一篇李白的詩篇。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縱然腹中有萬千才氣,李白也有被人嫌棄的一天,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與他相濡以沫的妻子。李白也不計較,洋洋洒洒就寫下堪稱人生中最飄逸的一首詩,該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報國無門的李白

在李白的詩句中,有朋友、有美酒、還有自己的政治抱負。實際上,商賈之家出身的李白最大的人生理想莫過於在仕途上能闖出一番天地。

正所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希望自己能做那隻展翅翱翔的大鵬,去實現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為什麼說是遙望而不可及呢?因為當時唐朝制度規定:「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入仕」。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這一棍子下去真可謂砸到一片,李白出身商賈從小便錦衣玉食,腰纏萬貫,這是幸運;但他永遠都無法通過科舉來實現自身夢想,這更是不幸。

年幼的李白並沒有和其他貴公子那樣,吃喝玩樂揮霍一空,他仍然想實現人生抱負,於是在此之後他做了兩件事:讀書和遊歷。讀書是為了積累腹中才氣,遊歷自然是增長見識,同時也希望能通過結交朋友找機會入仕。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到了24歲時,李白認為自己的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連當過宰相的大官蘇瑰都曾誇他文章寫得好,有才氣;李白認為不應該這樣閉門學下去了,該出去實踐尋求入仕的契機。

可讓李白沒預料到的是,入仕可不像自學那麼簡單,這一路上他登峨眉、賞巫山,處處揮金如土,留下千古名篇,但政治上的收穫確實不多。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在心灰意冷回到揚州時,他遇到了至交好友孟浩然;孟浩然同樣是對仕途心懷憧憬的人,但相比於李白的優勢在於可以參加科舉。

在離開揚州北上科舉前,孟浩然給李白介紹了一門親事;對方是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氏,不過許圉師已經去世多年,家族在官場上也說不上什麼話了。

但李白仍然以入贅的方式做了許家的上門女婿,也多虧了許家財力雄厚,這次婚姻給李白最大的好處就是經濟上的寬裕。他之前離家帶出來的那點兒錢早就花光了,還好許氏體貼丈夫,在經濟上從不束縛他兩人共生育一兒一女,這一年李白27歲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李白詩中的豪氣

李白自認為是一個非常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因此他心中渴求入仕的夢想始終揮之不去。在許氏因病去世後,李白再次北上遊歷,他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只會吟詩作對的風流才子,而是希望能成就一番霸業,輔佐君王建立不朽功績。

開元二十二年,李白前往襄陽拜訪荊州長吏韓朝宗一併送上詩篇《與韓荊州書》,其實就是自己的舉薦信。但該信並沒有得到韓朝宗的重視,李白仍然仕途無望。

兜兜轉轉,眼看着李白已經42歲了,仍然是入仕無門;期間他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又娶了一位夫人名叫劉氏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劉氏嚴格來說算李白的第三任妻子,第二任妻子宗氏因安史之亂的爆發流離失所,最後不幸去世。前兩位夫人都深愛着李白,卻都離李白而去;劉氏更像是和李白一起過日子的,畢竟大家都不年輕了,哪裡還有什麼愛情可言呢?

劉氏見李白為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入仕之道,整天對外花錢不說,還從來都不掙錢。她可沒有許氏和宗氏那麼有錢,眼看着家裡的賬本只出不進,劉氏難免會抱怨幾句。李白自知理虧,他明白劉氏不過是發發牢騷,心裏還是很善良的,也不敢去反駁。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就在這一時期,唐玄宗通過玉真公主的引薦看到了李白寫的詩,認為此人確實頗有才華,決定下詔宣李白入京,見見這位民間盛傳的詩仙到底是什麼模樣。

李白聽後簡直狂喜!近30年的付出,眼下終於有結果了,他頓時感覺胸中一股豪氣直衝雲霄,便大筆一揮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詩句太長我們就不一一敘述了,整首詩大家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當自己被所有人都不看好時卻仍堅持理想,最終改變命運成為當朝天子的座上賓,每每想到這裡時,總能給人一種豪氣之感。

李白被妻子嫌棄,寫下一首飄逸的詩,最後14字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 - 天天要聞

結語

其實後世人非常不理解,李白在那個時代已經頗有名氣,他完全可以靠寫詩成就千古傳奇,又為何非要爭那虛無縹緲的仕途呢?最後碰的滿鼻子灰不說,人生也在失意中徹底結束。

後來我們慢慢懂了,或許是大家把李白看成仙人了,我們把詩舉的太高,卻忘了李白也是一個鮮活的生命。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