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5廣東形象片《到廣東,夠廣東》發佈。這部幾無旁白的形象片僅憑音樂與畫面,便觸動了廣東人的內心,片子迅速「出圈」,評論區更成了廣東人的「接頭區」,網友的留言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繁星流動和你同路」,形象片開頭吟唱了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粵語歌曲《朋友》,全片也以此作為配樂。無疑,評論區的「朋友」領悟到了蘊含其中的深意。
有人說,「音樂一出,又回到年少輕狂的時候」,還有人說,「93年來廣東,心已入這片熱土」「把人看淚目了,咋回事」……

這就是好作品的魔力,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時,每個人都在畫面中找到了自己的故事,它不說話,卻讓千萬人開口,它照見了人們的心底。
有人說,「廣東人低調,務實,包容,團結傳承,敢為天下先。」

包容,的確是廣東最為耀眼的特質之一,正所謂「東西南北中,發展到廣東」,這句流傳甚廣的話凸顯的便是廣東的機遇與包容。作為「經濟第一省」的廣東,也是「人口第一省」,這其中有許多是從他鄉而來紮根於此,對這片土地充滿認同的「新廣東人」。
有人深情感言道,「初初來廣東被嶺南完全不同的生活吸引,被特區的變化速度裹挾着前進,好像一直也停不下來,但離開家鄉的日子猶如浮萍沒有根的感覺。隨着流年似水,人的流動性越來越大,有些執念也就慢慢淡下來,尤其母親走了以後感覺故鄉也離我有點遠了。但是人終歸還是要往前走,今天看這個視頻,我像一個親歷者也融在這變化和變革中,這麼多年也把足跡留在了這片熱土,這大抵就是大家說的第二故鄉吧。」

很多在廣東打拚的人大概都能懂這種感受——剛來時被生存的壓力推着向前跑,累得想家時也只能報喜不報憂。但這片土地給每個肯拼的人留了位置,只要你肯付出,就會有回報。
時間也是個神奇的東西,慢慢就把「暫住」變成了「紮根」。老家的記憶會褪色,但廣東的腸粉、城中村裡的涼茶鋪、過年時的利是封,這些細碎的生活痕迹,不知不覺就長成了新的鄉愁。視頻里那些熟悉的街景,不就是這群「新廣東人」共同的故事嗎?
而在「土著」老廣們的留言里,則有着毫不掩飾的驕傲和自豪:「全世界都冇咁好的地方」「都幾自豪」「很自信說,我系廣東佬」「喜歡廣東,我的家」「我的身份證號碼前六位是440922,我自豪」「我是祖宗紮根廣東幾百年的客家人」……






有人說:「每一個廣東人都能在片中找到家鄉的影子。那些熟悉的地標建築、街道小巷、風土人情,都是我們心底最溫暖的記憶。這不僅是對家鄉的熱愛,更是一種文化的認同與傳承,希望廣東的魅力能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老廣的驕傲從來不是「吹水」,廣東人的文化自信,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正如形象片所展現的嶺南文化:潮汕英歌舞鏗鏘熱血、廣府醒獅身姿矯健、「一盅兩件」煙火氣升騰……廣東人的文化認同是浸潤在日常生活里的。「到廣東」不僅意味着發展機遇,更代表着對一種生活方式的嚮往。
還有留言者說,「廣東最有特色的是廣東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廣東人在全國是最務實的一派」「務實、勤奮、效率的廣東,才造就了如今的珠三角」……


沒錯,廣東「夠務實」,祝福別人「撈乜都掂」(干哪一行都有出息),激勵自己「頂硬上」(迎難而上),務實爭先已經成為廣東基因。
甚至還有不少ip來自其他省份甚至其他國家的留言。有人說,「科技之城深圳,美食之都順德,功夫之鄉佛山,還有我從小聽到大的粵語歌……可是我是廣西人,一個很羨慕廣東的廣西人。」


ip為加拿大的網友留言者說,選擇廣東是對的,因為大多數來自東南西北的人都在廣東發跡,近年更有大灣區的蓬勃發展、文化更新等優勢。

對於評論區里許多「朋友」而言,廣東以其包容、務實、充滿機遇的特質,形塑或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與此同時,人們也正在參與到廣東的新發展中,共同造就着「新廣東」。
當然,評論區也有着對南粵大地的深切期許——
「祝福廣東永遠走在前列」「堅持四字-改革開放」「到廣東,夠廣東,更廣東」……



大家還紛紛為廣東代言:「歡迎到廣東,得閑飲茶」「廣東歡迎您,旅遊觀光創業打工首選」「到廣東,你會愛廣東」……



從「創業打工首選」的務實精神,到「你會愛廣東」的自信宣言——每一句代言都飽含着廣東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自豪。
期待有更多的朋友到廣東,大展鴻圖!
排版丨賴信宏
編輯丨賴晨璐
審校丨林瀟
監製丨王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