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達醫曉護 的第 5562 篇文章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清晨鬧鐘響起,你掙扎着從床上爬起,明明睡滿了8小時,卻依然覺得容易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學習效率低下。這是無數現代人的睡眠困境,而答案,就藏在「睡眠時長≠睡眠質量」的科學真相里。2023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居民的睡眠指數得分僅為62.61分,為近三年最低,而睡眠障礙正是幕後黑手之一。本篇文章將帶大家進一步了解如何高效睡眠,真正的讓大腦休息充滿電。

一、睡眠的機制
人體的睡眠機制,首先要提到生物鐘這個「隱形指揮官」。生物鐘是人體內一套複雜的生理節律系統,它掌控着睡眠-覺醒周期。而褪黑素則是生物鐘調節睡眠的重要信使,在黑暗環境下,它的分泌量會逐漸增加,向身體發送「該睡覺了」的信號,幫助我們放鬆並進入睡眠狀態。除了生物鐘,睡眠周期也在睡眠機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包含淺睡、深睡和快速眼動期。淺睡是睡眠的起始階段,身體開始逐漸放鬆,呼吸和心跳變緩;深睡階段堪稱身體的黃金修復期,此時身體會進行細胞修復、激素分泌等重要生理活動,為身體補充能量;而快速眼動期(rem睡眠)時,大腦神經元活躍度與清醒時接近,主要通過神經突觸修剪和海馬體-皮層信息傳遞,鞏固記憶並處理白天的學習內容。在整個睡眠過程中,多個睡眠周期循環往複,一般每晚大約會經歷4- 6個周期。那麼,怎樣才算是高質量睡眠呢?從睡眠周期的角度來看,深睡時長是關鍵指標,研究表明: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研究建議,當深睡時長佔總睡眠時長的20%以上時,才意味着收穫了高質量睡眠。這是因為只有充足的深睡,才能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修復和休息,激素分泌正常,免疫系統得到強化,若深睡不足,即便總睡眠時長達到8小時(美國睡眠協會建議成年人一天的睡眠時長在7~9小時的標準),身體和大腦也無法恢復到最佳狀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睡夠時間,白天依然疲憊不堪。
二、如何做到高效睡眠
睡前放鬆身心,營造舒適環境,睡醒合理調整,是解鎖高效睡眠的關鍵步驟。
1、睡覺前,打造身心放鬆的入睡儀式
睡前1小時是決定睡眠質量的黃金準備期。首要任務是遠離電子設備,因為手機、平板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分泌,讓大腦持續處於興奮狀態。不妨將刷手機的時間替換為閱讀紙質書籍、冥想或聽舒緩的音樂,讓大腦逐漸從忙碌的狀態中抽離。飲食方面,晚餐要避免過飽,同時下午2點後盡量不攝入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質。睡前可食用富含色氨酸的牛奶、香蕉,搭配含鎂的燕麥,促進褪黑素合成,助力入睡。此外,睡前可以嘗試神經放鬆術,如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氣7秒→呼氣8秒),調節呼吸節奏,緩解緊張情緒;或進行漸進式肌肉放鬆,從腳趾到頭皮逐部位收緊-放鬆,幫助身體徹底放鬆。也可用艾葉、肉桂泡腳,改善血液循環,讓身心在溫暖中舒緩下來,自然進入夢鄉。
2、睡覺環境,營造優質的睡眠
舒適的睡眠環境是高效睡眠的基礎保障。溫度方面,將卧室調節至18~24℃最為適宜,這個溫度區間能讓身體處於放鬆狀態,更易進入深睡階段,可以藉助空調或風扇來調控。光線要盡量隔絕,使用遮光窗帘阻擋外界光線,睡覺時佩戴眼罩,營造全黑暗環境,避免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聲音同樣關鍵,保持環境噪音≤30分貝,可使用白噪音機或耳塞屏蔽外界雜音,創造安靜氛圍。寢具的選擇也不容忽視,支撐性強的枕頭能維持頸椎正常生理曲度,硬床墊有助於分散身體壓力,像乳膠枕、記憶棉床墊都是不錯的選擇,它們能為身體提供良好的支撐,減少翻身次數,提升睡眠連貫性。
3、睡醒後,激活身體活力
睡醒後的行為同樣影響着睡眠質量的延續和身體狀態的恢復。首先,要保持固定的起床時間,每天在同一時間醒來,周末作息波動不超過1小時,這有助於強化生物鐘,讓睡眠-覺醒周期更加規律。起床後,立即拉開窗帘接觸自然光線,或到戶外進行10分鐘的活動,接受晨光照射,幫助重置生物鐘,晨光中的藍光可刺激血清素分泌,提升清醒度,讓身體自然切換到清醒模式。此外,睡醒後不要立刻投入高強度工作或劇烈運動,可以先進行簡單的拉伸,活動身體關節,促進血液循環;喝一杯溫水,補充夜間流失的水分,喚醒腸胃功能。合理的早餐也必不可少,選擇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身體補充能量,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
三、睡不好的常見原因與補救辦法
1、多夢易醒
常與神經失衡有關,長期壓力導致神經功能紊亂,影響腦內遞質代謝,使睡眠停留在淺層階段,表現為夢境碎片化、夜間驚醒≥2次且醒來難再入睡,晨起疲憊感重。補救措施包括:短期可通過睡前草藥泡腳、使用白噪音屏蔽干擾,降低大腦興奮度;長期建議諮詢中醫師,通過中藥調理神經失衡問題。
2、打鼾窒息
多是因為氣道結構異常,或肥胖致氣道壓迫,伴隨夜尿頻繁、白天嗜睡及高血壓,表現為鼾聲大且突然中斷,然後憋氣,再到大聲喘氣。可通過側睡、控體重、睡前不喝酒來改善,也可用止鼾器或矯正器,嚴重的需就醫治療氣道問題或用呼吸機。
3、落枕肩酸
通常是枕頭過高或過低迫使肩頸肌群整夜緊繃,疊加冷風刺激血管收縮,血供不足引發炎症,實為肌肉代償痙攣。急性期48小時內冷敷消腫,過後轉熱敷,輔以布洛芬短期消炎,情況嚴重的及時就醫。根本解決需要乳膠枕或記憶棉枕高度以側卧時頸椎頸椎呈直線為準,床墊選硬質的。
4、熬夜成癮
是生物鐘紊亂的惡性循環,褪黑素分泌因藍光抑制而延遲,表現為入睡困難、情緒煩躁,長期致免疫力下降。相信這一點是大多年輕人都有的問題,而補救則需漸進重置生物鐘。
若上述問題持續≥3周失眠、伴隨日間功能下降、呼吸暫停或夢遊等高危行為,建議及時就診。
睡眠,是每個人每日必修的生命課題,高質量睡眠是時長與周期的雙重平衡。這看似尋常的生理行為,實則是維繫身體健康的黃金紐帶,更是提升生活質量的隱秘鑰匙,優質的睡眠不僅能讓疲憊的身體得以深度修復,還能讓混沌的思維重煥清明,如同自然界的潮汐,規律而深沉地滋養着生命的每一個細胞,讓我們在蘇醒時能以飽滿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當我們用科學的方法規劃作息,以從容的心態對待睡前時光,睡眠便會從被動的身體休息,轉化為主動修復身心的自我療愈過程。讓我們從今夜開始,以睡眠為起點,開啟呵護身體健康的全新旅程!

參考文獻:
[1]k pavlova m, latreille v. sleep disorders. am j med. 2019 mar;132(3):292-299.
[2]袁亞運.2016—2020年中國成年人長期睡眠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5,33(05):369-374.
[3]任威威,廖舒瑩.體育運動對成年人睡眠障礙的影響研究[j].世界睡眠醫學雜誌,2025,12(02):461-466.
[4]杜潔,余強,李亞敏.輪班制護士睡眠質量非藥物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誌,2025,60(05):629-634.
[5]何靜文,蘇彤,唐雲翔.關注睡眠,關愛健康:《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解讀[j].海軍軍醫大學學報,2023,44(11):1261-1267.
作者:蘇州大學醫學院護理學院 向圓
審校:沈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