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姑娘們結伴來到寶山區廟行鎮南蘊藻路上一棟氣派的新大樓,這裡就是淘寶頭部輕奢女裝店笑涵閣「xhange」首度嘗試開設的第一家線下旗艦店,剛剛低調開業。創始人張勇告訴記者,笑涵閣從2005年在共康服飾城8平方米開夫妻老婆店到成為擁有1000萬粉絲、集開發、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女裝電商品牌企業,如今又擁有了1500多平方米的線下店和共5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20年來他們夫妻倆就一直在廟行,也與廟行結下了不解之緣。
新開的第一家線下旗艦店
出租屋床上拍照摳圖,地鐵內錢貨交易積累忠實客戶
張勇告訴記者,自己是安徽滁州人,2003年跟着愛人來到上海闖蕩。一開始還在美蘭湖高爾夫球場應聘做過巡場,高高帥帥、幹活勤奮的他受到同事和領導的喜歡。雖然還不清楚未來的方向,但他堅信技多不壓身,於是白天駕校學習,晚上學習電腦知識。2005年,他和妻子在共康服飾城開了一間僅8平方米的小店,規模雖小,卻幹勁十足。
20年前的8平方米夫妻老婆店
當時互聯網剛剛興起,張勇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全新銷售渠道的潛力,於是立即註冊了淘寶店鋪,成為淘寶第一批入駐的商家。那時沒有模特,張勇就用一部奧林巴斯卡片相機,把店裡的衣服放在出租屋的床上,靠窗外的自然光拍攝照片,然後摳圖上傳到網上。他身兼運營、美工、客服、送貨員等多職,憑藉這種拼搏精神,從最原始的地鐵內錢貨交易,慢慢積累了眾多忠實客戶,甚至只要是他推薦的服裝,客戶都認可直接下單。
8平方米到5000平方米,有困難找廟行「家人」
張勇靦腆地告訴記者,其實自己是個比較社恐的人,妻子更是不喜與人打交道,但是與廟行鎮不少工作人員卻漸漸處成了家人的感覺,有困難有煩惱「廟行家人」就會主動來幫助解決,這也是他心甘情願駐紮20年的最關鍵原因。
第二家小店約20平方米
乘着互聯網發展的春風,笑涵閣的規模逐漸擴大。2007年,8平方米變成20平方米。2019年,從個人店鋪轉型為企業店鋪,並將企業總部落戶廟行。此後,笑涵閣的發展更是勢如破竹。2018年榮獲年度淘寶商家自運營黑馬獎,2019年至2023年連續5年gmv超過10億元,2024年gmv 高達23.38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億元,同比增長超10.1%。如今,笑涵閣在淘寶擁有超1000萬粉絲,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常年排行通勤類女裝店鋪前五,成為名副其實的頭部電商。
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張勇也遇到了新的煩惱。作為從「夫妻老婆店」起步的企業,過去不太重視企業環境,但隨着規模的擴大,提升企業品牌和研發能力成為當務之急。於是,張勇開始對辦公空間進行多次擴張,但每次擴張時,新辦公樓的選址都成了現實問題。張勇雖然希望留在上海,因為這裡有更多設計研發人才,但廟行本身土地資源緊張,這讓他多次猶豫是否要將企業總部搬去外地。關鍵時刻,廟行招商團隊伸出了援手。2023年,張勇想將笑涵閣的辦公面積從1600平方米擴大到5000平方米以上,但企業原來所在產業園已經沒有閑置土地。得知張勇的訴求,廟行的「家人們」立即行動起來,最終幫張勇找到了一個村集體的閑置廠房,地塊大小適中、瀕臨江邊,張勇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地方。
如今有了獨立寬敞的辦公樓
從「發現需求」到「創造需求」,創造舒心環境
因此,廟行鎮,這個全市行政面積最小的鎮,卻孕育出了這樣一家淘寶頭部服裝電商。
廟行鎮黨委書記郁夢嫻告訴記者,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既是呼應現代化產業聚集的迫切需求,也是在有限產業空間基礎上突破性發展的關鍵一招。2017年底以來,全市先後推出七版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方案,特別是2024年7.0版各項舉措緊扣「用戶意識」,企業獲得感很強。值得一提的是,廟行鎮持續擦亮「錦囊miao計」之「miao溝通」「miao無憂」「miao舒心」等系列營商環境品牌,效果十分顯著。
一方面,廟行定期舉辦「miao發展 踔厲行」企業家沙龍、民營經濟圓桌會,完善企業家意見徵求、處理反饋、執行監督等機制,推動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使出台的政策好用、管用、馬上能用。另一方面,鎮政府積極從「發現需求」到「創造需求」,主動代入企業視角。比如民營企業總部等政策申報,不是光告知企業,而是提前對企業進行「政策畫像」,形成種子企業名單,引導種子企業向政策標準發展。
同時,廟行鎮根據企業需求,成立了科創、稅籌、基金、融資、上市、人才和法律等7個特色服務團,為企業提供管家式點對點專業化服務。
此外,廟行推動「miao舒心」綜合治理,要素環境從經濟治理向社會治理優化。廟行鎮大部分產業空間是由薀藻浜邊果品、絲綢等倉庫轉型更新而來,曾經有段時間周邊園區企業反映薀藻浜沿岸區域環境髒亂、園區間相互封閉,濱水岸線不貫通開放。於是鎮領導多次組織沿線單位專題協商,破除觀念隔牆。充分尊重企業意願,將企業文化和歷史記憶融入整體設計方案,投資3000萬元,歷時100天的施工改造,打通6處斷點,薀藻浜廟行段1.4公里濱水步道實現全線貫通,2.73萬平方米的親水空間成為周邊企業員工、居民遊憩的寶地,實現了還水於企、還綠於企、還岸於企的目標。原來各園區的「環境死角」變成搶手的「濱河風景線」,周邊園區出租率提升了8%、租金提升10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