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發佈的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這是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內卷」問題,也呼應了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的「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相關表述。
近年來,「內卷」是汽車行業繞不開的話題,一些無序、惡性的「內卷式」競爭拉低了全行業的利潤率。因此,此番官方定調也引發了車企代表、高管們的共鳴。正值兩會召開期間,不少車企相關人士針對此話題頻頻對外發聲。
南都·灣財社記者梳理車企高管觀點發現,汽車行業對於「內卷」定義基本達成共識,即更多強調一種無序、惡性、低效的競爭狀態。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車企們面對價格戰的態度則顯得較為中立。以從業者、行業觀察人士的觀點來看,價格戰並不完全等同於惡性競爭,二者之間有着鮮明的「度」的紅線。
至於如何應對「內卷式」惡性競爭,車企高管們則從行業自律、企業自強、政府監督三個層面提出建議。
多位車企高管熱議「反內卷」
雷軍:堅決規避低質量、同質化競爭
如何在汽車行業語境中定義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內卷式」競爭?
「『內卷式』競爭本質上是一種低水平、低效率、低技術含量的同質化競爭,是一種『零和博弈』。」3月6日,嵐圖汽車ceo盧放於微博表示,「內卷式」競爭不是通過創新來實現「增量式」發展,而是通過重複投資、弄虛作假、消耗社會資源等方式追求短期利益,滋長投機行為,破壞公序良俗,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背道而馳。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也有相同的看法,他指出,「『反內卷』的本質就是堅決規避低質量、同質化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也曾出現與政府工作報告的類似表述,相較之下,更突出了「惡性」二字。由此,根據汽車行業人士及官方內涵,「內卷式」競爭在汽車行業語境下的含義呼之欲出:相較於宏觀的競爭,更強調一種無序、低效、惡性的競爭狀態。
「內卷式」競爭會引發消極的連鎖反應。在全國政協委員、賽力斯集團創始人張興海看來,這不僅可能導致企業過度「卷價格」,從而降低產品品質,還可能引發營銷亂象,影響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形象。
盧放也指出,近幾年,「內卷」深深傷害了汽車行業的發展,導致汽車行業同質化競爭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輿論生態惡化,損害了企業正常的盈利能力,影響了企業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能力。
數據更能讓人直觀感受到車企的困擾。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1200萬輛,同比增速均超過30%,成績相當亮眼。然而,日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披露的數據卻顯示,在產銷規模創下歷史紀錄的同時,汽車行業盈利情況卻不容樂觀,整體利潤同比下滑8%,行業利潤率跌至4.3%,低於整個下游工業利潤率及2023年的水平。
價格戰會繼續嗎?
何小鵬:今年很難有價格戰,會卷配置戰
價格戰是「內卷」的一大表現形式,也是汽車行業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雖然車企們苦價格戰久矣,但在部分從業人士和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價格戰並不完全等同於惡性競爭。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曾告訴灣財社記者,價格戰可以是企業基於成本降低或市場策略的正常調整,只是不能過「度」。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則直接指出,「低於銷售價格、低於成本定價的惡性銷售才叫惡性競爭」。他表示,對此汽車行業已經形成了共識。
在馮興亞看來,汽車行業本身是競爭性行業,適度競爭就是汽車行業的特點,至於惡性競爭就是和整個體系相關聯的,因為過去每個企業的發展在各地拿到的支持政策是不一樣的,這造成了在成本競爭上的一些不合理之處。但他認為,解決惡性競爭和解決競爭本身是兩個概念,「競爭是常態,不競爭是非常態」。
所幸,「目前,汽車行業的競爭正逐漸趨於良性,行業自身也在進行調整」,馮興亞表示,他對汽車行業「內卷」、惡性競爭問題的逐漸向好充滿期待。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認為,2025年很難在汽車價格上有價格戰,「我認為會卷配置戰,包括自動駕駛的配置」。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則表示,未來「價格戰要轉向科技戰,轉向品質戰,轉向服務戰」。
不過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表示,價格戰會一直打到剩下幾家有競爭力的汽車公司為止。
行業聲音:
「反內卷」需要行業、企業、政府多方協同
至於要如何解決汽車行業的惡性競爭,馮興亞認為,這需要行業各方面的努力,是一個大課題。
「行業內外、消費者都要對惡性競爭有共識,只要形成共識,問題解決起來就容易。根據長期的共識,惡性競爭會減少企業的收入,讓企業沒有利潤、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增加科技研發和攻關,會降低產品品質,這在長期是不可持續的。短期內可能還感知不到,但長期看(行業競爭)一定會走向正常的。」馮興亞表示。
盧放則從企業角度出髮指出,從根本上還是要靠全方位的創新,比如技術創新、品牌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在全社會營造創新發展的生態環境,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來推動產業變革。「企業要堅持長期主義,保持戰略定力,不畏浮雲遮望眼,提高效率,一心一意做好產品和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實現高質量發展。」
張興海提出,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企業自律和政府監管的雙重保障。企業應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避免簡單的價格競爭,同時,政府需完善相關法規,加強對市場的實時監管,以確保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陳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