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首次評選頒授「七一勳章」,表彰一批為黨和人民作出傑出貢獻和創造寶貴精神財富的黨員。
6月29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內,掌聲雷鳴,「七一勳章」授勛儀式正在進行;突然,一個令人動容的場景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

92歲高齡的王佔山老人,被三名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抬進會場,參加「七一勳章」授勛儀式。
這位需要被抬進會場的老英雄,他有何此殊身份?他的人生經歷又有着怎樣的傳奇?
王佔山是一個農家子弟,1929年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丰南縣,從小在戰爭動蕩的環境中長大,經歷了生活的艱辛。
王佔山9歲那年,一支日軍部隊突襲了他所在的村莊,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暴行,痛失母親和年僅5歲的妹妹。
這段慘痛的經歷,不僅在幼小的王佔山心中種下了革命的種子,更激發了他對日寇的刻骨仇恨。
王佔山毅然加入八路軍兒童團,開啟了為國為民的革命征程;在兒童團期間,他積极參与站崗、放哨、傳遞情報等工作,展現出了超乎年齡的勇氣和擔當。

1941年,表現突出的王佔山被批准加入共青團,不久,他擔任了民兵部隊的副班長,多次參與對日偽軍的伏擊戰,與戰友們一起消滅了大量敵人。
抗戰勝利後,王佔山本以為可以過上和平生活,但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他又毅然投身解放戰爭。
王佔山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等重大戰事,每一次出征都英勇殺敵,屢建戰功。
1948年,王佔山被編入華北軍區第二縱隊某步兵團擔任排長,參與了解放天津的戰役,為這座城市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王佔山勇躍報名,隨後告別家人,第一批隨部隊開赴朝鮮戰場,進行保家衛國。
金城戰役中,王佔山率領戰士們在408.1和408.2兩座戰略要地上,連續作戰4天4夜,打退敵人38次進攻,殲敵400餘人。
這場慘烈的戰鬥中,王佔山所在部隊76名戰士最終只剩下5人,他身中38槍,全身彈孔遍布,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搶救,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王佔山在朝鮮戰爭中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志願軍「二級戰鬥英雄」稱號、朝鮮「一級國旗勳章」等。
回國後,王佔山隨英雄團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1959年,他被調任武漢軍區某步兵師副營長,之後又被選送到軍校深造。
王佔山離休後,並未就此安享晚年,而是繼續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光發熱,他被10多所學校聘為校外輔導員,為青少年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30多年來,王佔山深入學校、部隊、少管所、企事業單位等做英模事迹和革命傳統教育報告400餘場,資助困難學生20多名,幫助挽救了10多名失足青少年。
2021年,當組織將「七一勳章」佩戴在他胸前時,這位92歲的老英雄感慨萬千:「沒想到,這麼多年了,黨和國家還沒有忘記我這個老兵!」
這枚勳章,不僅是對王佔山個人的肯定,更是對那個戰火紛飛年代裏無數革命先輩的致敬。

被抬進人民大會堂的這一幕,正是王佔山一生的縮影,王佔山用年輕時的熱血和生命,換來了山河無恙,用晚年的堅守和傳承,培育着後人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