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敗的疫苗「帶貨」 丨記者過年

2023年02月02日23:21:18 搞笑 4818

一次失敗的疫苗「帶貨」 丨記者過年 - 天天要聞

2022年12月22日,上海,楊浦區一座小區內張貼着推進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宣傳標語。(視覺中國/圖)

奶奶家的餐桌曾經承載了我對「年味」的全部童年記憶。

她和三叔一家住在上海內環高架邊的一處高樓公寓。每年初三,親戚們從下午開始陸續抵達,很快填滿了客廳沙發,來得晚的人只能坐在卧室床沿閑談。

之所以選擇初三聚會,是因為這天也是奶奶的陰曆生日。但壽星本人從上午起就在廚房忙碌。等她料理到最後幾道大葷時,客廳里就支起兩張大圓桌,鋪上塑料桌布。來客們按照是否飲酒分桌。起立碰杯前,三叔還會舉着數碼相機,要求來客們依次對着鏡頭說兩句喜慶話。

這時候,奶奶會從廚房走出,揮一下戴着袖套的胳膊,用寧波風味的上海話向鏡頭打招呼:「祝大家身體健康!」一邊咧嘴笑着,露出兩排潔白的假牙。

如此隆重的過年儀式,在上海家庭中並不多見。但近三年來,奶奶都以疫情為由取消了新年聚餐,改為單獨自主探訪。她的公開理由是外頭疫情未平,擔心親友因聚集而成為密接或染疫。

其實她心中也有過動搖。比如,2022年新春,奶奶看上海疫情平穩,提出重新恢復初三的聚餐,結果遭到許多親戚的推脫,擔心的仍是被密接、被封控,影響上班。「不聚就不聚。」那一次,奶奶罕見地生了氣。後來講述此事時,她甚至落了眼淚:「我有時候覺得養老院也不錯,阿娘(祖籍寧波的上海人稱呼奶奶的叫法)以後就搬到養老院去,那裡可以交朋友……」

我感到心痛又無措,原來奶奶也像其他老人一樣,害怕被小輩遺忘。我抱了抱她的肩膀,說了些安慰的話,心裏暗自決定,2023年要以自己的方式多關心奶奶。說來慚愧,我所能想到的方式是發揮自己記者工作所長,在醫療和健康問題上多給些靠譜的建議。例如,該不該讓她打疫苗?

2022年底的幾段經歷使我成為新冠疫苗的擁護者。首先是自己在撰寫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報道的過程中確信了疫苗在減輕重症和死亡方面的有效性。其次,12月底上海重症高峰時,我曾在醫院急診病區與陪床家屬深聊過,大部分重症住院的都是未接種疫苗的老人。

可想而知,當堂弟告訴我,奶奶一針疫苗都沒打過時,我一下子慌了神。

奶奶抗拒疫苗,擔心十幾年前的哮喘病複發。類似想法並不稀奇,「有基礎病不能打疫苗」的想法已經深深植入老年人內心,成為疫苗猶豫情緒的最大來源。此前,各地衛生部門頒佈過接種禁忌人群範圍,但在基層實踐中,禁忌範圍在不同程度上被擴大和濫用。再加上各種「陰謀論」小視頻的熏陶,以至於當專家疾呼「越有基礎病越要打」時,許多老年人已經聽不進去。

在奶奶家,大伯和三叔對打疫苗的意見相左。大伯每次看到奶奶下樓鍛煉都會嘮叨,「沒打疫苗不能出去」。三叔則身體力行反疫苗,一家三口都未接種。知道奶奶未接種後,我曾嘗試通過堂弟來勸奶奶接種,結果堂弟發來一個意味深長的「狗頭」表情,「但是我朋友打了三針,我一針也沒打,我們的癥狀好像一樣啊」。我接着表示個案的對比沒有意義,還搬出香港第五波疫情的感染數據,但堂弟已興趣寥寥,「不說了,過年來看奶奶嗎?」

目睹「新十條」後的感染潮,即使再遲鈍的人也放棄了幻想。12月中旬,三叔三嬸先一步中招。他們將奶奶送到浦東偏僻地帶的一套房子里,由尚未感染的大伯照顧,希望能就此「躲」過疫情。到了月底,除了買菜以外幾乎不出門的大伯伯也感染了,只好又將奶奶送回了三叔家。

大伯又來勸奶奶接種,甚至把我搬了出來,說我從北京回來,專門研究了疫苗的問題,老年人打疫苗是很好的。眼見感染不可避免,三叔的態度終於也鬆動了。他表示,萬一奶奶感染上,出了什麼事,負責照顧的自己是要背責任的。兒子們形成統一戰線後,奶奶終於半推半就地答應了。隨後三叔約了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接種疫苗,奶奶終於在2022年12月30日完成了第一針接種。

後面發生的事情出乎所有人意料。接種完新冠疫苗後,奶奶十幾年未發作過的哮喘竟然複發,從2023年1月1日上午開始感到呼吸困難。她想着,要趕緊把「這個針」給排掉。接着喝了兩熱水壺的水,捂出一身大汗,然後上床睡覺。家人們則開始四處奔波,找葯、找血氧儀。

1月1日當晚,我發了朋友圈求購血氧儀,很快得到了朋友們幫助。一位在家族葯企任職的初中同學發動公司資源,直接從廠商替我拿貨,但最快要第二天送達;同樣住在普陀的編輯,表示隨時可以寄送一個血氧儀過來;一位學弟的爺爺尚未轉陰,就表示願意將血氧儀寄來,我趕緊婉拒。畢竟此時奶奶既無發熱,也沒咳嗽。雖然抗原兩條杠,但可能只是注射疫苗後出現的假陽性。最終,我在美團上花三百多元買到一台血氧儀,不知道比平時溢價了多少倍。

晚上八點多,奶奶用上了我買的血氧儀,測得血氧飽和度98。家人們終於鬆了口氣。第二天,她服下哮喘葯後感覺呼吸暢通,只是還有些頭暈乏力,一場危機就此過去。

從過程來看,似乎奶奶對疫苗的顧慮全部應驗,而仰仗着數據與專家觀點的我和大伯有些尷尬。我傾向於認為,奶奶感受到的呼吸困難是種一過性的不良反應。除非她對疫苗成分過敏,否則按照湖北省衛健委此前發佈的接種禁忌範圍,哮喘患者處於緩解期,使用哮喘藥物後病情控制穩定,是可以接種的。

年前探望奶奶時,她並不避諱談論這段經歷,談到驚險處還會開幾句玩笑,「阿娘覺得自己要走掉啦。」但奶奶已明確不會再「打針」了。這幾天,她去看望自己的妹妹,也和公園裡一起拍手、打八段錦的夥伴交流,發現這些老人都未接種疫苗。

臨近告別,奶奶向我推薦了三叔從微商處購買的螞蟻粉。在沖飲了這可疑的三無營養品後,一家人的新冠後遺症都痊癒了。「我自己試了確實有效果,否則不會給你推薦。」這是句無比強大的話。

我小心翼翼地同她講,自己如何在醫院裏目睹3名老年新冠感染者相繼離世。這是作為一個疏於探望的孫子,對科學進行捍衛的最後嘗試。但科學的實證性難以越過老人經驗世界的壁壘,比起空泛的專家論調,老人自然更願意相信自己親眼所見。

對於疫苗的爭議,奶奶僅表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反應自然也不一樣。從科學上講,這句話倒也沒錯。

南方周末記者 海陽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在抖音上買到十斤劣質排骨,意外遭遇了數字時代的維權大裂縫 - 天天要聞

在抖音上買到十斤劣質排骨,意外遭遇了數字時代的維權大裂縫

萬木橋/文 一袋散發著汽油味的碎骨渣,一場橫跨四省市的監管拉鋸戰,折射出數字時代維權體系的巨大裂縫。在北京農貿市場上的排骨價格能低到13元一斤的情況下,近日,北京的李先生在抖音直播間下單購買了一款「超值排骨」——十斤僅售89.9元。這個價格如果放在北京的農貿市場,頂多能賣同質量的腔骨或者脊骨,李先生想着,如...
被搶失蹤22年的姚一飛找到了!父母已趕去相認,杜小華公布消息並祈禱:小米奇求求你趕緊回來吧,爸爸撐不住了 - 天天要聞

被搶失蹤22年的姚一飛找到了!父母已趕去相認,杜小華公布消息並祈禱:小米奇求求你趕緊回來吧,爸爸撐不住了

極目新聞記者 曹雪嬌7月2日,極目新聞記者從寶貝回家志願者及尋親家長謝岳處獲悉,失蹤22年的姚一飛已被找到,其父母已出發去和孩子相認。據姚一飛媽媽都昌英此前向媒體介紹,2000年,姚一飛在安徽桐城出生。當時,姚一飛父親在北京打工,她在老家照顧老人、大女兒和姚一飛。2003年,姚一飛姐姐上學了,她便帶着姚一飛來到...
美圖秀秀老闆,抓住了每一陣風 - 天天要聞

美圖秀秀老闆,抓住了每一陣風

最近,著名天使投資人、美圖公司創始人兼單一最大股東蔡文勝,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推動Web3 發展專責小組」成員。作為Web3 領域的積極倡導者,蔡文勝近期以 6.5 億港元打造 CAI 大廈這一「AI-Web3 創業中心。不僅如此,蔡文勝家族也頻頻出手香港樓市。除了上述他以6.5億港元購入位於天后的整棟商廈,其家族也有成員在港...
英媒:導致希思羅機場附近變電站起火的問題早在七年前就被發現,卻一直沒修 - 天天要聞

英媒:導致希思羅機場附近變電站起火的問題早在七年前就被發現,卻一直沒修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今年3月,英國倫敦希思羅機場因附近變電站發生火災而陷入癱瘓,超過27萬名旅客的行程受到影響。據英國天空新聞網7月2日報道,一份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工作人員早在2018年的一次檢修中就發現了安全隱患,但問題始終沒有被修復,最終引發火災。英國國家能源系統運營商(NESO)在報告中指出,為機場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