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適合高血糖人群食用嗎?

和其他日常飯菜相比,麵條有個極大的好處,那就是是烹調起來簡單方便。


不需要花費時間煮飯,不需要在灶台前炒菜。


只要花幾分鐘煮熟麵條,同時切點黃瓜絲之類的少量清爽蔬菜,澆上提前做好的面鹵/炸醬,或拌上調味汁,就能對付一餐了。


麵條是什麼

麵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麵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作為主食又可作為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麵條是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麵糰,之後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再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麵以及國外的香濃意大利麵等。好吃的麵條幾乎都是溫和而筋道的,將麵食的風味發展到極致。


麵條適合高血糖人群食用嗎?

整體來說,麵條的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的確比較低,但具體也要看是什麼原料、什麼加工工藝、煮制的程度是什麼樣。一


般來說,越軟爛的麵條,消化速度越快,血糖指數也越高。反之越彈牙的麵條,消化速度越慢,血糖指數越低。



30年前就有研究發現,如果把麵粉中的麵筋蛋白去掉,失去了麵筋蛋白網絡的「阻攔」,麵食品中澱粉的消化速度就會加快,血糖反應就會顯著升高。


所以,太軟爛的麵條,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反而是不利的。但是,反過來說,嚴重消化不良的人吃那些彈牙的麵條會感覺消化困難,而質地軟爛的「寶寶面」之類,消化起來就容易一些。



所以,為了控制餐後血糖,糖尿病人應當選擇筋力比較強、消化比較慢的麵食品,比如用硬粒小麥做成的通心粉,以及比較有韌性的意大利麵,西方研究發現它們升血糖都比較慢。就中式麵條而言也一樣,耐嚼的麵條比較便於控制餐後血糖。


要把面煮得有彈性,除了加鹽加鹼這些方法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做個「韌化處理」(annealing)。所謂韌化處理,就是先把澱粉類食物加熱到接近糊化溫度(六七成熟)的時候,然後取出冷卻,冷透之後,再重新加熱,就很不容易煮爛。



先把麵條加熱到半熟,然後撈出來放在冷水或冰塊中「激一下」,低溫快速冷卻,就是韌化處理了。冷透之後,繼續放在鍋里煮,就不容易煮爛了,口感比較彈牙。


這個方法能使澱粉分子發生重新排列,質地更為緊密,慢消化澱粉比例上升。吃了之後,消化速度會比較慢,對於控制餐後血糖上升比較有益。



來源:百度百科、科普中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