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大師張中尤:從未聽說過「蓉菜」,自立小菜系不利川菜推廣


「從來不知道什麼蓉菜,我們只有川菜」。這是麻辣調查《天降「蓉菜」,四川人懵了,成都人更懵了,這稱呼竟然源自重慶》一文發表後,眾多網友的評論。麻辣社區也就此採訪了著名川菜大師張中尤、行業協會、川菜博物館等。

張中尤:割裂川菜不明智,不利推廣和發展

「川菜這棵大樹已經存在上千年了,我不主張『蓉菜』這種割裂川菜的提法,這很不明智」,對於「蓉菜」爭議,川菜大師張中尤告訴麻辣社區編輯,自己從事餐飲行業已經60年,在成都和其他川內城市,從官方到民間,從未聽說過「蓉菜」的提法。

在張中尤看來,川菜有着廣泛影響力、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廣泛的社會公認度,今年6月16日,川菜烹飪技藝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自立小菜系,對於川菜沒有好處。」張中尤說道。

川菜大師張中尤

「川菜的意義,並不止於菜,它還是四川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張中尤認為,這個產業十分龐大,帶動了產業鏈上的各個鏈條,上游的農副產品養殖產業、中游的餐飲以及食品加工、下游的零售、旅遊、文化、健康養生等產品,甚至還有衍生出來的川廚培訓行業,等等,這些產業聯動提升,共同促進川菜產業的發展壯大,同時給社會創造了諸多就業機會,意義非凡。

同時,川菜在川外和海外的接受度相當高 ,四川省人民政府也很重視「川菜走出去」 ,因為川菜走出去,帶給外面的也不僅僅只是一盤菜,帶出去的還有食材、技術人員、文化等各方面,而美食帶動旅遊的效果已經十分明顯,所以發展下去,就是良性循環。

那麼川菜現在面臨著什麼?張中尤說,川菜肯定還是有自身的局限和一些問題,川菜也需要發展和提升,但是自立小菜系分割川菜絕對不是對川菜的發展和提升,川菜的發展不是嘩眾取寵,大打概念,而是應該務實,扎紮實實從川菜本身着手。川菜本來就是一個融合性十分強的菜系,一直不斷前進,吸納各家之長,才有了現在發展壯大的川菜。而自立小菜系,同川菜開放包容的氣質和理念,是背道而馳的,走向封閉,內部循環,那還會是川菜嗎?「川菜和川人,都是由包容成就的呀」。

至於蓉菜的詞條,張中尤認為,雖然小魚掀不起大浪,只是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在鼓噪,但還是應該取締「蓉菜」詞條,予以公眾正確的引導,不要讓一個捏造出來的詞條去誤導公眾認知一個並不存在 的「蓉菜」。

人物簡介:張中尤,中國烹飪大師,榮獲中國烹飪大師終身成就獎;四川省川菜大師;聯合國總部中國代表團前廚師長;曾在日本、德國的四川飯店擔任廚師長;曾榮獲改革開放40年中國餐飲行業技藝傳承突出貢獻獎;四川省川菜經典傳承卓越貢獻獎。

行業協會:包容是川菜發展的核心,嘩眾取寵不是創新

「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並且在行業里也工作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聽說過什麼蓉菜。」成都餐飲同業公會會長、金宮味業董事長龔永澤表示,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不管是全省還是成都,都只認一個菜:川菜。

龔永澤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四川人包容樂觀,川菜也包容見長,雖然有自己千年來形成的鮮明個性,但也是兼容並蓄,集眾家之長,百菜百味,就是川菜的包容性格。搞「蓉菜」這樣的小菜系,等於畫地為牢,斷絕發展。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誤會,我們成都人絕對沒有搞什麼『蓉菜』,這需要媒體進行宣傳,撤銷百科平台的『蓉菜』詞條,以正視聽。」龔永澤認為,川菜是不可能停止發展的,一直都在發展,但是包容才是川菜發展的核心,嘩眾取寵、標新立異只能吸引眼球,用不好的手段去獲取流量,那並不是創新和發展。

成都川菜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也接受了麻辣社區編輯的採訪,他們表示,從目前他們收集收藏的所有館藏書籍等資料中,都從來沒有出現過「蓉菜」這個詞。

麻辣短評:川菜是一種文化概念

川菜本身,是一種文化概念,並非一個行政區劃概念。狹隘的地域情緒並不利於一個產業的發展。

「蓉菜」上各大百科平台的詞條,表面上看,是出了一個新鮮的詞,但實際上深入了解下來,這樣的「新鮮」沒有任何對川菜發展的正面意義,反而是在傷害這個產業。

個人的偏狹,裹挾着地域的狹隘,以及私人的慾望,製造出來了「蓉菜」這個並不存在的名詞,去誤導公眾,製造對立和分割,實在是對一個行業發展的巨大阻礙。

(子夜、徐敏慧)

相關鏈接:

1、麻辣調查:天降「蓉菜」,四川人懵了,成都人更懵了,這稱呼竟然源自重慶

2、成都網民發問:啥子叫「蓉菜」?有官方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