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上月所有漲價的產品和服務中,牛肉和小牛肉尤為突出。6月份,肉店或超市的牛肉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6%。專家表示,這種大幅上漲有兩個原因:牛隻患病以及牲畜數量減少。
在布雷達(breda)的餐飲批發商horeca vleescentrale,人們看到價格快速上漲。經營者瓊格倫(simone jongenelen)說:「在過去三個月里,我們的牛肉採購價格上漲了近一半。尤其是像漢堡包和碎牛肉這樣價格較低的牛肉產品,價格也上漲了。燒烤季還沒開始呢,我想很多人已經買不起牛排了。」
藍舌病(blauwtong)是罪魁禍首之一。去年,這種病毒性疾病在荷蘭和其他歐洲國家的農場反覆爆發。藍舌病會導致牛隻出現類似流感的癥狀,有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動物蛋白部門分析師戈奇克(eva gocsik)說:「即使一頭牛能挺過這種疾病,也可能對動物造成嚴重後果。藍舌病會降低動物的繁殖力,去年母牛產犢量減少的事實反映在今年的市場上。供應量下降,整個歐洲都是如此。」
供應量減少,而需求量保持不變或增加,意味着價格上漲。
此外,歐洲飼養的牛隻越來越少,這種結構性供應下降是肉丸價格上漲的另一個原因。
從歐洲的政策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可喜的進展:牛隻的飼養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長期以來,農民及其牲畜一直是歐盟預算中最大的支出項目,這一事實受到左翼和右翼的批評,這也是歐洲希望減少牛隻飼養量的另一個原因。
在荷蘭,屠宰的牛隻大多是「退休」的奶牛,而這些奶牛的數量也越來越少。因為隨着每一代奶牛的繁殖,它們產奶的效率都會提高一些。戈奇克表示,新的一代奶牛的產奶量都會提高 1% 到 2%。因此,產出相同數量的牛奶,所需的奶牛數量會越來越少,「這也會導致牛隻的供應量減少,價格也會上漲。」
這是否意味着,例如,裡脊肉的價格會在幾年後翻倍?可能不會。根據歐盟委員會的計算,未來幾年歐洲小牛肉和一般牛肉的價格平均只上漲 2%。戈奇克預計,「牲畜數量要到明年才能從藍舌病的影響中恢復過來。在那之前,價格仍將保持高位。」
包括荷蘭在內的整個歐洲國家都在努力減少牲畜數量,這一事實將持續下去。因此,供應量減少的情況也將持續。

歐盟委員會預計未來幾年肉類需求將會下降。這不僅僅是因為一些消費者認為吃肉是錯誤的,預計更高的價格也會導致人們減少肉類的購買。
據歐盟委員會稱,十年後,歐洲人平均每年將食用9.2公斤牛肉,比我們現在每年少吃兩塊牛排,或600克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