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這周就是端午節了,相信大家都在為過節做準備,比如包點粽子放冰箱裏面,買點香囊掛家裡什麼的,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今年的端午好像大不一樣。
大家似乎對粽子的興趣逐漸消失了,並且對於端午這樣的傳統節日,有了新的「認知」。
今年端午哪裡不一樣?大家都準備怎麼過端午節?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粽子沒人搶,禮盒賣不動
你有沒有發現,從某個節點開始,端午節彷彿不再是全民盛事」?往年這個時候,大街小巷都洋溢着一股糯米香,粽子禮盒在超市和便利店疊成小山一樣高,可今年你進商場看看,那些過去秒空的限量款粽子禮盒,現在都穩穩地躺在貨架上,連個問價的都少,更別說什麼搶購風潮了。
這可不是商家偷懶了,相反今年禮盒包裝反倒比以前還精緻,金燦燦的包裝,復古風的竹籃,還帶個詩意卡片,光看樣子就挺有逼格,但問題來了,這年頭誰還願意花兩三百塊,買幾隻吃不出幾口的高端粽子?
現在的人講究性價比,不為面子買單了,尤其年輕人,看重的不是表面包裝,而是實打實的味道和內容,你送他一盒禮盒粽子,他可能嘴上說謝謝,心裏卻想還不如一箱雞蛋實在,其實這現象也不是突然的,而是潛移默化積累下來的。
從買東西變成買感覺,到後來又逐漸回歸買實在,消費觀念正在悄然轉變,像我一個朋友就說得挺直白:以前送禮圖個場面,現在覺得都太虛,不如請人吃頓火鍋來得直接,更何況粽子禮盒這幾年也屢屢翻車。
包裝大餡料少,吃着吃着突然咬到一塊肥膩的五花肉,或者內餡一點甜味也沒有,這種踩雷體驗」一多,大家自然就提不起興緻了,而且端午禮品這事,本就沒有中秋月餅那麼有剛需,缺了它節日一樣能過。
有人說那手工包粽子總還有點節味吧,話是這麼說,但現實卻有點骨感,現在的年輕人哪有時間包粽子,別說包粽子了,能抽出兩個小時做頓飯都算奢侈,還有的朋友下班晚到半夜,回家連洗漱都快睡著了,你讓他在廚房折騰粽葉和糯米,簡直天方夜譚。
即便有時間想傳承傳統,實際操作也讓人勸退,綁粽子繩老是打結米漏得到處都是,粽葉一捏就裂,好不容易蒸出一鍋還全散架了,別說吃了看着就泄氣,也難怪網上的包粽子教學視頻播放量暴漲,大家都在雲學習,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聚餐文化慘遭拋棄
端午節,除了粽子,最有儀式感的事兒莫過於吃頓團圓飯,過去講究的是下館子,圖個氣派,擺上一大桌子菜,親戚朋友熱熱鬧鬧聚一塊兒,但今年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那些曾經「一桌難求」的餐館,熱度竟然大不如前了。
別說排隊,一些平時都得提前訂座的地方,現在飯點也沒坐滿幾桌,難道大家都不講究吃了?當然不是,而是講究的方式換了。如今越來越多人傾向於在家做飯,不光因為更省錢,還因為更安全靠譜。
尤其是這兩年,外面餐廳的預製菜問題頻頻被曝光,一盤菜端上來色香味俱全,但其實就是工廠流水線上預先做好的,說白了就是熱一熱撒點蔥花,你就得掏出一頓高檔餐的錢,精明點的人早就算過這筆賬了,不如自己動手,又實惠又安心。
有位網友分享,他平時是個外賣狂人,一日三餐靠點餐解決,但端午這幾天他早早跑去市場買了鴨蛋,排骨,蝦仁,興緻勃勃地準備起節日大餐,他說:好不容易放假,總不能靠泡麵湊節,他還特地發了朋友圈,一邊曬食材一邊配文:誰說宅家就不能過節,我的節日我做主。
這種心態在年輕人中間其實越來越普遍,人們不再執着於去人多嘈雜的餐廳湊熱鬧,而是更喜歡在家慢慢做一頓飯,哪怕只是煮碗粥蒸個粽子,也能感受到節日的存在,而朋友圈也從曬名菜變成了曬廚藝。
昨天買了什麼海鮮、今天腌了什麼小菜,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傳統節日添上一份生活氣息,而且你別說,這種自煮端午還挺治癒的,不需要多大的廚藝,只要心情放鬆家人團聚,哪怕做的是最家常的飯菜,也比在外吃飯更有滋味。
更何況還能順便炫技,拍個視頻剪剪髮上社交平台,收穫一堆點贊和誇獎,簡直比送粽子還開心,所以說,今年端午節廚房成了新的主場,而家的味道也重新成了節日的核心,不在於吃得多貴,而是吃得有溫度。
大家都不好乾
說到端午的意外驚喜,今年水果價格的友善程度,簡直讓人掉下巴,以前這個時候荔枝可是水果區里的貴族代表,動輒三四十元一斤,你想買點嘗鮮都得猶豫半天,今年呢?不到20塊就能買兩盒,汁多肉嫩,簡直是口口滿足。
別說荔枝了,連平時高冷的櫻桃草莓,這會兒都接地氣了,價格降得比端午節氣溫還快,很多人都說:真是活久見,第一次在節日前敢放開手買水果,其實這背後的原因也挺簡單,一是今年水果確實豐收,供給量大,二是大家消費觀念變了,拼的不是誰買得起貴的,而是誰挑得准好的。
水果老闆都懂這個邏輯,現在價格標得更實在,就為了吸引那批挑剔又摳門的主顧,更妙的是,這種低價高質的趨勢,也慢慢影響到了節日的氣氛,以往節日要買點水果招待客人,總得撐點場子,買些進口大櫻桃,網紅葡萄,現在大家反倒更注重水果的新鮮和口感。
一盤切好的荔枝,一碗冰鎮西瓜,加一碟自製腌李子,簡單卻清爽,端午節在這一刻有了別樣的味道,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現實: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回歸真實,不再追求所謂高端排場,而是追求吃得值,過得真。
節日就應該是一個讓人感到快樂的日子,而不是用來攀比和秀場,當你發現十幾塊能買回滿滿一袋水果,不用省着吃不用看價簽心疼,你就知道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甚至就連一些高端餐廳,也開始悄悄轉型,推出親民套餐和節日家常套餐。
不再端着「貴氣」,而是主動接地氣,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這種改變也許是形勢所迫,但從消費者角度看,何嘗不是一種回歸本質?所以說端午節沒有變得沒味道,它只是換了一種過法。
我們不再為表面的儀式忙得團團轉,而是開始認真思考什麼才是節日真正的意義,也許是一鍋熱粽,一口甜荔枝,也許是一桌家常飯菜,也可能就是一個安心睡覺的下午,這些細碎的幸福,才是最真實的節日感。
今年端午大家準備怎麼過?歡迎留言討論。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