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 天際曠遠 風物盡美
各地飲食文化匯聚於此
寒冷山區、乾熱盆地、沙漠綠洲……飲食習俗各不相同
塑造出品類豐富的新疆寶藏美食
來!跟着味蕾一起游新疆吧
「烤」字當頭
烤制是古老的烹調方法
新鮮食材置於火上烤熟即食
在絲綢之路商旅和草原游牧生活中十分常見
而今依然如此

在新疆國際大巴扎,工作人員在製作烤駱駝、烤全羊、烤魚和烤鵝蛋(2023年4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在新疆昌吉市一家農家樂里,廚師在製作烤羊排(2017年4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霍爾果斯饢產業園,工作人員分揀做好的核桃仁饢(2021年2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在和田新夜市裡,商販在烤制當地的名小吃——烤蛋(2019年2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戈 攝

在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艾丁湖鎮也木什村,巴紮上出售的苞谷面饢(2017年3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特色十足
地理因素決定氣候及動植物種類
繼而影響人們的食物來源
各民族傳統文化熠熠映射在爐火中、餐桌上

新疆巴楚縣特色烤魚,烤魚的過程也同樣極具觀賞性(2017年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2020年4月13日拍攝的正在晾乾的奶疙瘩。在新疆昭蘇縣喀拉蘇鎮阿克薩依村穆英台畜產品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在生產當地的一種傳統食品——奶疙瘩。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富民村,一位村民在家中為前來參加晚輩婚禮的親友準備氂牛肉手抓飯(2023年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新疆柯爾克孜族美食——酥油卷餅(2017年5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在新疆塔城地區巴爾魯克山的一處夏季牧場,50歲的牧民賽以拉·阿那爾太在製作傳統美食「納仁」(多由風乾馬肉或羊肉,搭配麵條組合而成)(2018年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攝
融合的味道
不同地域的美食在這裡相遇
塑造出新的味道
創造出新的體驗

給黏糯清香的粽子上澆上糖稀和酸奶,是新疆巴扎粽子的特色吃法(2017年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沈橋 攝

在塔城市疆趣食品坊,員工們在製作「塔城奶酪包」(2023年4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

在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艾丁湖鄉也木什村的「巴扎」上,幾名婦女在包「曲曲兒(維吾爾語,一種類似於餛飩的麵食)」(2017年3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人們在新疆阿瓦提縣刀郎村寨品嘗抓飯(2019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沙達提 攝

幾個烤包子配一壺清茶,就是喀什當地人最常見的早餐(2019年8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夜市:歡樂的盛宴
不論繁華鬧市還是鄉村小集
美食匯聚地 味蕾嘉年華
流淌的是有溫度的時光

新疆巴楚縣夜市上的麻糖(2017年11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人們在烏魯木齊市五一星光夜市上品嘗美食(2019年7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在新疆和田市的夜市裡,各色麵食令人垂涎(2017年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趙戈攝

在新疆喀什市歐爾達路的夜市上,一名廚師在攤位前製作拉麵(2019年8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菲 攝

商販在夜市上出售烹牛蹄筋(2015年9月23日)。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 攝
記者:熊聰茹、王菲、周曄
海報製作: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