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個人中,就有2個人失業?為什麼今年掙錢越來越難?


高考季以後,人們更加關注的就是就業情況了,然而對於今年的就業市場,其實情況並不太樂觀。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勞動力失業率數據顯示:不包含在校學生,16歲—24歲的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4.7%。相當於每10個年輕人裏面,就有差不多1個半,甚至接近2個,是找不到工作的。那麼,為什麼今年掙錢越來越難?


原本大家以為,只要熬過了疫情,三年最困難時期,大家的工作及經濟情況也都會慢慢恢復到理想狀態,然而沒想到的是,三年疫情結束以後,如今,大家反而覺得越來越難了,而之所以會陷入這麼大一個困境,只因為當前的幾個殘酷社會真相:


.01

各行各業嚴重飽和,內卷嚴重。

我國已經高速發展了幾十年,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化成存量市場。

比如2023年,僅上半年,全國就有超40萬家餐飲門店倒閉,其中小吃門店關門12萬家,奶茶門店8萬家,還有其他的火鍋店,餐飲店等20多萬家。這還僅僅是餐飲行業。

大街上,我們經常也能看到「旺鋪招租」,很多行業已經卷到干不下去。

再看高端一點的行業,2023年,中國已經有1.09萬家芯片相關企業工商註銷、吊銷,同比增加69.8%,比2022年的5746家增長89.7%;

平均算下來,2023年每天有超過31家芯片企業註銷、吊銷工商信息。

另外,前段時間,全國已經有多地發佈了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提醒司機慎跑網約車,因為司機和平台數量已經飽和。

有些平台日均接單量連1000都不到,很多地方的司機,每天不到20單,客單價僅十幾元,單車日均收入只有200多元,根本入不敷出。很多司機朋友說,這樣下去,根本扛不住。

如今,各行各業嚴重飽和,內卷嚴重,很多人已經陷入了惡性循環。


.02

競爭激烈,消費降級。

隨着市場經濟的競爭加劇,各行各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不斷降低價格以吸引消費者。然而,這種降價往往導致企業利潤的下降,使得企業無法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研發新產品或提高服務質量。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了市場價格的惡性競爭和質量的下降,使得消費者對市場失去信心。


此外,有資料顯示,這兩年市場消費降級也愈發明顯。比如滴滴的用戶從4500萬驟降至1000萬,打車的需求減少了3/4,更多的人選擇了各類網約車或者公共交通工具。

還有消息,攜程的用戶也從2600萬銳減至600萬,旅遊業的萎縮也達到了3/4,更多的人選擇自駕游或者窮游。


.03

失業率大大提升。

數據顯示,2023年超過5000萬人失業,但是進入到2024年以後,就業問題依然嚴峻。比如網上有數據顯示,boss直聘的月活用戶,突破了1個億,增長接近100%, 這意味着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找工作,就業市場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而近期,甚至連特斯拉這樣的大廠也已經開始全球裁員,一些實力不足的企業更是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危機」,這種狀況下,失業率大幅上升,就成了大家不得不擔憂的現狀。


.04

傳統企業艱難。

這些年,大家都在高興網購的價格更實惠,也節約了時間成本。殊不知,這兩年,電商的衝擊之下,實體的生意卻變得越來越難。

比如,多年來的電商平台發展,如今有網友得出這麼一個結論:

淘寶用價格戰干倒了部分實體門店,拼多多用價格戰干倒了部分實體工廠,直播帶貨又干倒了部分小微企業

結果,我們生活越來越便捷的同時,失業率同樣也在大大增加。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說法,一個大網紅的收入,就超過了很多上市公司的利潤總和,但很多企業因為經營壓力加劇,產品成本太高,賣不出去貨物,企業沒有訂單,導致經營困難,不得不出現降薪甚至裁員,進一步加劇了消費需求的下降,失業率的上升,甚至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馬雲現在也開始改口了,他說我今天如果再度創業,一定不在互聯網,要進入到傳統行業,我們真正的改變,真正的機會在這個地方。


結語:

不可否認,大環境的不理想導致今年賺錢確實相比以往都更難了,面對這種情況,希望大家還是要多努力,多思考,平時有空閑就多學習一些技能,畢竟總體的經濟總體都是要向上走的。

如果想要在新機會來臨之時,能夠把握住機遇,那麼現在,就是大家打地基的最佳時刻,也只有現在奮發向上,才能為將來的發展做好準備。

萬子嫿說:文章的每個字,都是我用心敲出來的,點個「在看」,讓我知道,你們也在為人生「拼盡全力」。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