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力更有效——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湖南省岳陽市以國有「三資」運作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增量崛起 存量變革
廖星輝
湖南省岳陽市本級257套存量 公房公開處置後,轉化為保障性住房或人才公寓,相比新建可節省資金近1億元。
汨羅市盤活閑置客運站場,整合客運、郵政、社會快遞等資源,探索打造「客貨郵」融合發展模式,既有效解決了農村快遞配送問題,又打通了農產品出村「最初一公里」,助力鄉村振興。
岳陽城投集團以「濱水生態+街區改造+文旅融合」的思路盤活136宗國有資產、59處歷史保護建築、55棟老舊民房、6棟閑置港區廠房和 1000多米岸線,把老城區打造為洞庭南路歷史文化街區,與岳陽樓景區連成一體,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國家級旅遊休閑街區」。
近年來,岳陽市實施國有「三資」運作改革,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真正把資源資產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實現發展方式由「增量崛起」向「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並舉轉變,發展動能由要素投入向創新驅動轉變,發展特徵由規模擴張向提質增效轉變。
先立後破,打造「岳陽模式」
岳陽國有「三資」運作改革堅持先立後破,把「運作」貫穿於改革的 全過程,探索和實踐了國有「三資」 運作改革「岳陽模式」,主要體現在 運作理念、運作目標、運作重點、運作路徑、運作方式、運作方法、運作機制7個方面的創新。
——運作理念。國有「三資」運作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三變」,即一切資源可以變資產,一切資產可以變資本,一切資本可以轉變用於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岳陽市着重集聚激活各類國有「三資」要素,以資本為紐帶實現國有「三資」的有效轉換和增值,促進財政增收、資產增值、資本裂變,形成國有資源資產激活—國有資本、財政資金投入—產業做大做強—股權財政增收—資本再投入的財源活水、良性循環。同時,強化市場化、法治化理念,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改革舉措不得突破法紀底線、生態紅線。
——運作目標。岳陽市制定了 管理目標、收入目標和經營目標。重點健全一批管理制度,配套一批管理辦法,理順一批管理職能,確保 新的機制制度可執行、管長遠、有實效。通過回收資金、盤活資產、激活 資源、用活資本,形成財政收入,助力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通過市場化方式運作的「三資」項目要追求 經濟效益,明確經濟指標。
——運作重點。該市確定運作重點為「256」,堅持先易後難,採取從資金起步到資產盤活再到資源轉換的步驟實施。「2」,是指閑置、低效兩類資金;「5」,是指實物、債權、股權、特許經營權、未來收益權五類資產;「6」,是指「金木水火土數」六類資源。
——運作路徑。一是資源資產化。該市在水、砂石、漁業、林業、岸線等優勢資源上破題開局,在碳達峰碳中和、生態價值實現、特許經營有償使用等方面探索創新。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保護優先與合理利用相統一,通過統籌管理、確權授權、價值評估、公開 處置等,推動由實物形態向價值形態轉變。二是資產資本化。重點督促國有企業盤活自身資產,聚焦主責主業參與國有「三資」運作,推動存量資本有序進退,推進資產重組、公司兼并,加快從資源、資產向資金、資本的流動和升級。支持國 資國企深化改革,調整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增強國有資本流動性,做大國有資本增量,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推動由「管資產」向「管資 本」轉型發展。配套出台激勵措施,鼓勵國企深化市場化融資、資本化運營,推動各類資本參與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三是資金槓桿化。統籌「三資」運作形成的財政收入,用於穩增長、防風險、保民生。部分資金充實融資擔保、風補基金、轉貸基金、產業基金等「槓桿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打造「財政+金融」聯動格局,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新增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圍繞股權投資,加快建立政 府引導基金體系,探索股權財政、產業財政新模式,撬動全社會各類資本投資創新創業,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 運作方式 。岳陽採取「用、售、租、股、融」五種運作方式。「用」是「能用則用」,注重優化資源資產配置。「售」是「不用則售」,推行市場化處置,能夠交給市場的交由市場運營,能夠與國企主業匹配的優先交給國企。「租」是「不售則租」,短期內難以出售變現的實行委託管理或公開招租。「股」是「能股則股」,優化資源資產配置 及資金投入方式,能以股權作價或確認股權份額的優先以股權形式投資,逐步打造「股權財政」。「融」是「能融則融」,鼓勵國企通過注入有效資產改善結構、轉型發展,用好產權、債權、股權、特許經營權、未來收益權等資產,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
——運作方法。岳陽市鼓勵小切口、微創新,通過撤併賬戶、確權辦證、創新用途、存量改(擴)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gep)等方法,形成可複製的案例。如,君山區統籌濕地生態修復成果,轉化為碳匯資產,首年度碳匯交易靜態收益可達400萬元,成為世界首個達到國際核證減排計劃標準、掛牌公示的淡水濕地修復項目。
——運作機制。岳陽市構建了黨政同抓、市縣聯動、專班專業、工作督辦、指導目標、激勵助推、定期調度、現場觀摩、宣傳培訓以及考核問責十項工作機制,高位推動、系統推進「三資」改革。
務求實效,促進高質量發展。
岳陽市「三資」運作改革先後獲評「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3 國家治理創新經驗(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實現管理新突破。岳陽市着眼長遠長效,堅持用制度手段解決基礎性關鍵性問題,強力推進制度創新、流程再造,逐步解決了「三資」管理煙囪林立、條塊分割、信息孤島等問題。實現了資源資產 由實物形態 向價值形態、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由部門分散管理向財政統一管理的轉變。在行政事業單位通用資產上實行「公物倉」跨部門調劑,在碳資源、數據資源、公共機構屋頂資源運作等方面實行市級統籌。建成智慧國有「三資」管理平台,集管理、審核、預警、上圖、調劑、統計報表、資產超市於一體,實現「三資」全生命周期監管,以數字化撬動了運行機制變革重塑。
——激活發展新動能。國有「三資」運作改革貫穿財政收支管理的全過程。2023年,岳陽市通過盤活資產、激活資源、舞活資本,盤活國有「三資」總量超過600億元,有力拉動了財政收入增長。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200.2億元,同比增長8.2%,規模、增幅居全省前列。特別是「三資」運作改革與財源建設、項目建設、產業建設相融合,通過產業導入催生了新經濟、新業態、新動能。
——形成改革新理念。「三資」運作改革的「三變」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和職能部門由「管控」轉向「賦能」,更加註重「三資」統籌優化配置、資源資產價值激活和政策統籌、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國企更加 注重主責主業,樹牢「經營」理念,積極盤活自身資產、參與「三資」運作,實現轉型升級發展;產業園區更加註重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以開發、管理、運營推動發展質 量效益提升。
(作者系湖南省岳陽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