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財富自由第一步

「今天是木子讀吧陪你的第1379天」


在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關鍵在於平時的個人積累。那個人能積累什麼呢?無外乎兩樣東西:


其一,是軟實力的積累,包括眼界、認知水平、對於領域的熟悉程度,以及個人獨特的見解和分析能力等。


其二,是硬實力的積累,簡而言之就是要有充足的初始資金。當自己手裡的雪球越大,就越容易在翻滾的過程中形成更大的雪球。


你只有持續不斷如饑似渴地學習、吸收理財知識,才能確保個人理財知識體系不斷完善豐富,最終形成適合自己也符合市場規律的理財實操方法。


不斷提升對所選賽道的認知,除了學習、吸收理財知識,你還需緊盯自己的賽道,對自己準備奔跑的道路情況有充分的認知。


個人對所選投資產品的本質、選擇投資產品的原因、投資產品的未來等宏觀問題,一定要形成清晰的認知,不能因他人所言而人云亦云、隨便行動。有人又買房又買基金,結果卻始終一無所獲,投入與收穫不成正比。 另外,你還要對自己所選投資產品有較為細緻、動態的微觀認知。尤其要關注具體市場價格、細分市場、投資標的等實時變動,定期分析,總結規律,這樣才能在關鍵時刻抓住機會。


實際上,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增加收入的確很重要。但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驗的增加,理財的重心向擴大資產規模轉移,才能挖掘出更多的資產增值空間。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正視這個觀點,很多人工作了幾十年,還只是短視地緊盯收入,沒能深入理財的根本。


幾乎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被灌輸了「勤儉節約是美德」的理念,節約的習慣確實能貫穿人的一生,必須從小培養,最終形成習慣。自然,也有些崇尚隨性的人對此並不理解,覺得怎麼過都是一輩子,沒必要過於計較花銷,有道是千金散去還復來,為何不輕鬆愜意一些呢?


或許,這些人需要更多理解節約的要義。節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節衣縮食,而是為了獲得更多選擇的權力、擁有更多享受美好生活的機會。要知道,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先苦後甜。
在每個人生階段,節約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年輕時的節約是在為一生積攢財富,以便順利地度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時期;中年時的節約可以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還可以為即將到來的老年生活做好準備;步入老年生活的節約則可以惠及兒孫,減輕子女的負擔。可見,節約是貫穿人一生的好習慣。

通過節約,你才懂得如何把錢花在刀刃上,也就是實現資產的投入產出比最大化。站在社會學的角度來說,如果世界上都是窮奢極欲的人,那麼我們的社會怎麼可能進步,又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動力呢?


追本溯源,我國自古以來能佔據世界大國陣營中的領先位置,離不開勤勞節儉的優良傳統。這足以說明,個人的節儉雖然力量微薄,但如果每個人都能將勤儉二字貫穿於日常生活,就會造福整個社會。試想,如果一個人能留下一千萬元的財富,那麼無論是留給子孫還是捐贈給公益事業,都相當於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反之,如果一個人負債一千萬元後離世,那麼這一千萬元的負債,也將由整個社會承擔。理解這一點,或許就理解了節約的價值。


巴菲特的成功,離不開他的節約習慣。他懂得節約的重要性,明白財富來之不易,所以才會格外珍惜財富,財富自然就會不斷向他靠攏。


總之,節約的本質,就是從經濟學角度為一個問題找出更有效的替代方案。比如用短途的公眾交通出行代替開車出行等等。我們不妨先從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漸漸地就會養成習慣。


在着手做一件事情之前會先問自己,是否有更好的方案。長此以往,節約的好習慣,自然就能拉開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而這,就是你實現財富自由的第一步。


專註運動+財富管理:關注公眾號(搜索):木子讀吧。關於價值投資的音頻內容已經上線《喜馬拉雅》,首頁搜索「木子讀吧每天10分鐘」免費收聽。踔厲奮發,勇毅前行!2023與你一起見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