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醫藥板塊大漲近6%,資金瘋狂湧入這個賽道,抄底機會來了嗎?

醫藥板塊連續下跌三年,這對於多數投資者來說異常煎熬,幾乎每個月都有關於醫藥板塊是否見底的討論,上周五醫藥板塊迎來一波超級大反彈,我買的恒生醫藥ETF更是大漲近6%,這次醫藥板塊底部特徵更加的明顯。在集采、行業融資額下降、醫療反腐等多重短期利空下,醫藥行業在原本已經較低的估值水平上砸出一個「黃金坑」,行業估值進一步壓縮至歷史低點。

但最近隨着反腐影響邊際減弱以及減肥藥概念成為投資新熱點,行業在8月下旬以來出現一定反彈,力度不小。目前市場對於醫藥行業利空已處於「鈍化」狀態,且公募基金對醫藥行業的持倉也降至歷史低位,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

調整了這麼久的醫藥常青樹,最近在政策和資金的加持之下,可能上周五已經吹響了反攻號角!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醫藥板塊的各類利空消息已經逐步消化

醫藥板塊這幾年經歷了集采、行業融資額下降、醫療反腐等多重短期利空,從最近市場反饋來看,前期醫藥板塊負面情緒的影響逐漸消退。加上醫療服務相關利好政策發佈,政策端釋放積極信號,市場信心得到修復,行業表現有所回暖。

所以主要說一下近期醫藥行業的一些重大變化,首先是行業IPO收緊和融資控制,今年八月,證監會發佈了關於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值得注意的是,該安排對於此前備受討論的A股IPO節奏問題做了明確定調,將「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對於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而言,證監會新規的影響遠超股價的波動。IPO收緊、減持限制、再融資嚴控等政策給創新葯械領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由於生物醫藥企業在研發過程中需要長期投入大量資金,二級市場上市的許多創新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企業陷入了破發、虧損的境地,仍然依賴外部資金支持。在一級市場方面,IPO收緊導致退出機制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天使輪、A輪、B輪和C輪融資鏈條的整體收縮。

在新規定下,無論是IPO還是上市後再融資和股份減持,都需要Biotech扭虧為盈,為股東創造價值作為前提條件。這意味着,未盈利的Biotech的創始人及核心股東,若未能通過商業化實現扭虧為盈,為股東創造財富,將無法在二級市場套現,這對於醫藥企業的投資人來說,更加多一份保障。

另外就是今年的醫藥行業的反腐風暴,更是讓很多醫藥個股大幅下跌,醫藥板塊的市值也是進一步下跌,其實醫藥反腐並非今年才有,只是風暴升級之下,短期擾動中部分優質標的可能遭到錯殺。但拉長視角看,沒有了扭曲的利益驅動,將有助於推動行業加速出清部分「低品質,高費用」的產品,讓真正具有臨床獲益的創新葯、器械、設備、檢測等產品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我反倒是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優秀的醫藥企業更加值得投資。

二、減肥藥等醫藥概念大漲,代表板塊資金依舊活躍

自9月以來,減肥藥概念在A股掀起熱潮,減肥藥板塊更是誕生了一批大牛股,而醫藥基金更是受益匪淺,在減肥藥的帶領下,醫藥生物板塊在9月-10月漲幅「葯葯領先」,儘管該板塊股價也在大幅波動,但多隻相關個股日均成交額有明顯提升,機構投資者也在積極調研。

起因是因為GLP-1為代表的「減肥神葯」橫掃歐美。GLP-1起初是用來治療糖尿病,卻因為抑制食慾效果不錯意外席捲減肥界,歐美名人下場「帶貨」,連馬斯克也說用了瘦掉9公斤。美股兩大減肥藥龍頭諾和諾德禮來因此股價齊創歷史新高,海外投行預計2030年GLP-1激動劑類藥物的年銷售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

大A自然不甘落後,國內創新葯企也掀起了一股「減肥藥」研發風潮,減肥藥概念個股被熱炒。摩根大通近日預計,中國減肥藥物市場規模有望於2030年達到149億美元。在減肥藥的帶動下,醫藥領域各大細分板塊紛紛回暖,包括醫藥外包CRO、醫療器械、中藥等。

短期上漲催化,不少真金白銀下場抄底。尤其是南向資金頻頻加倉醫藥股,恒生醫藥ETF(159892)連續40多個交易日獲得資金凈申購,基金份額更是從年初的7.6億份,猛增至現在的41.45億份,側面反映了市場對醫藥板塊底部布局機會的關注。

三、國家隊出手市場企穩,利好超跌醫藥板塊

今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利好政策不斷,特別是8月以來的降印花稅、收緊IPO、規範減持、放寬兩融等政策持續加碼,到最近國家隊出手買四大行企穩市場,說明國家的對於市場的底部態度很堅決,也表明對未來發展的信心。而對於大資金入場,可能優先配置大藍籌,這對於醫藥板塊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大好事,醫藥板塊調整的實在是太久了,而且底部已經夠結實。

從醫藥行業的歷史估值來看,整體已經回落至近十年來中位偏低的水平,行業整體估值具備性價比。各子行業的估值也都向低位區間收斂。港股醫藥是估值窪地,向上修復空間大,具備配置價值。

從我持有的恒生醫藥ETF上周五的大漲來看,這次大漲放量創下了有史以來單日第2大交易量,大背景則是近日來機構大舉建倉醫藥醫療,也只有機構能夠推動行業板塊如此大幅度上漲,散戶萬不可能形成這樣的高度合力,所以我認為醫藥板塊的大機會真的來了。

四、政策對醫藥板塊的影響,存在較大的機會

政策對醫藥行業的定位問題備受關注。儘管整體市場呈現增長態勢,醫保資金充裕,但各種降價政策導致醫藥企業增收不增利。實際上,22年初九部門發佈的醫藥工業十四五規劃中首次提出,醫藥工業企業的利潤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的發展目標,並將醫藥工業定位為關係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對研發創新和國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策對製藥產業的影響,系統梳理了醫保目錄、帶量採購、支付方式、商業健康險和審評審批5類議題,勾勒了「十四五」時期的政策環境,展望了製藥產業的轉型升級方向。上述政策對製藥產業的導向可總結為5個關鍵詞——臨床價值、性價比、高質量、創新性、國際化,是產業升級的路徑,也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醫保基金增速放緩和產業大而不強的背景下:1)前沿領域原始創新能力不足;2)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產業生態;3)製造水平和質量仍需提高;4)高附加值產品國際競爭優勢不強。

目前產業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創新藥物、高端仿製葯和高端製劑是轉型的發力點,創新技術是產業的戰略增長點,國際化將引領產業的第二增長曲線。政策層面鼓勵醫藥創新和提升醫療服務的長期邏輯不變,加之醫藥終端剛性需求,對行業我們可以保持樂觀的態度。

五、重點關注港股醫藥投資機會,優勢更加明顯

如果想抄底博反彈的話,我認為恒生醫藥ETF在醫藥反彈行情下彈性更大,更值得重點關注。對於我們散戶來說,自己去買醫藥個股,不如買恒生醫藥ETF(159892),對應的場外聯接A (016970)和聯接C (016971),不僅省心,還能期待不錯的收益,是非常適合散戶投資的權益標的。

港股醫藥板塊因上市制度優勢具備創新屬性,覆蓋石葯集團、葯明生物、百濟神州信達生物中國生物製藥京東健康、威高股份、金斯瑞生物科技葯明康德康方生物等諸多知名企業。這些公司都是港股生物科技領域市值較高,流動性較好的成長標的,科創屬性較強,成長空間廣闊。

隨着近期創新葯的市場關注度回升,恒生醫藥板塊交投持續活躍。萬物皆周期。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調整之後,過去影響醫藥板塊的因素,正在逐漸淡化,醫藥行業也重新站上了新一輪周期的起點。

邏輯上來看,醫藥行業是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大賽道,隨着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醫藥行業將會持續受益。而生物科技領域更是醫藥行業內創新度較高、成長空間較大的主流賽道。現在全球製藥工業已進入生物葯時代,人類歷史永遠向前,醫藥和醫療行業的發展和創新,永遠不會停止。

那麼,$恒生醫藥ETF(SZ159892)$,在此時此刻,就特別值得去布局了,且長期來看,是非常具有性價比,值得我們長期重點關注。

以上內容僅作為個人投資思路分享,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