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慧(西南科技大學)
近日,安徽合肥的一名00後女孩經歷考研考公失敗、被公司辭退、戀愛分手等經歷,心態跌落低谷,決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看看世界。她帶着1萬元存款一邊旅遊一邊做義工解決花銷,她稱因為她在旅途中發現的商機,3個月後存款不減反增至1萬2。在旅途中吃遍了各個地方的正宗美食,還偶遇過張藝興。女孩稱自己的義工旅遊並不是純擺爛,一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從他們身上汲取的優點與經驗,是她獲得的無價的財富。(5月13日 星視頻)
旅行總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好像那就是自由的代名詞。尤其是對於被困在工作中的年輕人來說,面對工作的壓力,難搞的上司,修改不完的方案,馬上離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簡直就是每天要在心中想過無數次的念頭。這種衝動總是輕而易舉地被挑起,一句話、一個熱搜就能點燃他們對遠方的嚮往。就像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所說,目的地其實並不重要,他真正的願望其實是想離開現在的地方,正如他最後總結的那樣:「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它在我現在的世界之外!」
2015年鄭州女教師顧少強辭職信里寫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曾經引爆網絡,可見人們多想離開平庸勞累的當下,去遠方尋找自由。00後女孩離職旅行的故事能夠登上熱搜也毫不令人意外了,那簡直就是最符合人們心理的「美好童話」,不僅能夠離職旅行看風景,還能在旅行的路上賺到錢。
但是在這個故事裏,很多人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並沒有看到故事的另外一面。00後女孩本身擁有修圖、拍攝、推廣的能力,同時在運營自己的自媒體平台,可以通過自媒體進行變現。換而言之,她只是換了一種自己喜歡的工作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旅行博主。然而很多人並沒有做自媒體的經驗,也沒有自己去找推廣的意識,不假思索地辭職去旅遊,尋找所謂的自由,只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境地。
同時,互聯網的運算機制很容易讓人落入「信息繭房」和「倖存者偏差」的陷阱。在大數據作用下,那些光鮮亮麗的「裸辭」經歷更容易引起關注,從而獲得更多推薦進一步進入大眾視野,然而很多選擇離職去旅遊最後過得不好的人的經歷,被淹沒在了網絡信息海洋里,並不會被眾人所熟知。《南方周末》曾經做過一期人物專訪,去採訪這些選擇離職旅遊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因為「裸辭」旅遊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有的人會因為一次全身心的旅遊而找到工作的動力;但也有人無法平衡現實與自由,在旅行中迷失了自己。
其實,旅行不能和自由劃等號,按部就班的工作也不等於畫地為牢。寫出「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顧少強說過,建議大家先把自己是誰、自己想去哪兒、想過什麼生活、喜歡什麼、不要什麼想清楚,把生涯規劃好,先找自己,再去旅行。如果沒能力把眼前的苟且過好,就暫時不要去想所謂的「詩和遠方」。
只選擇自己想看的,而不考慮後果,僅僅是一時的逃避,只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無論是工作還是選擇離職,都應該是認清自己後的認真抉擇,不然,未經思考的離職旅行不過是另外一種「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