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摩根大通朱海斌: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5.6%,再次呼籲發放消費券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今年經濟增速目標如何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有哪些新看點……?事關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安排將在兩會期間加以明確,市場對於今年宏觀經濟調控也有諸多期待。

近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目前處於疫後復蘇向上的勢頭,對今年中國經濟整體判斷比較積極,預計全年經濟增長5.6%。

對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財政貨幣政策的安排,他預計,赤字率或設在3%左右,與去年高基數相比,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可能雖不及去年,但整體基調仍是積極擴張;貨幣政策則會延續當前中性偏松的基調,全年社融存量增速預計在9.5%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

中國經濟處於疫後復蘇向上勢頭

年初疫情快速過峰,以及各地密集出台拼經濟政策,近期多數境內外機構上調對中國2023年全年經濟增速預測值,摩根大通亦是如此。朱海斌表示,相較去年11月底而言,其研究團隊對2023年中國經濟展望做出了較大的調整。對今年中國經濟整體判斷比較積極,預計全年經濟增長5.6%。

「中國目前處於疫後復蘇向上的勢頭,歐美由於金融條件收緊,經濟增長則是進入下行的趨勢。放眼全球宏觀環境,無論是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還是投資策略上,我們都持有比較積極的看法。」朱海斌稱。

從經濟增長的環比變化看,朱海斌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速會高於下半年,一季度環比增速季調後摺合年率預計為7.0%,二季度7.4%左右。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構成看,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3%,消費貢獻1個百分點,投資貢獻1.5個百分點,凈出口貢獻0.5個百分點。對於2023年而言,預計全年經濟增長5.6%,其中消費貢獻4.1個百分點,投資貢獻2個百分點,凈出口貢獻-0.5個百分點。

「今年消費和投資逐漸復蘇,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基本恢復至2018年、2019年疫情前的常態化水平。」朱海斌稱。

再次呼籲發放消費券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對於今年消費的增長情況,朱海斌表示,消費復蘇雖然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預計全年消費實際增速在7%-8%左右,但出現報復性反彈的可能性並不大,消費更多還處於修復和正常化過程中。

談及輿論熱議的超額儲蓄對消費的拉動影響,朱海斌認為,2020年之前中國儲蓄率平均在30%左右,2020年、 2021年和2022年的儲蓄率分別為 34%、31% 和33.5%,這對應了三年累計大約為4.5萬億元的超額儲蓄。不過,儘管超額儲蓄整體規模不小,但結構上分佈不均,多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根據我們的測算分析,超額儲蓄的分配非常不均勻,城鎮居民人均超額儲蓄大約在5000元,農村地區的人均超額儲蓄則低於500元。」朱海斌稱,因此,中國的超額儲蓄多集中在受疫情衝擊較小的高收入家庭,這類家庭今年可能會出現在旅遊、購買奢侈品等方面的報復性消費;但對於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而言,其消費復蘇多與宏觀環境變化同步,隨着就業、收入預期的好轉,消費會慢慢回歸正常化,但難以出現報復性反彈。

對於如何推動消費復蘇,朱海斌仍建議針對受困群體、中低收入群體在全國範圍內發放消費券。「儘管目前看,出台這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但這仍是我們所一直堅持的呼籲。」

朱海斌解釋,為提高政策有效性,今年宏觀政策調控應在生產端和消費端同步發力。這是因為,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外需走弱,以往政策刺激生產端的意圖是增加企業產出,企業通過擴大出口增加營收,從而進一步擴大生產投資、提高就業,並帶動居民收入提高,這可以產生政策傳導的正循環。然而,今年受歐美等主要經濟體經濟增幅放緩,進口需求走軟影響,我國外需大概率走弱,在此基礎上若政策只刺激生產端,可能就會出現生產滯銷的問題,企業沒有進一步擴產投資的意願,從而無法有效將生產端刺激政策傳導至居民就業收入的改善,也會拖累消費等內需。

「發放消費券儘管是一次性的脈衝式政策支持,但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相當於發動『汽車引擎』那一瞬時動作,可以打通政策傳導各環節。」朱海斌稱。

4月存降息窗口

每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當年經濟增速、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目標的表述備受金融市場關注。展望今年宏觀政策發力空間,朱海斌認為,今年如果寄希望於財政政策或者貨幣政策對經濟發展提供更大力度的刺激和支持,這個想法可能最後會落空。與去年高基數相比,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可能雖不及去年,但整體基調仍是積極擴張;預計赤字率目標在3%左右,專項債額度為3.9萬億元,雖然財政政策整體力度可能不及去年,但財政發力的方向上還有很大調控空間,如上述提及的在生產端、消費端同時發力。

對於貨幣政策,朱海斌認為,今年預計會延續中性偏松的信貸和利率政策態勢,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料為9.5%左右,去年社融增速是9.6%,信貸預計維持穩定增長。

朱海斌建議,今年4月可考慮一次降息。「4月降息仍有其合理性,目前經濟雖然處於疫後復蘇階段,但初期復蘇動能不是特彆強,在今年通脹壓力不大的情況下,4月央行可以考慮一次降息,將逆回購、mlf等政策利率下調10個基點。」

此外,在地產政策方面,朱海斌表示,自去年11月國內地產政策出現明顯轉向後,摩根大通研究部門對國內相對穩健的民營地產開發商的資金條件有過再評估,認為資金風險得到明顯緩解。1月房價環比企穩是積極信號,房價預期穩住後,房地產市場成交才會從底部逐漸復蘇,進而傳導到房地產投資。

朱海斌預計,從短期政策導向來看,如降低首付比例、鬆綁限購等樓市需求政策仍有進一步釋放空間,但將以房地產市場企穩為目標,不會出台透支未來需求的臨時性措施。整體來看,今年房地產投資預計下降4%-5%左右,相較去年(-10%)降幅明顯收窄。

責編:楊喻程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