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打關稅牌,借反中拉選票

文章轉載自《港人講地》

作者:香港傳媒人 盧展常


美國的通脹率持續高企,仍在40年高位徘徊,總統拜登早前已表示會考慮撤銷其前任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產品所加征的關稅,以舒緩物價上升壓力,但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令中國作出對台軍演等一系列反制措施後,拜登又拿經濟貿易作工具打擊中方,聲言要重新考慮調整對華加征關稅計劃。中國警告美方,不要指望中方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美國單邊加征關稅不利於美中兩國及全世界的經濟發展。

拜登政府過去多個月來,一直尋找各種方法試圖遏制飆升的通脹率,當中一個立竿見影的做法,就是撤銷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的關稅。據美國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去年的一項測算,美國向中國產品加征的關稅,有92.4%都是由美國消費者承擔。

對華貿易持續逆差,增關稅損消費者利益

美國自2018年起實施對華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之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仍然持續,去年美國進口的中國商品總額為5,064億美元,較前年上升16.5%,美國產品輸往中國的總金額雖增長21.4%至1,511億美元,但貿易逆差仍擴大14.5%至3,553億美元,顯示美國仍然嚴重依賴中國產品。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日前表示,佩洛西訪台後,台海出現的緊張局勢,讓「減免部分中國輸美商品關稅」一事變得尤其複雜,而拜登政府亦希望「確保不會做任何可能傷害美國工人的事情」。雷蒙多口中的美國工人,意指美國鋼鐵工會等多個工會組織,他們認為大量中國產品進口美國,對美國工人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負責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卻一直未能開展實質工作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指,總統拜登以「工人為中心」的貿易及經濟政策正產生效果,製造業就業與工業生產正在提升,又表明會對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與經濟作為,採取新方法應對。一個自詡奉行自由貿易經濟,以投資者利益為重的資本主義社會,何以忽然關心工人權益?而不撤銷對華產品加征的關稅,要由美國所有消費者承擔關稅款項,對全體民眾又公平嗎?

為中期選舉擺工人上枱,舒緩通脹屬次要

中國產品進口美國的關稅問題,在美國已被添加了更多政治因素,拜登政府認為,取消對華加征關稅將會給其帶來巨大的政治壓力,而且不完全符合他本人的對華經貿政策取向。最重要是美國多個工會組織,是民主黨必須爭取的重要票倉,面對今年11月的國會中期選舉,拜登是選擇了拉票為先,舒緩通脹為次的策略。所以無條件取消對華關稅,根本不是美國對中國的什麼「示好」,更不是「恩賜」,但美國必須糾正這個一直錯誤的做法。

中方已一再申明,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應儘早取消關稅,才有利於美中雙方和全球經濟發展;同樣地,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原因,是因美方主動挑釁和製造危機,美方不要指望中方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來做交易。關稅問題之所以變得如此複雜,台海形勢因美方不斷掏空「一中政策」而波譎雲詭,全因美國搬起石頭砸中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