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來股份:多達333家機構調研,何時參與?我還在猶豫不決

8月3日-8月8日,中來股份接待了333家機構調研。我承認,這個數據確實驚到我了。

中來股份給我們帶來了豐厚收益,我也一直關注中來股份的發展變化。去年夏季,中來股份董事長林建偉先生來到我們東營市河口區調研,我非常高興。這一年以來,一直關注後續,但無奈發現,這則新聞,也僅限於是一則新聞。

中來得分的第二波上漲我們沒有參與,這裏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成功的一面是知道害怕,在一隻股票獲利豐厚之後,還是選擇遠離為好;因為大幅上漲之後獲利盤巨大,之後的漲跌難以預料。而不足的一面是,對中來股份後來的發展認識還是不足,錯過了第二波大幅上漲。但我的心態好,重新尋找新的底部潛伏的股票,我心裏反而更踏實。

對於中來股份這幾年的基本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特別是參與了最近的兩次分紅送配,持倉成本也就是比較低的了。今年一季度中來股份的業績每股大約0.03元的業績也並不是很亮眼,相對於大約17元上下的股價,也確實沒有價值的競爭優勢,也就沒有買入計劃。正因為如此,在8月4日晚間,中來股份發佈本年度中報,公司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31億元,同比增長642.89%;扣非後凈利潤為2.11億元,同比增長4330.21%時,我也是為之一震,每股0.21元的業績已然很亮眼了,更讓人振奮的是,中來股份的發展速度。扣非凈利潤增長43倍,無論如何是我們小散戶難以預料的。

8月5日,在看到中來股份中報之後,我寫了一篇《中來股份:中報業績大幅增長,股東戶數接近翻倍,實在難以抉擇》,表明了自己的期待與疑慮。結合最近看到多達333家機構密集調研中來股份,目前自己的真實想法是這樣:長期確實看好中來股份,眾多機構密集調研也是證明,這一點毋庸置疑;短期如果需要擇機進入,這一點就考驗個人選擇了。

我的擔心因素首先還是股東戶數太多,6月30日的收盤價是17元,股東戶數是7.745萬;8月12日收盤,股價是20.16元,簡單邏輯上來講,這些股東都應該是獲利的。至於上一高點24元還有多少投資者站崗,那就不好說了。目前,中來股份的市值大約是220億元,兩市排名726位。眾多參與調研的機構到底會有多大決心,抬高股價並從這些股東手中將籌碼收集到自己手中,然後繼續抬高股價使自己的投資獲利,我們只能耐心觀察。更何況,眾多的機構能否形成合力,也會是一個暫時還不確定的問題。

我之所以擔心的另一個因素就是經過多次分紅送派,長期持股的機構成本已經是非常低了,以目前的股價來說,獲利都是極其可觀的,這些機構已經沒有了賣出股票的限制,什麼時候賣出,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當然,我的擔心也可能是錯誤的,也可能已經錯過了買入中來股份的最佳時機。但是,成熟的投資者不正是應該看到一則消息之後冷靜分析,謹慎抉擇嗎?那種一見到利好就忘乎所以往裡沖的投資者,多數應該是與成功無緣的吧!「寧可錯過、不可買錯」或許就是對成熟的投資者的描述,我看好中來股份的未來,但不是就非要以目前的價格立即參與進去。

中來股份最讓我關注的一點就是:目前公司在研的TOPCon3.0技術有望降低非硅成本。作為兩市光伏領域TOPCon技術的領頭羊,技術的迭代更新和研發的成果頻出,無疑是對投資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根據目前的生產情況,塗覆型背板佔比的大幅提高促進毛利率增長,今年背板出貨量將超2.2億平方米。產能的大規模釋放,疊加國內以及歐美市場的火熱,中來股份業績暴增也就成為必然。今年中報國內市場銷售36.2億元,而2021年中報則是16.36億元,增長幅度極其可觀;更可喜的是公司毛利率也從去年中報的12.52%,大幅增長至今年中報的19.24%。今年中報國外市場銷售10.18億元,而去年中報則是7.095億元,增長幅度也很出色,毛利率則是由去年的4.93%,上升至今年中報的7.35%,增長幅度同樣可觀。「戴維斯正向雙擊」或許正在中來股份上演。

TOPCon電池主要優勢在於單位設備投資額相對較低、電池效率提升空間大、規模越大非硅成本越低。中來股份的高效電池組件毛利率改善主要原因在於訂單定價機制發生改變,且公司對市場價格的預測能力、對供應鏈成本的控制能力較去年有了較大的改善和提升。

中來股份具備IBC技術且有過小批量出貨,但由於成本較高,所以決定將TOPCon和IBC結合研究TBC技術,目前已取得進展。未來規劃的電池技術路線是TOPCon1.0-TOPCon2.0-TOPCon3.0-TBC-鈣鈦礦疊層。這一點,也非常值得期待。

  中來股份已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布局碳足跡認證工作,預計在今年或明年上半年取得相關認證。一旦通過這項認證,將能夠繼續在更大更深層面促進中來股份的技術革新,改善生產技術,優化資源和能源利用,並且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應對發達國家隊中國產品設置的產品碳排放要求,避免可能形成的貿易壁壘。並且可以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社會形象,充分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目前,中來股份的產能布局主要在泰州和太原,泰州有TOPCon 1.0和2.0技術產能,太原有2.0技術。目前,太原項目的二期正在融資,已投產的一期還需要進一步公布的數據才能知道具體產能。隨着公司的技術迭代,相信中來股份自身的溢價能力以及成本優勢將進一步得到確認。

根據中來股份公開的信息,為進一步加強公司原材料硅片的供應,中來股份於今年3月與太原市政府、古交市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與投資協議》,準備在古交市投資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第一期擬投建年產20萬噸工業硅及年產1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第二期擬投建年產9萬噸多晶硅項目,投資總金額預計為140億元。一期項目預計2024年竣工投產。這是公司首次進入光伏上遊行業,如果中來股份能夠順利實現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經營,對於自身的成本控制和抗風險能力,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今年上半年,山西電池新產能的擴建雖然使得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在報表上出現負數,但產能正在逐步爬坡。」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多個項目選在山西,主要是基於電價和人力成本的考慮。140億元的項目還在審批環節,需要等待股東大會過會,暫時不會對資金造成壓力。」

對於中來股份未來的發展,我們拭目以待,長期觀察,還是擇機參與吧!


冷靜抉擇,謹慎參與,祝大家投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