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陶知閑
界面新聞編輯 | 陳菲遐
上市以來從未年度虧損過的贛鋒鋰業(002460.SZ)在2024年打破了「金身」。
贛鋒鋰業2024年營收收入189.06億元,同比下滑42.66%;歸屬凈利潤虧損20.74億元,同比下滑142%。其中,第四季度公司更是虧損14.34億元,創出歷史季度虧損之最。另一反面,贛鋒鋰業股價較最高點已跌去超七成。
這家國內鋰資源龍頭公司,今年會變好嗎?
過剩繼續
贛鋒鋰業的虧損主要源於鋰價大幅下滑。公司直言「受鋰產品市場波動的影響,鋰鹽及鋰電池產品銷售價格下跌,雖然產品出貨量同比增加,但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此外,公司根據會計準則對存貨等相關資產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故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過剩是2024年鋰資源的主題。鋰行業完全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雖沒有繼續2023年的暴跌,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由年初的9.69萬元/噸一路下跌至2024年底的7.5萬元/噸,跌幅達23%,續創2022年以來碳酸鋰價格新低。

鋰價在經歷了2024年前三季度大跌之後,第四季度落地的部分高成本項目處於虧損邊緣,由此帶來全行業減產。澳洲Finniss等成本較高礦山已宣布計劃停產,阿根廷及國內部分鹽湖項目同樣公告延遲投產,PLS(澳大利亞鋰礦上市企業)則公告2025年產量指引下調10萬噸鋰輝石。
2025年仍是鋰資源供給大年,行業供給過剩仍將繼續。南美洲鹽湖方面,雅寶La Negra項目已投產近2年,預計2025年將達滿產狀態,有望新增4萬噸實際產能;阿根廷三大鹽湖將於2025年投產,預計將新增產能超5萬噸。青海鹽湖方面,鹽湖股份2025年將新增產能4萬噸,整個區域預計將新增產能超3萬噸LCE。非洲新增鋰項目將成為2025年新增市場的主力軍,馬里Goulamina與海礦Bougouni鋰礦將達產,由此新增產量66萬噸。
考慮到產能爬坡等因素,預計2025年下半年鋰資源供給將出現井噴,鋰價或仍有波動。華泰期貨預計,鋰資源2025年供給總量在162萬噸LCE。
供給端出現爆髮式增長,鋰資源的需求主力新能源汽車則開始增速放緩。2024年下半年連續5個月,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超過50%。進入一半區間之後,整個行業進入成熟期,銷量增速放緩,2024年12月滲透率降至49.4%,2025年1月則降至41.5%。
海外方面,受歐洲補貼政策退坡及美國市場滲透率出現放緩跡象影響,2024年歐洲、北美的電動車銷量增速降低到個位數,需求端市場不及預期。華泰期貨預期2025年鋰需求為147萬噸LCE,供給過剩局面仍將持續。
債務危機浮現
比虧損更令人擔心的是贛鋒鋰業債務。
近5年來,贛鋒鋰業的經營和投資活動凈現金流均失血狀態。2020年流出32.09億元、2021年流出35.56億元、2022年流出28.21億元、2023年流出100.37億元,2024年流出70.81億元,五年間合計凈流出267億元。由此公司資產負債率節節攀升,2024年更是高達52.8%,創出歷史新高,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別為0.69和0.42,負債壓力很大。
具體看,贛鋒鋰業有息負債316.41億元,占公司歸母凈資產的76%。其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69.59億元,短期借款90.69億元,長期借款152.59億元,應付債券3.54億元。巨額的有息負債,產生了大量財務費用。2024年,公司財務費用達8.74億元,這也是其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債台高築外,贛鋒鋰業還有對外擔保的隱形債務。截至2月22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對外擔保總餘額為136.3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比例為28.98%。
贛鋒鋰業的資金壓力甚至還漫延到公司實際控制人。2月初公司實際控制人李良彬質押其持有的700萬股股份,至此李良彬已累計質押9477萬股股份,占所持股比例的25.03%,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4.7%。
巨額負債壓力下,贛鋒鋰業未來還需要不斷投資擴產。預計投資60億元的年產10GWh鋰電池項目、預計投資20億元的小型聚合物鋰電池項目、預計投資35億元的年產6GWh新型鋰電池生產項目、Mariana項目等。根據公司年報項目進度及公告投資額估算,贛鋒鋰業未來需要至少超百億投資。
贛鋒鋰業也深知自身的資金壓力,直言「當前公司已更為謹慎控制對外投資,尤其推遲了部分短期內收益不明顯項目的資本開支」。為了應對鋰行業周期性波動與風險,公司將嚴格控制未來資源項目開發的資本開支節奏,並且做好新增投資項目的梳理與評估工作以確保能夠在短期產生效益的資源項目優先投產。
「現階段鋰價還處於低谷位置,可能明年(2025年)還將維持震蕩」,贛鋒鋰業的這句話不僅僅在陳述鋰價,還有公司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