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退步集丨消失的利潤 寶龍商業繼續不派息

2025年03月28日03:10:16 財經 8164

商業退步集丨消失的利潤 寶龍商業繼續不派息 - 天天要聞

觀點網 3月26日晚間,寶龍商業披露了2024年業績。

資料顯示,該公司期內實現收入約26.17億元,同比下降0.7%;毛利約為8.34億元,同比下降6.0%;毛利率為31.9%,同比下降1.8個百分點;股東應占利潤約為2.16億元,大幅下降52.3%。

值得關注的是,寶龍商業2024年股東應占利潤下跌逾五成。

董事會對此的解釋是,利潤下跌是因房地產行業下行,應收賬款信用風險上升,基於審慎原則,集團對應收賬款進行了減值測試,並計提了合理減值。另一方面,市場競爭加劇下,集團開展更多的營銷活動,以增強消費者購買意欲,因而令成本增加。

目前,寶龍商業股權已經被納入寶龍地產的債務重組條件。但實際重組過程卻並不順利,此前於2025年2月初,寶龍地產表示擬將境外債重組截止日期延長至2025年5月31日:「公司認為有必要將現有截止日期2025年2月28日延長至2025年5月31日,以便有更多時間達成實施重組所需的條件,並已向法院提交申請。」商業客獲悉,於2月28日,寶龍地產正式宣布,在生效截止日期(2月28日)之前,公司境外債務重組計劃未能達成協議,因而計劃失效。

商業運營表現

寶龍商業的業務主要是商業運營服務與住宅物業管理服務。商業運營服務業務為主要收入來源,通過「寶龍一城」、「寶龍城」、「寶龍廣場」和「寶龍天地」四個品牌提供商業運營管理服務。

2024年,寶龍商業的商業運營服務業務分部實現總收入21.4億元,同比增長0.12%,佔總營收81.8%;毛利率從2023年35.6%下降至2024年的34.1%。

商業運營及管理服務主要包括向業主或租戶提供,零售商業物業管理服務;租戶管理及收租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其中,寶龍商業期內來自商業運營及管理服務的收入為約18.63億元,同比增加0.1%,占集團總收入約71.2%,這部分收入的增加主要由於總計已開業建築面積增加及運營能力的提升。

期內,寶龍商業開業11個項目,包含7座寶龍廣場及4個街區類項目,新增開業面積約84.2萬平米。截至2024年末,寶龍商業運營服務的合約建築面積約為1450萬平方米。

截至2024年末,寶龍商業已開業建築面積約為1110萬平方米,較2023年同期1077萬平方米增加約30萬平方米;已開業項目數98個,較2023年同期95個凈增3個。

截至期末,已簽約零售商業物業132個,總合約建築面積約為1450萬平方米,較2023年同期1506萬平方米減少56萬平方米。

2025年計劃開業項目共有7個,其中5個寶龍廣場和2個街區型項目,預計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

另一方面,寶龍商業亦向住宅物業、辦公大樓及服務式公寓提供物業管理服務。

期內,寶龍商業住宅物業管理服務業務分部實現總收入約為4.77億元,同比增加1.5%,佔總營收18.2%;住宅物業管理服務毛利率為22.1%,較2023年25.4%下降3.3個百分點。

截至期末,在管面積約為2400萬平方米,較2023年同期2111萬平方米增加168萬平方米;已交付項目數131個,較2023年同期109個新增22個;已簽約項目145個,合約建築面積約為3140萬平方米,較2023年同期3121萬平方米增加19萬平方米。

總收入中,商業運營及管理收入佔比為71.2%,商業物業租賃收入佔比為7.9%,住宅物業租賃服務收入佔比為18.2%。其中來源於外部客戶的收入是本集團的最大收入來源。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寶龍商業來自於外部客戶的收入約為23.61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約90.2%。

計提減值

寶龍商業利潤的縮水的緣由則體現在公司較大規模計提減值上。

其中,於2024年12月31日,寶龍商業已就經營租賃及貿易應收款總額計提撥備2.37億元,較2023年7828.8萬元增加202.9%;計提金融資產減值虧損凈額為2.19億元,較2023年的4834.4萬元增加353.9%。

這部分主要包括就經營租賃及貿易應收款及其他應收款作出的減值撥備,管理層對此的解釋是,基於審慎性原則,本集團對??面的貿易應收款及其他應收款進行了減值測試並計提了合理減值。

此外,商業客注意到寶龍商業的應收賬款的增加,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寶龍商業的經營租賃及貿易應收款約為4.13億元,在大幅增加計提減值的情況下仍較2023年12月31日約4.12億元增加0.2%。

主要增長原因是業務增長所致,其中主要來自關聯方應收賬款的增加。2024年,關聯方貿易應收款為3.71億元,第三方應收款為2.62億元,而在2023年這一數值僅分別為2.16億元、2.46億元。

應收賬款的賬齡結構方面,1年內應收賬款為4.05億元,較2023年3.93億元增長3.1%,1-2年應收賬款為1.72億元,較2023年5331.3萬元增長222.6%;2-3年應收賬款為3308.5萬元,較2023年2521.3萬元增長31.2%;3年以上應收賬款為3869.2萬元,較2023年1877.6萬元增長106.1%。

2023年管理層曾坦承表示,母公司寶龍地產受整個行業下行的拖累,資金面比較困難,導致應收款增加。從目前情況來看,2024年由於寶龍地產的重組失敗,其應收款的情況並沒有得到好轉。

此外寶龍商業董事會仍然延續不建議派發末期股息的建議。2023年董事會以寶龍地產正在進行債務重組且未正式生效,而寶龍商業股權被納入寶龍地產的債務重組條件為由,不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此次董事會不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應是2月28日寶龍地產正式宣布,公司境外債務重組計劃未能達成協議的影響。

而過往寶龍商業一直保持每年兩次的派息,派息率維持在40%-60%區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讀懂IPO|勝軟科技棄A赴港,會計差錯頻現,4年4換會計師事務所 - 天天要聞

讀懂IPO|勝軟科技棄A赴港,會計差錯頻現,4年4換會計師事務所

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陸爍宜圖源:圖蟲創意來源丨時代商業研究院作者丨陸爍宜編輯丨鄭琳會計差錯頻現、IPO關鍵期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棄A轉港的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勝軟科技」)能否成功叩開港交所的大門?北交所官網顯示,2023年
百威亞太,調整蓄勢 - 天天要聞

百威亞太,調整蓄勢

2025年第一季度,百威亞太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展現出戰略定力。5月7日,百威亞太發佈的2025年首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4.61億美元。細究財報細節,百威亞太正通過主動調整蓄力長期增長,短期數據的波動,反而凸顯出管理層「以退為進」的經營智慧
提振消費看供給側:誰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心? - 天天要聞

提振消費看供給側:誰真正走進了消費者的心?

2025年,「提振消費」成為中國經濟的關鍵詞。從中央政策到地方實踐,從產業升級到消費場景創新,如何讓消費者從「不敢買」轉向「主動買」,均直接向供給側改革的深層邏輯——誰能真正讀懂消費者的心,才能在多元化需求中精準破題。
關稅考驗中國企業出海韌性,什麼商家受影響最大?誰定力強? - 天天要聞

關稅考驗中國企業出海韌性,什麼商家受影響最大?誰定力強?

作為全球最大的程序化廣告平台,TTD(The Trade Desk)的業務覆蓋全球225個國家和地區。在當前關稅風暴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有何新動向?從服務中企出海的第三方角度,TTD給出一些觀察。「關稅衝擊以來,沒有品牌的商家受影響最大。」TTD中國區資深業務拓展總監吳昱霖日前受訪表示,和TTD合作的基本上都是根基比...
百億風電巨頭控制權變更,山東省國資委替代珠海成新實控人 - 天天要聞

百億風電巨頭控制權變更,山東省國資委替代珠海成新實控人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何一華 李未來 北京報道A股風電零部件企業通裕重工(300185.SZ)控制權再次發生變更。5月6日晚間,通裕重工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珠海港集團,及其控股股東珠海交控集團與國惠資本在廣東省珠海市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表決權委託協議》。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國惠資本將成為通裕重工第...
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 - 天天要聞

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

5月9日,市委書記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雙方圍繞深化政銀合作進行深入交流。5月9日,市委書記蔣連生會見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建平一行。何鎏 攝蔣連生對方建平一行來梧表示歡迎,對中國建設銀行廣西區分行長期以來給予梧州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並介紹了我市經...
臨港新片區:發佈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 天天要聞

臨港新片區:發佈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5月9日,在臨港新片區數據跨境服務中心成立一周年活動上,再保險、國際航運、生物醫藥3個領域數據出境操作指引發佈。澎湃新聞記者獲悉,上述操作指引將配合相關領域負面清單使用。後續臨港新片區將圍繞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公募基金、證券、電池護照等領域,不斷拓展操作指引覆蓋度,更好解決企業實際需求,指導數據處理者...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 天天要聞

背靠百億資本大佬,四川嘉道博文擬出資5.93億入主*ST長葯

微成都報道 歷時三個多月,*ST長葯(300391.SZ)意向投資方終於浮出水面。5月8日,*ST長葯發佈公告稱,公司和臨時管理人分別與產業投資人四川嘉道博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嘉道博文」)等六家機構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根據協議,投資人將通過「現金注資+資源導入」方式協助公司清償債務、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在投資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