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浪潮里,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領域正經歷着翻天覆地的變革。作為國內車聯網領域的先行者,萬馬科技深耕車聯網領域,見證了行業的從無到有,並逐步拓展至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前沿領域。近日,萬馬科技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閆楠接受了本報專訪,分享了萬馬科技在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領域的布局、挑戰與未來展望。在這場對話中,閆楠不僅展現了萬馬科技的技術實力,更流露出對行業未來的深刻思考與情感共鳴。

勇立潮頭:2013年投身車聯網的果敢抉擇
如今,人們只需簡單發出一個語音指令,便能輕鬆操控車內的多種功能,甚至在閑暇時還能與車輛進行一番妙趣橫生的對話,這已成為汽車產品不可或缺的標準配置。然而,回望十年前,語音控制功能尚屬奢望,就連播放音樂也大多需要依賴手機藍牙連接,而非車載系統。正是車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將汽車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智能互聯時代。
作為車聯網行業發展的「領頭羊」,萬馬科技在發展過程中扮演着參與者與見證者的雙重角色。回首2013年,物聯網發展尚處於如火如荼的階段,手機和智能家電領域的探索是科技企業眼中的「香餑餑」。彼時,汽車領域涉足物聯網的企業寥寥,一方面是因為其技術門檻較高,關乎駕駛安全等核心問題,遠非普通家電可比;另一方面則是行業關注度較低,當時無論是業界還是消費市場,都認為物聯網將以移動終端為主導。閆楠卻帶領團隊投身車聯網這片尚待開墾的「新興領域」。
在匯聚了通信運營商和設備商領域的眾多先行者之後,閆楠瞄準汽車產業,打造了新一代智能網聯車輛服務管理平台。該平台不僅為車企客戶提供高效連接服務,還涵蓋了智能運維及車聯網生態的全面運營管理。
創業初期,閆楠以美國的Jasper Wireless為對標對象,致力於構建一個全球領先的物聯網連接管理平台。正如眾多頭部公司在美國市場選擇與Jasper Wireless平台一樣,閆楠也憑藉其前瞻性的視野和堅定的決心,在車聯網領域擁有了顯著的先發優勢。前瞻的研發實力和深厚的技術積累,成功滿足了中國市場的產品需求及業務管理需求,進而與頭部車企達成了戰略合作,並在行業中嶄露頭角。隨後幾年間,其不斷拓展業務版圖,陸續為吉利、上汽、東風等大型車企提供了優質的連接管理服務。
至2019年,閆楠團隊的車聯網業務已在國內市場佔據了領先地位,業務規模躍居行業榜首。2021年,萬馬科技迎來重大轉型——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優咔科技購買果通科技車聯網相關無形資產,讓萬馬科技正式切入車聯網市場。
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閆楠並非像很多受訪者那樣憶苦思甜,反而語氣中帶着一絲輕鬆與驕傲:「那時候,大家都在關注移動互聯網,車聯網幾乎無人問津。但我們看到了車輛領域的潛力,尤其是車輛數據的價值。那時候,我們意識到,車聯網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生態的競爭。」閆楠的語氣中透露出對行業發展的深刻洞察。
深耕自動駕駛:突破困境,砥礪前行
隨着車聯網的穩定發展,自動駕駛業務成為萬馬科技的重要拓展方向。如今,自動駕駛的發展進入了關鍵時期,尤其是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備受關注。儘管有消息稱FSD可能在2026年才落地中國,但事實上其輔助駕駛功能在市場上早已開始逐步推廣。
在這個賽道上,萬馬科技積極拓展自動駕駛數據閉環的商業機會。從合規和數據價值保護的角度出發,為車企服務。閆楠坦言,隨着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的興起,主機廠越來越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車企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極為謹慎,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領域,數據安全成為企業最關心的問題。
為了在數據安全和合作共贏之間找到平衡,萬馬科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通過自動駕駛數據合規的建設,同時藉助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戰略合作夥伴的可信雲能力,賦能主機廠進行端到端自動駕駛的研發。「我們不碰原始數據,確保車企的數據安全。我們希望與車企攜手共進,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在自動駕駛算法研發方面,閆楠表示:「自動駕駛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例如,理想汽車一年在算法研發上的投入就高達數十億人民幣,這還不包括算力中心的搭建。企業在這方面確實面臨不小的壓力。」
與自動駕駛技術在私家車市場的落地相比,Robotaxi(自動駕駛的士)被視為該技術大規模應用的重要場景,萬馬科技也早早布局這一領域。閆楠透露,萬馬科技已經與Robotaxi頭部廠商進行深度交流,很快將在技術和產品等方面展開合作。
然而,Robotaxi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去年,特斯拉關於Robotaxi的發佈會在國內並未引起太大反響,與蘿蔔快跑等項目相比,似乎略顯平淡。對此,閆楠認為這背後有着複雜的原因。從產業結構來看,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可能會對現有的的士司機群體造成衝擊。在中國,的士司機數量龐大,近120萬人的就業問題不容忽視。「新技術的發展最終目的是服務於人,而非替代關係。這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此外,國內主機廠對Robotaxi的投入也較為謹慎。研發成本過高是主要原因,民營企業不敢貿然投入,國營則在決策時更為謹慎,這使得國內在Robotaxi的發展上相對保守。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閆楠對Robotaxi的未來仍充滿期待:「今年8月份之後,Robotaxi有望大規模落地。我們相信,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逐步接受,Robotaxi將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面向未來:築牢車聯網「護城河」,開拓人工智能新領域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萬馬科技面臨著諸多競爭對手。英偉達在人工智能硬件領域佔據着重要地位,其生態系統完善,在大模型研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萬馬科技一方面藉助與英偉達在汽車雲領域的合作,加速產品的成熟;同時與國內諸多戰略合作夥伴共同推進「遨雲」自動駕駛數據閉環在不同平台上的適配與優化。閆楠坦言:「跨平台對研發來說確實是一個挑戰。但這也促使中國企業更堅定地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這條路異常艱難,也並沒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在國內,雖然目前還沒有與萬馬科技形成強勢競爭的底層工具鏈平台企業,但市場競爭瞬息萬變。萬馬科技憑藉多年的服務經驗,構建起了堅實的「護城河」。「我們服務的車輛超過1000多萬輛,通過我們在車聯網領域的技術布局和研發創新,車輛在路上行駛的穩定性極高,故障率極低,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閆楠自豪地說,「我們不僅僅是提供服務,更是與主機廠深度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一點與其他競爭對手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車聯網業務目前在萬馬科技的業務版圖中佔據着重要地位,營收佔比已接近50%,近三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89%。閆楠表示,車聯網業務相對穩定,只要客戶穩定發展,萬馬科技就能實現持續增長。
同時,萬馬科技不滿足於現狀,正積極拓展業務領域,向人工智能的多元領域進軍。閆楠透露,萬馬科技希望轉型成為整個人工智能領域的賦能者,未來不僅服務於交通機械人(自動駕駛),還能涉足通用機械人領域。閆楠對通用機械人領域的發展充滿信心,「機械人領域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這個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置於重要位置,加速具身智能、6G等前沿產業的培育與發展。同時,政府將持續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強調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積極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茁壯成長,全力促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械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的蓬勃發展。這一系列政策舉措,無疑為萬馬科技這樣的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外部環境和發展契機,為其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結:
談及未來,閆楠眼中充滿了憧憬。他希望萬馬科技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成為行業的重要賦能者,引領技術變革的新浪潮。「我們希望萬馬科技能夠在產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對於行業的未來,閆楠認為,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車聯網與自動駕駛領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國家也可能出台相關政策,推動行業的標準化發展。「國家可能會推出基於大語言模型的標準化算法,這將有助於節省成本,推動政策法規的落地,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閆楠的話語中,既有對行業現狀的冷靜分析,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或許,正是這種對技術的熱愛與對行業的責任感,推動着萬馬科技不斷前行,在智能汽車的時代浪潮中,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