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消息:長和宣布已經與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全球基礎設施合夥公司(GIP)及地中海航運旗下TiL組成的貝萊德-TiL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將以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47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涉及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碼頭泊位及配套資產。
其中就包括英國和記港口菲力斯杜港、荷蘭鹿特丹歐洲集裝箱碼頭、墨西哥曼薩尼約,也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去年為巴拿馬運河中39%的集裝箱貨船提供服務),這筆交易因為近期國際局勢變化而備受關注,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和討論。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和記實業是李嘉誠家族旗下產業,公司下設零售、電訊、基建、港口及相關服務、赫斯基能源等五大分部。其中,和記港口(Hutchison Ports)是其港口部門,成立於1994年,員工超過3萬名,在24個國家53個港口共擁有293個運營泊位。
分地區來看,在亞洲及澳大利亞經營21個港口,分佈在中國、印尼、巴基斯坦、韓國、越南等,在英國、西班牙、比利時等7個歐洲國家經營13個港口,在埃及、阿聯酋、沙特等5個中東及北非國家經營12個港口,在巴拿馬等3個美洲國家經營7個港口。
香港黃埔船塢公司成立於1866年,起初主要提供船隻建造及維修服務,1969年以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的名義開展貨物及貨櫃處理業務。上世紀70年末,李嘉誠以6.39億港元收購英資貿易公司和記黃埔,正式涉足港口業務。1997年,獲得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25年特許經營權,2021年其特許經營權延長至2047年。
2023年,長和港口業務總收益額同比減少7%至408.51億港元,,占公司總收益約9%;EBITDA利潤(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同比減少14%至136.28億港元,佔比達到13%。2024年上半年收益額215.94億港元,EBITDA利潤93.19億港元,佔比增至15%。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交易並不包括中國內地與香港的10個港口94個運營泊位,位於深圳鹽田港的和記港口鹽田國際,與全球40家大型船運公司緊密合作,提供每周近100條航線。2024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500萬標箱,再創歷史新高,繼續保持世界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之一。
根據Drewry德路里發佈的報告顯示,按權益吞吐量(按持有的所有權比例計算吞吐量)排名,全球前七大碼頭運營商2023年處理的集裝箱佔全球港口吞吐量的四成以上。和記港口以4300萬TEU(標準箱)排名第六。
位居前五的分別是PSA國際、招商局港口、中遠海運港口、APMT(馬士基碼頭)、DP World(迪拜環球),權益吞吐量均超過4400萬TEU。其中,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 International Pte Ltd)蟬聯第一,權益吞吐量同比增長4.6%至6260萬TEU,市佔率上升至7.2%。這主要得益於其母港新加坡港的吞吐量增長。
PSA國際前身是1964年4月成立的新加坡港務局,2003年12月進行重組,定位為全球性的港口經營公司」。2024年,其在全球港口碼頭的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TEU,新加坡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萬TEU。
招商港口與中遠海運港口互換位置,上升至第二,2022年9月成為寧波港第二大股東(持股23.08%),上海港、青島港QQCTU以及海外的巴西TCP、吉布提PDSA等碼頭也是主要的增量來源。
排在第七位的MSC(地中海航運)旗下有兩大碼頭平台TiL與AGL(2022年12月收購併更名),其中,TiL在31個國家運營70餘個碼頭。通過這筆交易,其甚至有望躍升成為全球最大的碼頭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