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消保「圳」行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金融監管總局決定在2025年繼續組織開展「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活動。
按照總體部署,今年聚焦「維護權益」主題,正面宣傳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金融機構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民辦實事的亮點舉措。響應監管精神,為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金融素養和金融安全意識,營造良好的金融消費環境,更好傳遞深圳金融機構消保聲音,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集日前接受南都灣財社「金融高管話消保」訪談,分享了關於金融機構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提振消費信心的實踐與思考,也傳遞了來自保險央企的責任和溫度。

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集
談價值內涵:為金融服務增添溫度
提問:隨着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如何讓消費者對消費放心、對服務滿意愈發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您認為,金融企業如何以「公益之力」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馬集:金融企業作為經濟體系的關鍵一環,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深圳分公司秉承 「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初心使命,將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守護消費者美好生活理念融入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堅持通過金融手段撬動全民公益,為金融服務增添溫度。
首先是金融知識普及,我們通過常態化開展金融教育宣傳活動,幫助消費者提高對金融產品、服務的認知能力與風險防範意識,讓人民群眾「敢消費」。其次是構建多層次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面向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及的人群拓展業務類型與服務場景,推出價格親民、保障實用的普惠型保險產品服務,促進金融包容性增長,讓人民群眾「願消費」。最後是抓好特殊人群金融服務,推進適老化功能、無障礙建設、綠色通道等服務機制建設,縮小不同消費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與「能力鴻溝」,讓人民群眾「樂消費」。
談知識普及:從「聽不懂」到「用得上」
提問:許多消費者認為金融知識過於專業、難以理解,金融企業如何讓知識普及更接地氣?
馬集:金融市場的複雜性、專業性時常讓消費者望而卻步,所以讓金融知識更廣泛、更有效地被傳播吸收是我們工作的關鍵。
我們首先在內容創作上狠下功夫。摒棄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同時結合生活中的常見場景來講解金融知識。例如健康險中的醫療險好比「報銷小助手」,專門報銷看病實際支出的費用;重疾險則是「應急保障金」,在確診合同約定疾病時一次性支付保險金等。
在教育宣傳形式上,我們也不斷創新。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與數字化手段,發佈製作原創推文與短視頻,簡潔明了地闡述一個個金融知識點,方便消費者在碎片化時間觀看。此外,為了讓金融知識普及打通「最後一公里」,我們深入城中村、社區和縣域基層舉辦金融知識講座,開展線下宣傳活動,精心設計問答小遊戲,與群眾面對面互動,讓原本枯燥的金融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以此實現金融教育的廣泛覆蓋和深度滲透。
談特殊群體:權益保障無盲區,不讓任何人掉隊
提問:我們了解到貴公司在特殊人群服務方面也做了很多創新。能否分享一下這些舉措對社會公平的意義?
馬集:在金融消費領域,不同群體面臨的情況各不相同,老年人、殘障人士和外籍人士等特殊群體往往會遇到更多困難。對此我們精準把握不同群體的消費痛點,定製個性化服務方案。
面向老年人,我們專門推出了「適老化」服務指南,大幅簡化操作流程,在營業網點設立專屬服務窗口與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同時,我們還聯合社區、養老院等單位積極開展老年防詐騙宣傳活動。在提升服務便利性的同時,幫助老年消費者更好地跟上時代步伐,融入社會,盡情享受數字金融發展成果。
面向殘障人士,我們致力於優化無障礙服務,包括配備專業手語客服、製作盲文折頁,持續完善營業網點無障礙設施等。我們堅信金融服務的溫度,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服務本身,更體現於對每一個特殊個體的尊重和關懷。
面向外籍來華人士,我們積極推進業務系統革新,增加了永居證證件類型選項,快速、精準地識別身份信息,提升業務效率。同時在營業網點配備了英文客服人員和智能翻譯機,並提供英文版《健康保險服務指南》。這種多元化的服務模式,極大地提升了涉外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充分展現深圳「匯聚、包容、國際化」的城市文化內涵。
從宏觀層面來看,這些舉措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生動體現,更是我們為促進社會公平、推動公益事業發展貢獻的一份力量。我們期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整個金融行業更加關注特殊人群,讓金融服務成為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的強大動力。
談未來展望: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馬集:未來公司在金融宣傳教育工作方面,需要從多個關鍵維度發力。首先是強化頂層設計。金融宣傳教育不能是碎片化的,而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要堅持長期規劃,面向不同年齡層、不同消費人群針對性策劃教育宣傳內容,讓金融知識普及更具系統性和前瞻性,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
其次是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如今是數字化時代,我們要充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ai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更貼近群眾需求的宣傳載體。例如通過短視頻、動畫、互動遊戲等形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金融文化相結合,創作生動有趣、有共鳴的內容,讓消費者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實用的金融知識。
再次是強化協同合作。金融教育絕不是金融機構單槍匹馬就能演好的 「獨角戲」,而是一場需要各方力量協同配合的 「大合唱」。我們將積極與政府部門、其他金融機構、相關社會組織協同合作,藉助政策引導,匯聚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合力,推動金融教育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
最後是聚焦特殊群體。我們會重點關注「一老一少一新」等金融知識相對薄弱的群體,根據不同群體差異化設計宣教內容和形式,比如面向銀髮族,我們設計了大字版金融知識答題板,面向青少年群體設計了「大家來找茬」、「金融大轉盤」等趣味遊戲,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消除消費者的金融知識「盲區」。
總之,金融宣傳教育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我們腳踏實地、久久為功。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金融知識走進千家萬戶,讓每一個消費者都能在金融消費中更加自信、更加安心,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
毫無疑義,在金融產品與服務日益多元的當下,消費者權益保護宛如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的穩定器。它不僅關乎消費者個體的財產安全與金融體驗,更影響着整個金融市場的秩序與活力。我們期待未來,人保健康深圳分公司能持續發力,為消費者築牢更堅實的權益防護牆。同時,也希望更多金融機構能夠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推動金融行業的公益事業發展。
文字: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