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發佈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美元獨領風騷,歐元千年老二,英鎊「穩如老狗」,人民幣和日元「雙雄競爭」。
2025年1月,人民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2.1%,支付佔比3.79%,與2024年12月相比,小幅提升了0.04個百分點。
佔比與金額雙提升,助力人民幣排名力壓日元,牢牢佔據全球第四大最活躍貨幣位置。
在春節因素影響下,工廠放假,外貿處於相對淡季,人民幣能夠排除干擾,支付佔比不降反增,實現「開門紅」,稱得上意外之喜。
美元1月份繼續獨領風騷,支付佔比從去年12月的49.12%漲到了50.17%,佔據支付市場半壁江山,最近幾個月美元指數表現強勁,美元升值幅度較大,再加上美聯儲降息步伐放緩,美元利率處於相對高位,帶動美元在國際貿易和資本領域使用頻率持續提升。
歐元1月份還是千年老二,市場份額21.98%,較上月微漲0.24個百分點,表現得不溫不火,作為歐元區法定貨幣,歐元區內部國家間的交易也被SWIFT統計在內,有注水嫌疑,這個份額佔比有待商榷。
英鎊1月份佔比6.91%,份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沒有希望超越歐元,短期內也不用擔心被日元和人民幣超越,充分體現老牌發達國家的底蘊,儘管近年來經濟表現不盡人意,但英鎊仍然是全球主要支付貨幣。
人民幣和日元的佔比都在個位數徘徊,彼此相差不大,因此第四第五位置競爭激烈,自2023年11月起,人民幣支付份額穩步提升,在2024年7月創下4.74%的歷史最高記錄,此後有所回落,偶爾會被日元超越。
人民幣能夠躋身全球第四大活躍貨幣,一方面,得益於中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向全球輸出工業品,在跨境貿易過程中,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支付。
另一方面,中國堅持高質量對外開放,金融領域開放穩步推進,資本流動便利性不斷提高,人民幣金融工具不斷完善,離岸人民幣市場持續擴大。
SWIFT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性的國際合作組織,構建了一個覆蓋全球絕大多數金融機構的電訊網絡,用於傳遞交易指令和報文信息。
它統計出來的支付佔比有一定參考意義,代表着各種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頻率,佔比越大,貨幣國際化程度越高。
受限於數據來源,SWIFT的統計有一定局限性,未使用SWIFT系統的跨境交易,或者被踢出SWIFT系統的國家間交易,就無法統計。
比如,近年來,中國大力推廣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主要服務於人民幣的跨境支付和清算。
截至2025年1月末,CIPS系統共有直接參与者169家,間接參與者1467家,通過4800多家法人銀行機構覆蓋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
除此之外,中國已經與29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總規模約4萬億人民幣。儘管規模較小,使用率也不高,但是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多元化選擇。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人民幣支付佔比會隨着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而增長,不必糾結於一時一刻的波動,風物長宜放眼量,把時間線拉長,保持耐心,經濟強則貨幣強,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結算中會越來越受歡迎。